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自稱朕的女人,垂簾聽政16年,為漢朝歷史書寫了一個傳奇

鄧綏(81年-121年4月17日),漢和帝劉肇第二任皇后、政治家,東漢開國元勳太傅鄧禹的孫女、護羌校尉鄧訓的女兒。鄧綏聰敏賢惠,以其貌美、德高而深受和帝的寵愛。鄧綏以謙讓寬厚為懷,知書達理。她垂簾聽政16年,勤政愛民,操勞至死。像她這樣寬懷大度、執政多年的人物,在後妃中十分罕見。

善解人意至此,令人憐愛

鄧綏出生於名門望族。其祖父是東漢開國功臣、太傅鄧禹,因戰功赫赫被冊封為高密侯。鄧綏的父親是護羌校尉鄧訓,母親陰氏是光武帝皇后陰麗華的侄女。

鄧綏5歲時,祖母寵愛她,親自給她剪頭。那時,鄧夫人眼睛花了,一縷縷淡黃柔順的頭髮慢慢落下。剪刀緩慢而有節奏的咔嚓聲,使鄧綏沉浸在一種溫馨之中。突然,鄧綏緊皺了眉頭,小手抓住椅背。那潔白的額頭上滲出了血跡。

左右女奴有人發現了血跡:“太夫人,小姐額頭受傷了。”老太太靠近小姑娘一看,真是受傷了,連忙命女奴找藥包扎。

老太太驚訝於她的忍耐,問她為什麼,她說:“並不是我不怕疼,太夫人是疼愛我才為我剪髮,我不想讓你難過,才沒有喊出來。”鄧綏善解人意至此,令人憐愛。

第一個自稱朕的女人,垂簾聽政16年,為漢朝歷史書寫了一個傳奇

顯赫的家庭提供給她的不僅是奢華和高貴,最重要的是讓她在濃郁的書香氣息中受到教育,超越“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束縛,變成一個胸懷和膽識都非同凡響的人物。

受到父兄愛讀書的影響,再加上天性聰穎,她六歲就能讀懂史書,12歲時,就能背誦《詩經》和《論語》。鄧綏常向兄長們請教一些經典的要義,有時提出的問題使兄長們無法回答。

鄧綏喜歡研究古文經典,不喜歡居家生活的瑣碎事情。這一點引起母親的不滿,經常對她嚴加勸阻,“女孩應當學會女紅,學習做衣裳,才能不被人笑話。像你這樣只知道讀死書,難道還要去當先生嗎?”

鄧綏知書達理,注重孝道。為了贏得母親的歡心,不違背母意。鄧綏白天學女紅,夜裡繼續學習經典。家裡人見她如此好學,送她外號“太學生”。

鄧訓是位很有見識的人,沒有男女之見,欣賞女兒的聰穎,重視女兒的學識,每次遇到難解的事務,喜歡向女兒請教。鄧綏從來都沒有讓他失望過,每回都能提出很好的見解,得到父親的寵愛。鄧綏伴著書籍和父愛,度過了快樂的少女時代。

鄧綏長到12歲時已經出落得如出水芙蓉,滿身的書香氣使她顯得十分典雅,舉止十分優美。

第一個自稱朕的女人,垂簾聽政16年,為漢朝歷史書寫了一個傳奇

永元四年(公元92年),漢和帝下詔選美。13歲的鄧綏被選中,即將入宮。

風雲難測,鄧綏最愛的親人鄧訓突然逝世,這件事差點使她崩潰,彷彿身體被掏空了一樣,她整天痛哭流涕,成為淚人,吃不下飯,想念父親。父親的音容笑貌深深地印在腦海中,似乎觸手可及,然而早已陰陽阻隔。

依照古代的喪服制度,鄧綏在家守喪3年,謝絕入宮。漢朝倡導“以孝治天下”,強調子女對父母應“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從小習禮通經的鄧綏不顧一切地為父親守喪,日夜痛哭,三年沒有吃過鹽和菜。每天飲食清湯淡水,嬌好的容顏變得憔悴不堪,連親戚們都快不認識她了,對她心疼之餘紛紛勸慰。

