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職場,遭遇“社死”現場,如何化解?

人在職場,遭遇“社死”現場,如何化解?

背後說人壞話被聽見,想必大部分職場人都遇到過,不僅如此,隨著現在社交網路的發達,發錯訊息,甚至將自己吐槽別人的話發給當事人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更莫論微信現在新出的“拍一拍”功能,一不小心的手滑,可能就拍到了領導,在幾百人的工作大群裡當眾社死。

其實有的時候“社死”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社死”之後的反應,一不小心沒處理好,成為你職業道路上的“汙點”不說,甚至還會給你的職業生涯帶來無窮後患。

一、沒有處理好的“社死”現場,會給自己帶來哪些麻煩?

1.行為標籤化,職場印象減分

對於自己在第一份工作中遇到的大型社死現場,KK到現在還不能忘懷。

那是在一次部門公開的會議上,KK負責準備展示部分的PPT和影片,因為前一天將隨身碟借給家人複製影片忘記刪除,KK就以為U盤裡的影片是用來展示的工作彙報,結果一開啟,裡面是外出遊玩的影片,KK當即鬧了個大紅臉。

雖然主管提前留好的備份救了場,但是在那樣一個公共場合,KK“不靠譜”的形象算是深入人心了。

不僅後面不被重用,她的這個反面教材,還時不時被拿出來在新人培訓上說,後來沒過多久,KK就辭職了。

其實KK日常算是一個細心穩妥的人,但是一場“意外”,不僅將她之前的努力白費,還給她打上了“不靠譜”的標籤,在努力了一段時間發現很難摘掉自己身上的標籤後,KK只能抱憾辭職,重新開始。

2.打擊自信心,錯失更多機遇

小敏剛進公司的時候由於業務不熟,遇到不明白的問題只能去請教前輩。

在一次大家都很忙碌的時候,小敏不合時宜地問出一個很簡單的問題,當即便被一位前輩當即嗆了一句,“這麼簡單的問題還要問?”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小敏當眾被人質問,只能手足無措地愣在原地,想解釋吧,但又尷尬的不知道怎麼接話。

而從那以後,小敏就變得更加患得患失,小心翼翼了,哪怕有了問題,也不敢張嘴去問,就算自己多走彎路去摸索,也不敢開口請教別人,從而浪費了太多的時間精力。

有多少人因為曾經的“社死”經歷從而變得不自信?

因為沉浸在當時的場景中自己走不出來,而後惡性迴圈,無論自己想做什麼都瞻前顧後,擔心別人用有色眼鏡看待自己,於是縮手縮腳,和各種大好的機會都失之交臂。

二、遭遇社死現場,你可以試著這樣化解

1.放棄糾正,將錯就錯

在前段時間播出的《初入職場的我們》就發生了這樣一件“社死”事件。董明珠空降去面試實習生,在會議室裡,緊張的實習生因為一時口誤,脫口而出“阿姨你好。”

在面試這樣一個正式的場合,這個稱呼顯然是不合時宜的,就連觀察室的觀察員們也是笑倒一片。

這位實習生顯然也是意識到了自己不恰當的言辭,但他很快穩住了心神,沒有想著再去重複解釋,而是立馬進入到面試的環節。這個小插曲,也並沒有影響到他後面穩定的發揮。

其實在職場上,大家時常會因為口誤而鬧笑話。有的人把它當成小意外,一笑置之,很快就過去了,大家也不會太在意;

但是也有的人非要糾正,把不起眼的小失誤無限放大,放大成為一個引人注目的點,反而得不償失。

所以有的時候放棄糾正,順其自然讓它過去,不處理,可能才是最好的處理辦法。

2.適當自嘲,從容脫身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小故事,在一場晚宴中,一位服務生因為手滑,不小心將酒水撒到了一位客人光亮的頭頂上,因為動靜太大,兩人瞬間成為全場的焦點。

這樣一個大型“社死”現場,那個被灑的客人很是從容的拿了塊手帕擦著自己沒有頭髮的腦袋,半開玩笑道,“你這是在用偏方給我治療嗎?”

一語出,全場聞聲大笑,一場尷尬就這樣化解在無形中,人們還會覺得這位先生不僅氣量大,並且很是幽默;

而反觀你就著服務生斤斤計較,將自己的狼狽示人不說,服務生也會尷尬的下不來臺,圍觀者也只會更尷尬。

用自嘲的方式給自己一個臺階下,有時候不僅是情商的體現,也會左右著事情往不同的方向去發展。

3.前話說錯,後話找補

張麗之前在專案對接客戶的時候就鬧過一次笑話。因為是第一次見,她之前也沒有根據客戶的職位去做功課,等到見面的當天,她就因為認錯了領導而鬧了個職位稱呼上的笑話,一度場面有幾分尷尬。

但好在張麗反應很快,她態度誠懇道歉道,“實在不好意思,我沒想到您這麼年輕,所以一直沒敢認,看來還是我見識太淺薄了,古人說自古英雄出少年果真不假。”

一句話馬上就打消了別人心底的不痛快,讓本來有幾分嚴肅的客戶也彎了嘴角,可謂是非常機智的救場了。

所以你看,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先別忙著慌張,及時找補回來,別讓誤會越拖越長,到最後難以補救。

總而言之,人在職場飄,一千個人總有一千種社死辦法。當社死發生時,相比較恨不得原地消失,或者躺平視而不見,不如試試上面的三種萬能辦法。

畢竟社死經歷多了,也就練就了一顆大心臟,希望大家的升級打怪之路能越走越順~

留言說說,你經歷過辦公室社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