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篡位登基後,為何遷都已經破敗的洛陽

洛陽古稱雒陽、洛邑、京洛,位於河南西部、黃河中游,地處九州腹地,位於中國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交界帶,因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

曹丕篡位登基後,為何遷都已經破敗的洛陽

曹丕篡位登基後,

應該說在當時情況下,洛陽應該不具備作為一個首都的條件了

,雖然東漢定都洛陽,洛陽在經濟、地理、政治上的優越性,毋庸贅言,洛陽自古以來被視為“天下之中”,佔據地理上的正統。但在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

董卓脅迫獻帝遷都長安,"盡徙洛陽人數百萬口於長安",董卓為此縱火洛陽

,史載:“悉燒宮廟官府居家,二百里內無復孑遺”。可以說,曹操的王都鄴城(今天臨漳縣與安陽附近)無論從任何方面來說,鄴城都遠勝洛陽,而曹丕最終還是定都洛陽。

曹丕定都洛陽的主要原因就是為了法統的延續,曹魏禪讓代漢自然也要定都洛陽,實際上也是為了加強代漢的合法性。

曹丕篡位登基後,為何遷都已經破敗的洛陽

公元220年,

曹丕登基之後,改許縣為許昌縣

,(裴松之認為:“改長安、譙、許昌、鄴、洛陽為五都),可知曹魏五都分別為譙、許、鄴、長安、洛陽。洛陽地勢險要,東邊虎牢關,西邊潼關,交通也十分發達。除首都洛陽外,其餘四都可理解為“陪都”。”長安是西漢首都,還是挾制關中、隴右地區的軍事重鎮,諸葛亮北伐也是以佔據長安為上,還於舊都復興漢室。譙縣是曹家祖籍,

許昌倒是不錯,相當於備胎。設五都是曹魏迎合漢代頗為流行的五行學說而設。

曹丕篡位登基後,為何遷都已經破敗的洛陽

曹操最初的政治老巢設在許都,但許都太小,僅僅是因為漢獻帝所居之地,是名義上的“漢都”。

許都是曹家的根基所在,漢獻帝居住在此,曹操作為當時的丞相,如果和獻帝同處一處,那麼軍政大權大臣們會向皇帝請示,這對曹操很不利,後來曹操將政治中心安置在鄴城,再往後,曹丕登基後遷都洛陽,

曹魏政權從許都到鄴城,再從鄴城遷往洛陽,正是為了應對不同形勢,以此為前提,再綜合經濟、戰略、地理、政治等多個因素,即可得出“最優解”。

從政治角度來看,曹丕執政期間的主要謀臣大臣如司馬懿,陳群等都出自潁川集團,而潁川集團基本上都聚集於洛陽附近,由此也能吸引更多人的能人志士投靠朝廷,極大的利於其統治。從軍事角度來說,如果定在長安,跟蜀國太近,容易受偷襲。

而曹魏始終把東吳當作心腹之患,如果定都洛陽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都遠遠勝過鄴城。

曹丕篡位登基後,為何遷都已經破敗的洛陽

魏文帝曹丕定都在了洛陽。這裡必須指出,

曹丕雖然遷都,但皇室宗廟一直置於鄴城、

遷都之後,曹丕修復了董卓燒燬的宮殿,同時也興建了不少新的宮闕,開始了大規模的建設活動 “增崇宮殿,雕飾觀閽,鑿太行之石英,採谷城之文石比如靈芝池、芳林園、天淵池等,大多是曹魏時代所建。並開鑿了五條人工渠道,引水進洛陽城中,號稱”五龍渠“,解決城市用水問題。

曹丕篡位登基後,為何遷都已經破敗的洛陽

曹魏政權才經歷了三朝皇帝就被司馬家篡位,最終其孫司馬炎代魏建立晉朝,晉朝仍然定都洛陽,而後八王之亂,晉元帝司馬睿在南方稱帝,定都建康。而北方,徹底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

長安和洛陽城徹底變成了一堆廢墟。直到隋唐復興。

我是清水阿嬌,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