帝后之命,百般忍讓更見祥瑞

永元七年,和帝17歲,儘管後宮有幾個妃子,但需要更多的美女充斥後宮,以增加天子繼嗣後裔,同時也是為了滿足皇帝的私慾。

第一個自稱朕的女人,垂簾聽政16年,為漢朝歷史書寫了一個傳奇

當鄧綏從失去父親的悲痛中緩過來時,已經16歲了,在家人的悉心餵養下逐漸恢復往日的美麗,越發顯得窈窕多姿,楚楚動人了。這時,皇宮又選美了。

此次皇宮選美,鄧家非常緊張,由於身為官宦世家的鄧家知道皇宮的內幕,女兒入宮,遭到皇帝冷落甚至招來滅門之禍者比比皆是。

鄧家抱著僥倖的心理,從一些徵兆上看,鄧綏肯定會有福氣。鄧綏小時候,曾經夢到自己雙手摸天,上天有一枝鍾乳,她仰首舐飲。

夢醒後感到很驚奇,便請來占夢先生,佔者看著鄧綏說:“古代帝堯曾夢到自己攀天,帝湯曾經夢到仰頭舐天,後來他們都成為一代明君。姑娘此夢乃大福大貴的徵兆。

這一次皇帝選美,鄧家把它視為難得的一次機遇,為了慎重起見,陰夫人請來相士蘇文給鄧綏看相,以測吉凶。

蘇文認真地看了鄧綏的面相和骨相後,不禁誇讚說:“小姐乃成湯骨相,富貴至極。身長而眉寬,眼神黑白分明,其聲音如鳴鳳,乃帝后之命。”蘇文的這番吹捧,鄧家人聽信了,歡呼雀躍,連忙收拾行裝,精心為鄧綏梳妝打扮,送進官中。

鄧綏懷著喜憂參半的心情進入後宮。在如雲的美女中,鄧綏身材高挑,容貌超群,氣質典雅,很快便鶴立雞群。

最初,她過著孤單寂寞的生活,無法接近皇帝。

第一個自稱朕的女人,垂簾聽政16年,為漢朝歷史書寫了一個傳奇

不久,和帝在後宮巡幸時發現了鄧綏,頓覺眼前一亮,很快就與鄧綏如膠似漆,難分難捨了。鄧綏被冊封為貴人。鄧綏服侍和帝,體貼入微,百依百順。鄧綏十分嫵媚,又談吐文雅,既合乎禮儀又能引起和帝的興趣。和帝得到她真是心花怒放,不知道怎麼安排好,最後把她迎入九龍門內的嘉德宮。

從此,和帝到嘉德宮的次數越來越多,陰皇后十分嫉妒。鄧綏從小喜讀詩書,洞察人情世故。入宮後的行為舉止格外謹慎小心,為人謙恭。

當時和帝的皇后是陰氏,她是漢光武帝妻舅陰識的曾孫女,十分任性,容貌在鄧綏之下。鄧綏承寵不驕,對陰後絲毫不敢怠慢。她惟恐招致禍患。

第一個自稱朕的女人,垂簾聽政16年,為漢朝歷史書寫了一個傳奇

鄧綏對陰皇后一言一行無不謹慎,每次宮廷盛宴,嬪妃貴人們爭先恐後,全都珠光寶氣,鮮衣亮服,鄧綏卻身穿素衣,不佩戴首飾,擔心搶了陰皇后的風頭。

若她無意間穿了與陰皇后一樣顏色的衣服,立即更換,以示避讓。若她與陰皇后同

時見駕,總是側身而出,走路時側身以表明地位卑賤。

和帝問話時,鄧綏注意觀察陰後的臉色,考慮再三才回答,不敢奪陰皇后的發言權。

對上一定要恭敬,對與平等的貴人,她也採用忍讓的態度,從來沒有過口舌之爭,對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哪怕只是個雜役,她也從不隨意欺辱,而是恩寵有加,百般愛護。

