7歲男孩上網課崩潰痛哭,家長要學會跟孩子和解

近日,一個名叫“漢堡”的7歲男孩讓全網“破防”。他的父母從監控影片裡發現,孩子一個人在家上網課時,遇到重重困難,無奈到想撕書、痛哭、癱坐……但最後,孩子還是調整情緒,平靜地錄完了網課所需的影片。

這段影片讓很多人對孩子表示心疼。如果不是監控,可能誰也不知道一個孩子在完成一個普通學習任務的背後,付出了多少努力。當然,也有人認為,家長和網友都小題大做了,“誰小時候不是這樣過來的啊”“有幾個人沒有壓力啊”?

作為一名小學生的家長,我對影片中孩子崩潰的狀態太熟悉了。這一學期,我的孩子剛轉學到一所新的學校讀書,新學校、新城市、新教材都給她帶來很多困難。整個九月,我和孩子都處在崩潰的邊緣,不時地爆發“戰爭”。賭氣、哭泣、大吼一遍一遍地上演……

在沒有孩子之前,我也曾不能理解:上個學有什麼難的?但是,有了孩子之後,我越來越發現:人們可能低估了現在孩子的壓力。就在上個週末,我發了一條朋友圈,大意是聽到有個孩子在樓道里哭喊:“我不要寫作業!”沒有孩子的朋友大多表示很好笑,有孩子的朋友則紛紛表示同情和心疼。

誰沒有壓力——這當然是對的。但是,一個孩子應該承受這麼大的壓力嗎?或者說,這麼大的壓力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究竟是有利還是有弊?這是更值得探討的問題。

七八歲的孩子,生理和心理發育還遠遠沒有完成。美國神經科學家保羅·麥克萊恩認為,人的大腦由本能腦、情緒腦和理智腦三層結構包裹而成。幼年時期,孩子的大腦被本能腦和情緒腦主宰,因此情緒自控力差。其實,即使沒有專家的研究,我們也應該明白這些常識:孩子的大腦無法像成年人一樣“多執行緒”地處理問題,也很難頂著壓力理性思考。遇到困難時,表現出抗拒、慌亂甚至崩潰大哭,都是很正常的反應。

適當的壓力可以帶來動力,但過度的壓力有害無益。此前,浙江一名9歲男孩在教室聽寫單詞時,突然眼前一片黑暗。後來,他被診斷為癔病性弱視。醫生介紹,這是一種與心理健康密切相關的精神障礙,這個孩子的成績不太好,加上馬上要期末考試,壓力非常大,因此突然發作。

這些年來,教育界已基本形成共識,即應把孩子當孩子來對待,而不是把孩子當縮小版的成人來對待。那麼,家長首先應該做的,就是接納孩子的情緒。當孩子像“漢堡”那樣崩潰大哭時,要理解他、接納他,而不是針鋒相對,甚至跟他一起崩潰。

其次,要學會幫助孩子紓解情緒,舒緩壓力。比如,提前瞭解孩子的學習程度,尊重孩子的實際能力,不提過高要求。當孩子遭遇挫折時,讓他明白,努力的態度比結果更重要,小小的失敗並不能說明整個人的失敗。

當然,除此以外還有一些技術性的因素,比如一二年級的孩子單獨上網課確實有難度,家長最好陪在身邊幫忙解決一些技術問題。有專家也建議,低年級學生上網課需要做到內容淺顯、儘量不要佈置作業。

在一次次的爭吵和崩潰後,我終於決定跟孩子和解,也跟自己和解。畢竟,我更希望看到一個健康成長的孩子,而不是被壓力壓垮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