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成都環保“大腦”、揭秘落葉三種用途……10餘家主流媒體“碳”尋成都綠色生態之道

探訪成都環保“大腦”、揭秘落葉三種用途……10餘家主流媒體“碳”尋成都綠色生態之道

媒體團參觀成都市生態環境指揮排程中心。

封面新聞記者 楊芮雯 攝影報道

推窗遙望雪山、藍天白雲相映成趣、天府綠道重構城市版圖……良好的自然生態本底,勾勒出“雪山下的公園城市”大美畫卷。

11月3日,“共築高品質生態圈 共繪都市圈藍圖”媒體行活動走進成都,來自中央、省市的10餘家主流媒體深入探訪成都生態環境保護特色點位,一起探尋成都的“綠水青山”答案。

智慧賦能 環保“大腦”“數治”生態環境

在寬闊整潔的道路旁,可能藏著監控機動車尾氣的“千里眼”,在入河排水口裝著AI“眼睛”,24小時監測河道水質……生活中,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細節在潛移默化地讓城市變得更加低碳。

本次活動第一站,採風團走進了成都生態環境保護的“中樞大腦”——成都市生態環境指揮排程中心,看成都如何“數治”生態環境。

探訪成都環保“大腦”、揭秘落葉三種用途……10餘家主流媒體“碳”尋成都綠色生態之道

媒體團參觀成都市生態環境指揮排程中心

排程中心電子大屏上,成都市域地圖正實時更新著環保資料。點開其中某個點位,可實時看到監控畫面,由平臺分析該點位是何原因引起的汙染值偏高。

“大氣汙染監測、溯源是難題。”成都市環境應急指揮保障中心主任賈濱洋說,數治環境大氣系統透過整合各類監管資料,傳統巡查,並結合走航、鐳射掃描、遙感、電力報警等科技手段,建立了智慧生態環境、智慧工地、智慧水務等平臺,形成了視覺化、系統化、高效化的工作體系。

該平臺具體能監測哪些資料?實現哪些功能?工作人員演示介紹:“這是分佈在成都周邊各點位的PM2。5、PM10監測數值。切換到智慧工地平臺還可看到線上工廠數量,能精準、快捷掌握點位的實時動態。數值若有異常,平臺會A I識別報警,隨後觸發任務派發機制,形成資料分析、指揮排程、稽核反饋的線上閉環管理工作鏈條。”

據瞭解,近年來成都市生態環境局以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為統領,積極融入“智慧蓉城”建設,創新構建“碳惠天府”機制,在全國上線“碳惠天府”碳普惠公益平臺。該平臺上線了15個公眾碳積分場景和14個低碳消費場景,參與使用者數達45萬人,透過自主認購實施碳中和,促進排量實現價值轉換,是積極創新低碳發展的成都模式。

“多走一公里、騎共享單車、停開一天車……生活中的減碳行動無處不在,積極讓綠色生活成為我們的方式,才能為守護碧水藍天貢獻出自己的綿薄之力。”四川經濟日報記者劉婕有感而發。

變廢為寶 普通落葉竟有三種用途

風過葉落,環衛工人會及時清掃,卻少有人知道這些落葉其實是堆“寶”。

本次活動第二站,採風團走進了金牛區綠化再生資源利用基地。

探訪成都環保“大腦”、揭秘落葉三種用途……10餘家主流媒體“碳”尋成都綠色生態之道

媒體團走進金牛區綠化再生資源利用基地

“好香啊,溼漉漉的青草味。”還未抵達基地,一陣清香撲鼻而來,引得媒體記者們紛紛感嘆。走近一看,車間門口的落葉末屑堆得像小山一樣高,準備運往幾臺大型裝置。

“落葉經過粉碎機作業後,變成沙粒狀的碎末,最後會形成三種不同的‘歸宿’,你們知道是什麼嗎?”成都金牛天府環境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員丟擲問題。“肥料、化肥、飼料、燃料……”採風團成員爭相回答。

“對的,第一種會進入顆粒機壓制,變成“燃料棒”;第二種進入車間內堆肥槽,40天發酵後變成發酵有機肥;第三種進入破碎機進行粉碎風乾後,變成淤泥中和劑。”工作人員揭曉答案。

該工作人員繼續說,而傳統的焚燒方式,處理裝置和執行費用較高且會排放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物質,填埋方式則會佔用大量土地資源,在填埋過程產生的垃圾不易處理。

據悉,該基地是成都市首家針對園林垃圾和大件木質廢棄物的資源再利用專案,每年可處置利用綠化廢棄料約1萬噸,產出相關衍生產品約4000噸,可以有效減少顆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及二噁英等有毒有害物質排放。

金牛區綠化再生資源利用基地,只是成都市生態環境局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上的一個縮影。除此外, 成都市生態環境局還聚焦於動力電池及儲能、光伏、氫能、節能環保及資源迴圈利用、綠色建築、綠色低碳服務六大領域,在生態環保領域發展上跑出了加速度。

“坐而論道,不如躬身力行!”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蔡雨潔感觸頗深:“探尋了‘落葉’的秘密後,很期待去到下一站,也很開心可以用腳步丈量生態環境的發展和變化,這次採風活動給媒體打開了一扇連結生態文明建設的視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