鄧綏的德行受到了宮內上下的一致讚歎,和帝對她更加刮目相愛,十分寵幸。一次,鄧綏病了,和帝憐愛她,特命她的母親和諸兄弟入宮探望,直到她病好為止。

第一個自稱朕的女人,垂簾聽政16年,為漢朝歷史書寫了一個傳奇

鄧綏十分感念龍恩,但她知道自己只是貴人,不能過於招搖,便對和帝說;“宮闈乃皇家重地,讓外戚久留在宮內,在上使陛下受到偏向臣妾之譏諷,在下使臣妾受到不知足之譏諷。這樣做不好。”

和帝聽了認為她說得很有道理,嘆道:“別人以家人多次入宮為榮,你卻以為憂,你如此剋制自己,真是常人達不到的呀!”從此,和帝對她更加敬重。

隨著皇帝對鄧綏的恩寵日甚加深,陰皇后逐漸受到冷遇了。鄧綏不想爭風吃醋,宮廷內森嚴的等級中,她十分清楚自己的地位。好多次和帝要夜宿宮院,她都託辭身體有病而不見,把好機會留給其他妃子。

當時,漢和帝多次天折皇子,鄧綏感到十分憂慮,經常嘆息不止。鄧綏自己沒有生皇子,多次挑選美人獻給和帝,以廣子嗣。鄧綏的剋制增加了她在宮中的地位,給她帶來更多的寵幸。

陰皇后入宮後,一直未生育,她懼怕鄧綏先於自己生子,尋找一切機會報復鄧綏。

第一個自稱朕的女人,垂簾聽政16年,為漢朝歷史書寫了一個傳奇

顯赫的皇后地位無法彌補陰皇后被冷落的孤寂,陰皇后絕對咽不下這口氣,不由得怒從心生。她想用巫蠱之術來害死鄧綏。那時,和帝突然患了一場大病,生命垂危。陰皇后不僅不急,反而暗喜,與心腹們說:“假如有一天我有機會,一定殺盡鄧氏的九族!”

這句話很快傳到鄧綏那裡,她不由驚恐萬分,以淚洗面,痛苦得不想活了。她對僕人們說:“我真心地對待皇后,卻永遠無法討她的歡心,現在獲此大罪。為人婦儘管沒有從死的義務,但前代的越姬發誓求死以使君生。現在我也願意死,上報皇帝的恩寵,下解鄧氏的滅門之禍,嚴防陰氏得志後用“人彘”之刑來羞辱我。”

鄧綏竟要服毒自盡,宮女趙玉百般勸阻,後又謊稱皇帝已經派來了使者,說皇上的病已經好了。鄧綏誤以為真,才沒有服毒。

第二天,漢和帝的病真好了,可能是誠心感動了上天吧!

善有善報,以德行登上皇后之位

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一場驚天動地的大災過後,上天將鄧綏與漢朝的命運聯絡在一起。夏季,陰皇后秘密指使巫蠱妖術

的事情,被人告發了。

巫蠱妖術在漢代非常盛行,朝廷對此展屢禁止。和帝聽說貴為國母的皇后竟行此陰損毒術,十分惱火,馬上命人追查此事,很快就搞清了陰皇后與其外祖母鄧朱等人的罪證。

和帝大怒,下令把鄧朱的兒子鄧奉、鄧毅,陰氏的弟弟陰軼、陰輔、陰敞下獄。他們竟秘密祭拜,使和帝沒有子嗣。陰皇后的父親陰綱驚恐萬分,畏罪自殺。

陰皇后由於利用巫術咒人,按國法應該廢黜。鄧綏知道後認為陰皇后廢黜與自己有關係,連忙代陰皇后向漢和帝求情。漢和帝見鄧貴人如此寬厚,深受感動,更有了廢陰立鄧之意,下令誰也不準再來求情。不久,陰氏的皇后之位被廢,搬到相宮。陰後被廢之後,憂鬱而死。

