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黎民泰:都江堰市普照寺,歷史深處的啞謎

文/黎民泰

一、奇異的歷史迷案

在四川人的集體記憶中,至今還儲存著“張獻忠剿四川”的傳說:

張獻忠率軍隊剛入四川,一天在路邊的草叢中拉屎,完了後沒有東西擦屁股,就順手扯了一把綠油油的野草,結果扯著了一種叫紅蠚麻的毒草,立刻被蜇得暴跳起來。張獻忠望著那野草,恐悸地想:四川的草都這麼惡毒,不知道人還有多惡。於是就下令無情地剿殺四川人。後來,張獻忠果然把四川剿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十室九空,以至於在後來的幾百年間,四川人一提起張獻忠,就像說起惡魔似的心有餘悸,恐懼不已。

但與此同時,有關張獻忠的另一個傳說也在四川民間特別是成都平原廣為流傳,讓這裡的人世世代代都難以忘懷,並且津津樂道,苦苦追索。這個讓成都人魂縈夢繞了幾百年的傳說,就是張獻忠的“藏寶之謎”。

張獻忠是明末農民起義軍中一位非常出名的領袖人物,他除了英勇善戰、粗魯殘暴外,還特別酷愛金銀財寶。據說,他響應高迎祥、李自成起兵後,在轉戰陝西、河南、安徽等地的過程中,曾收集了無數的金銀財寶。後來張獻忠“剿四川”,以血腥殘酷的手段攻下成都,並建立了“大西”農民政權。張獻忠為了炫耀他收藏的財寶,曾在成都的皇城裡舉行“鬥寶”大會,把他多年來收集的奇珍異寶裝滿24間大屋,讓成都的鉅商、豪戶們前去參觀。那滿屋璀璨奪目的財寶看得成都的“土老肥”們全都目瞪口呆,驚詫不已,而張獻忠則掩藏不住“暴發戶”的心理和鄉下人的粗俗,得意地挺立在人群裡,叉著腰桿哈哈大笑。

後來,清軍攻入四川,擄城掠地,迅速打到了成都附近。張獻忠的大西軍抵擋不往,只得從成都撤離。大西軍主管錢糧的將領李定國率領十艘戰船從新津下水,準備順流東下,轉戰湖廣等地。

船隊是在一個漆黑的午夜偷偷出發的。

然而,就是這麼秘密的行動還是被清軍獲悉。剛剛攻佔成都的清軍將領得到稟報後,火速派出大隊騎兵,沿岸追擊船隊。當時,張獻忠正在從另一路線撤離成都,但清軍將領卻棄他不顧,反而全力追擊李定國。可船隊是順水而下,速度極快,再加上船堅炮利,清軍怎麼也攔截不住。於是,清軍將領就派快馬飛速馳令攻佔了彭山的清軍部將,讓他們想方設法攔住李定國的船隊。

部將得令後,立即集中全城的鐵匠,連夜打造手臂粗細的攔江鐵鏈。第二天上午,李定國的船隊行駛到彭山渡口時,一條粗黑如巨龍的攔江鎖鏈無情地橫在了江面上。兩岸旌旗招展,人喊馬嘶,十幾門火炮屹立在碼頭上,炮口正黑沉沉地對準江面。而在攔江鎖鏈的後面,清軍已將近百條漁船改作了戰船,把江口完全封堵了。李定國一看那陣勢,就知道彭山渡口無論如何也闖不過去了。

但奇怪的是,清軍並沒有向船隊開炮,只是在兩岸和江中搖旗吶喊,朝船隊虛張聲勢地放箭。李定國只得揮舞令旗命令船隊靠岸,指揮士兵往岸上衝殺。李定國料定會有一場血腥的搏殺,不想守衛在岸上的清軍見他們棄船殺將上來,只是草草跟他們交手一番,就往兩旁的樹林裡散去了。李定國率眾順利衝出清軍的包圍圈,迅速消失在遠處蒼翠的山林裡。