第一個自稱朕的女人,垂簾聽政16年,為漢朝歷史書寫了一個傳奇

鄧綏看到陰氏的下場,更感伴君如伴虎。陰氏儘管平時經常排擠她,但現在被廢了,鄧綏不僅沒有感到鬆一口氣,心情反而更加沉重了,對外說自己有病,很少離開自己的宮院。

冬季,朝臣們上奏,國家不能無皇后,請和帝立皇后。和帝說:“皇后乃一國之母,與朕平等,上承宗廟,只有德冠後庭的鄧貴人,才能勝任。”鄧綏聽了,趕緊上書力辭。鄧綏再三推讓,和帝卻下詔立她為後,她被迫從命。

不久,舉行了隆重的立後大典,在章德殿,皇后面帝而立,太尉持節捧上璽綬,宗正出班宣讀策文。鄧綏向漢和帝拜稱臣妾,太尉授璽綬。玉璽乃白玉雕制則成。綬為紅色加彩繡。皇后披綬帶後,伏拜,稱臣妾敬受。奏樂鳴鼓,皇后接受群臣的拜駕。22歲的鄧綏靠自己的德行,登上皇后之位。

第一個自稱朕的女人,垂簾聽政16年,為漢朝歷史書寫了一個傳奇

好人自有好報。鄧綏為皇后,不僅是由於她有美麗的容貌,超群之才,而且有過人的德行。鄧綏進入長秋宮後十分勤勉,不敢有絲毫的懈息。那時,各地郡國給和帝上貢,競相在地方搜刮珍麗之物,以討好和帝。

鄧綏對此嚴令禁絕,命他們在年度進貢一些紙墨即可,此舉既在宮中提倡了節儉好學之風,又減輕了百姓的負擔。

按理,鄧氏一族應當顯貴,但每次和帝要為鄧氏族人加官時,鄧綏都在他面前請求辭讓。鄧綏的兄長鄧騭在和帝生前僅僅是虎賁中郎將。

垂簾聽政,外戚理政不專權

三年後,27歲的和帝駕崩,因和帝死得過於突然,誰來繼承皇位,從沒有商議過,所以大權就落到25歲的皇后鄧綏身上。

鄧綏在宮中歷經多次危難。漢和帝在世時,她謙遜忍讓的做法完全是躲避災禍。9年的宮廷生活,使她深知權力的重要。為了鞏固地位,她必須選擇一位皇位的繼承人。可惜她人宮多年,沒生兒子。

第一個自稱朕的女人,垂簾聽政16年,為漢朝歷史書寫了一個傳奇

東漢似乎氣數已盡,皇宮竟變成了凶地,和帝的十幾個兒子先後夭折,後來每有皇子出生,就讓奶媽抱出宮,寄養在民間。和帝駕崩後,群臣不清楚皇嗣的下落,無法擁立。

鄧綏告訴群臣,和帝還有兩個兒子在世,長子劉勝已有8歲,但身患重疾,無法繼承皇位。少子劉隆,出生不足百日,可以繼位。

她認為,可以撫養劉隆為子。在她的策劃下,劉隆登上皇位,即煬帝,尊鄧綏為太后。由於年幼,由太后臨朝聽政,改元延平。

鄧綏把和帝安葬在慎陵,開始了執政生涯。鄧綏封劉勝為平原王。鄧綏為了穩固大權,她封兄長鄧騭為上蔡侯、車騎將軍,命他總理朝政,又命鄧騭住在宮裡,以便隨時聽用;弟弟鄧悝、鄧弘、鄧閶都封侯、封官。為了便於傳達詔命,她還任命了宦官鄭眾、蔡倫等人。

鄧綏剛剛喪偶,年輕守寡,無法再享男女之歡,非常不幸。國家又失去頂樑柱,此為大不幸。然而國事維艱,別無選擇,鄧綏只好單獨挑起重任。

第一個自稱朕的女人,垂簾聽政16年,為漢朝歷史書寫了一個傳奇

鄧綏的確有治國的才能。她深知自己的一舉一動對國家的影響。她先策定了皇嗣,立劉隆,即殤帝。她以皇太后的身份垂簾聽政,自稱“朕",手握大權。

皇帝新喪,朝廷更替,為了穩定民心,鄧綏下詔令大赦天下,自建武以來犯法者皆免除刑罰,被囚禁的外戚馬家、竇家之人都被釋放,恢復為庶人,此舉受到百姓的擁護,遇救者對皇太后感激不盡。

對於皇宮,鄧綏要求節儉衣物食膳的用度,凡不是供陵廟祭祀所用者,不準選用稻米、肉食,宮中的飲食,早晚只有一個肉菜,不準浪費。僅此一項規定,宮中每年就節省了數千萬錢。對於郡國的進貢,減免過半。

遭災的州郡,減免田賦。她下令將上林苑中用來娛樂的鷹犬變賣,蜀漢二郡上貢的鉑器九帶佩刀也詔令停止。她還取消了很多奢侈的擺設,如御府、尚方、織室等所作的錦繡、冰鱘、金銀、珠玉、犀象等玩物,一律禁止。

對於先帝的貴人,安排她們到外院居處,她們的侍女中老弱者辭出宮,一次辭掉六百多人。這些措施使宮中的節儉之風興盛,給國人起到表率的作用,受到百姓的讚許。

小皇帝劉隆即位不足一年就夭折,史稱“殤帝”。鄧綏又遭遇難題,只有劉勝是和帝的親生兒子,但她擔心第一次沒有立劉勝,如果此次立劉勝,劉勝長大後會報復,便決定另立一人。

第一個自稱朕的女人,垂簾聽政16年,為漢朝歷史書寫了一個傳奇

鄧綏立漢和帝的哥哥清河王劉莊的兒子劉祜為帝。13歲的劉祜成為東漢的皇帝,即漢安帝。

安帝年幼無法親政,鄧後又以皇太后的身份垂簾聽政。她看到國家連遭喪主之患,百姓苦於徭役,特命在為殤帝修建康陵時,凡事都要節省,該用十分的改為一分。

鄧綏通曉歷史,深知外戚專權的利與弊。她在給河南家鄉官員們的詔書中寫道:“今車騎將軍鄧罵等雖忠心耿耿,但是鄧氏家族廣大,難免有人奸猾,多犯獄案,你們要嚴加監督,依法懲辦,不要包庇。”從此,鄧氏親屬犯罪者沒有特別赦免的事。

由於鄧綏的嚴格要求,車騎將軍鄧騭等人儘管權重位顯,也不敢違法。

一次,車騎將軍鄧騭進宮晉見,申言請罪。鄧綏把他召進宮中一看,鄧騭身後跟著兩個被剃光頭的人。命來人抬頭,原來是嫂子和侄子鄧鳳,忙問什麼原因。

第一個自稱朕的女人,垂簾聽政16年,為漢朝歷史書寫了一個傳奇

鄧騭說,“中郎將任尚剋扣軍糧受審,鄧鳳曾受任尚良馬幾匹,任尚事發後來向臣自首。臣剃妻、子之發向太后請罪,望太后寬恕。”鄧綏深為鄧騭的自律精神所感動,免掉鄧鳳的過錯。

漢章帝時竇氏外戚被誅一事使她深以為戒,擔心步竇氏之後塵。鄧氏家族在東漢時十分貴寵,封侯者29人,公2人,大將軍以下13人,而侍中、將、大夫、郎、謁者不計其數。

鄧氏一族在鄧綏垂簾稱制的歲月中,一直不敢像竇氏外戚那樣胡作非為。這是因為鄧綏雖倚重外戚,但不敢大權旁落,防止受族人的挾制。

鄧綏還重用了何熙、李鄰、陶放等名士,另闢楊震、年寵、陳禪等置之幕府。

儘管如此,鄧綏臨朝執政的做法引起了許多大臣的不滿,導致了一場政變。

司空周章多次彈劾太后臨朝執政的弊端,她不予理睬。周章聯絡同黨,又買通了宮禁門衛,計劃衝進宮門,捕殺鄧罵、鄭眾、蔡倫等,再囚禁太后,廢了安帝,立劉勝為帝。由於密謀漏洞百出,還沒有動手就被發覺,周章畏罪自殺,很多官員受株連。一場政變平息了。

鄧綏每當接到百姓大飢的奏摺,都睡不好覺,憂心忡忡,她裁撒日常飲食與民同苦,趕到災區巡察。

第一個自稱朕的女人,垂簾聽政16年,為漢朝歷史書寫了一個傳奇

有一年,關中又遇大旱,鄧綏來到洛陽監獄巡查。在即將起駕回宮時,突然看到一位瘦弱不堪的囚犯,站在一邊似乎有話要說。鄧綏命人把他傳到身前,問:“朕見你似有隱情,你有話只管對朕講?不必害怕,凡事朕為你做主。”

囚犯的膽量大了幾分,跪在地上大喊“冤枉”。太后問:“有什麼冤枉?”囚犯說:“小人被人誣告殺人,但我從來不敢殺人。洛陽令百般凌辱,小人最後屈打成招,冤死啦!”

太后聽了感到事情蹊蹺,派人審理此案,竟發現真的是冤枉的,洛陽令受人賄賂,執法不公。為了嚴正法紀,太后馬上命左右把失職的洛陽令抵罪。處置好後,鄧綏下令回宮。

半路上,一直千燥無雨的天空竟烏雲遮天,接著電閃雷鳴,關中普降大雨,京師百姓跪倒在太后路過的道旁,山呼太后聖明。

鄧綏勤於政事,從善如流,面對國家的很多大事,她都能很好地處理。

當時,少數民族對中原地區不斷地入侵,影響了百姓的正常生活。

她在這個問題上支援虞詡等大臣的主張,轉守為攻,先對各地的少數民族進行武力征服,再用安撫懷柔政策,使其感受到天朝的仁慈,逐漸平息了邊患。

就這樣,鄧綏以聰穎和仁愛,力挽狂瀾,使國家由衰轉興,百姓安居樂業,這是許多帝王都做不到的。

第一個自稱朕的女人,垂簾聽政16年,為漢朝歷史書寫了一個傳奇

鄧綏治國的才幹主要在於她長期不懈地對史書的研究。

小時候她就喜歡讀書,入宮後拜著名才女班昭為師,學習經書,兼學天文、算術。執政後,她更加抓緊時間學習。她白天垂簾聽政,處理國家大事,夜裡堅持讀史誦經。

她深感以史為鑑對於一個人為人處事的重要,命令宮中的近臣在東觀授讀經傳,宮人們日夜誦讀,好學之風盛行。

她知道,自己遲早會有身退之時,天下只能靠後代去治理,治理天下需要大才。她召集和帝的弟弟濟北王、河間王的男女幼子5歲以

上的40多人。鄧氏近親30多人,開設學校,教授經書。她親自監督,對他們循循善誘。

她在詔書中寫道:“當今世上弊端太多,風俗淺薄,各種巧偽之術興盛,研習五經之人太少,若不加誘導,學術就會衰弱。我要弘揚聖道,以匡正去俗。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成大事也!現在的富族子弟,錦衣玉食,乘坐名車良馬,是非不分,這是大禍將來的根源。。。。“危機感使鄧綏未雨而綢繆。

第一個自稱朕的女人,垂簾聽政16年,為漢朝歷史書寫了一個傳奇

鄧後臨朝執政多年,政通人和,受到了文武百官的衷心擁護。

平望侯劉毅對她十分敬仰,認為該給她按立注紀。他在給安帝的上奏中對鄧綏加以褒獎,認為鄧綏的德行可與娥皇、女英相比,她崇尚節儉,德化四海,對百姓寬厚,大赦罪人,真可謂功大於漢朝。翻看前代名妃賢母,沒有超過鄧綏的功勞者,應該根據漢家的舊典,為她立注紀,使太后的功德為世人所瞭解。

安帝對自己無法親政多少有些不快,但劉毅的話大多屬實,無法拒絕,只好準其奏,命人作《長樂宮注》、《聖德頌》,歌頌太后的功勞。

皇主幼年,太后輔政能夠被朝臣們所接受。皇上成年後,太后還要把持朝政,會引起大臣們的不滿。

鄧綏是識大體的人,她早就想歸政安帝,然而在內外交困之際,她為漢朝擔憂。是否歸政,關係鄧氏一族的榮辱,關係到漢室江山的穩固,影響到黎民百姓的生活。她對安帝有所察覺,發現他軟弱無能,極易受人左右,在宮內聽乳母的話,對自己垂簾聽政早就不滿,只是敢怒而不敢言。

鄧綏認為還政之事應該從長計議,其實她完全沒有必要費心勞神而受人非議,但她認為應以國事為重,她決不能把國事交給安帝。

朝中有個大臣叫杜根,官拜郎中,曾經帶頭上書太后,說應讓安帝主持政事。這一上書關乎國家的穩定,鄧綏知其事關重要。朝廷中的事情不同於後宮中的爭風吃醋,每個決定關係到國家的命運,絕不能靠忍讓來解決。為了煞住大臣們的諫退之風,她決定殺一儆百。

鄧後派人把杜根綁在殿前拷打,杜根出言狂悖,被打得昏死過去扔到野外。杜根在野外後逐漸甦醒,鄧太后派人檢視。杜根裝死,躺在地上三天不吃不喝,直到傷口生蛆,才逃出虎口。杜根逃到宜城山中的一個酒家,當了15年的夥計,後被安帝傳回,官拜侍御史。

第一個自稱朕的女人,垂簾聽政16年,為漢朝歷史書寫了一個傳奇

鄧綏的叔父越騎校尉鄧康,委婉地建議她“聽從公議,自損私權”。她不肯接受,鄧康只好稱病不朝。她派女侍前去探望,女侍傲慢無禮,遭到鄧康的責罵。太后知道後,罷免了鄧康。從此,再也沒有人提出歸政的事了。

政治鬥爭就是一場你死我活的爭鬥,鄧綏這樣做也是形勢所逼。

由於鄧綏勤於政務,長年操勞成疾,感到身體一天比一天虛弱,這一年她才41歲。她預感到了生命的盡頭。自和帝逝世以來,作為女人她所承受的重任已足夠多:國家十年九旱,朝廷內對她非議尚在,她沒有子嗣,沒有享受過兒女繞膝的天倫之樂,她高高在上,治理國家,其實是個孤苦無依的女人。

也許是因為無奈,她的一生,都在為了家族利益而做犧牲,入宮是如此,後來在深宮中隱忍也是如此,面對劉肇,她深愛著,可帝王之愛,是可以盛寵卻不能獨寵,於是,她的一生啊,雖然成為天下最尊貴女人,卻也是寂寞的,可那又如何呢?她別無選擇。

每到閒時,鄧綏回憶自己的一生,只有悽慘地苦笑。她經常自己擦乾淚痕,已經哭不出聲音來,但她很渴望盡情儘性的百姓生活。她是一國的皇太后,但她有過於沉重的責任感。

永寧二年(公元121年)三月,她帶著苦笑走了,無不遺憾,卻也無愧於心。她年僅41歲,執政16年,勤政愛民,從未有過重大失政。

第一個自稱朕的女人,垂簾聽政16年,為漢朝歷史書寫了一個傳奇

她雖長期執掌朝政大權,但對鄧氏族人卻毫不留情面,使得他們不敢犯法。她對族人管束甚嚴,自有一番苦心。她死後不久,鄧氏家族即遭到滅頂之災。

宦官江京等人誣告鄧悝、鄧弘、鄧閶等,曾有廢黜安帝的陰謀。安帝免去鄧氏諸人官爵,貶為庶人,逼其自殺。鄧氏家財田宅全部充公。鄧騭見家族受辱,絕食而亡。其子鄧鳳絕食而亡。河南尹鄧豹、度遼將軍武陽侯鄧遵、將作大匠鄧暢,為了避免遭受恥辱,都服毒而亡。

鄧氏家族慘遭屠戮,天下稱冤,安帝有所感悟,赦免倖存的鄧氏子弟,準他們回洛陽,將鄧騭葬在洛陽北芒山祖墳。

安帝改永寧二年(公元121年)為建光元年,封宦官江京、李閏為列侯。從此,東漢走向衰亡。

參考資料:《後漢書》《資治通鑑》《後漢書·卷十·皇后紀第十》《東觀漢記》《太平御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