清軍大喜過望,紛紛登上戰船。他們本以為那吃水很深的十艘戰船上,裝載著張獻忠的無數財寶,結果掀開船篷一看,當即傻了眼:哪裡有啥財寶啊,船裡裝的全是石頭。

後來,張獻忠帶著他的人馬撤退到西充鳳凰山,被清軍圍困,全都戰死。清軍在死人堆裡,發現了一個用劍自刎的內廷總管還奄奄一息地活著,於是就將他抬下山去救治,逼問張獻忠財寶的下落。那總管冷冷一笑說:“遠在天邊近在眼前,你們這一輩子也休想找到八大王的財寶!”然後就趁著旁邊的兵士不注意,一頭撞死在了牆上。

之後,清軍下令進攻四川的各路將領,密切注意搜尋張獻忠的財寶。但直到清軍在北京建立了政權,皇帝頒詔命令“湖廣填四川”,大量外地移民紛紛入川“插佔”,清軍也沒有搜尋到張獻忠財寶的任何蛛絲馬跡。

二、瘋狂的尋寶熱潮

從此以後,張獻忠的財寶就成了成都人的一塊心病,總是念念不忘,總是想方設法要從過去歲月裡和老輩人的口語中探尋財寶的秘密,並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尋寶熱潮。那些後來“插佔”到四川的外地移民也被這股尋寶熱潮感染,紛紛加入其中,希望能一夜暴富。

不知從何年何月起,成都地區流傳起兩句民謠:“牛對石鼓,銀子萬萬五。”人們在仔細研究了這兩句民謠後,發現它很可能說的就是張獻忠的財寶:張獻忠在撤離成都前夕,可能把無數的金銀財寶藏在了某個地方,為了不至於年久迷失,於是便用一隻石牛和一隻石鼓作標記,以便日後能隨時啟用。這樣,尋寶的人們又開始瘋狂地尋找石牛和石鼓的蹤跡。但是,很多年過去了,人們還是沒有發現張獻忠藏寶的絲毫線索。

時光流逝,人們心中的熱望漸漸冷卻。然而,就在人們快要將張獻忠的財寶徹底忘卻的時候,1930年代,成都卻突然莫名其妙地冒出一家“錦江淘銀公司”,開始在九眼橋下的府河裡日夜不停地淘挖。最後,竟真的挖出了一隻石牛和一隻石鼓,但卻沒有淘出一絲半塊金銀。

石牛、石鼓的真實存在,使人們對張獻忠藏寶深信不疑,再次刺激起人們的尋寶熱情。可人們歷盡千辛萬苦,依然沒有發現張獻忠財寶的任何蛛絲馬跡。到了20世紀末,有人出示了一張古舊的藏寶圖,又一次掀起尋寶熱潮和人們對張獻忠財寶的關注,但這次尋寶行動依舊以失敗告終。

那麼,張獻忠的財寶究竟藏在什麼地方呢?

三、神秘的開山祖師

現在,我們暫時拋開成都,去關注成都平原西端一片奇異的山林和一座神秘的古廟。這座古廟就是曾與成都文殊院、昭覺寺和新都寶光寺齊名的,被稱為川西四大叢林古剎的普照寺。

普照寺地處都江堰市大觀鎮的青峰山中,與世界文化遺產青城山一脈相連,周圍山走龍蛇,石成獅象,七座山峰狀如蓮花排列,古木森然,格局清奇,自古被稱為“金蓮寶地”。但在明末清初的時候.這裡還是一片荒山野嶺,山中僅一座叫雪山寺的古廟和一座殷姓人家的祠堂。這座殷姓人家的祠堂後來在張獻忠“剿四川”時,被農民軍一把火燒燬了,殷家人只得在廢墟上臨時搭建了兩間茅屋,草草安置祖宗的靈牌靈位。

就是這片荒野山林和這座破陋的廢祠,在清朝康熙初年引來了一位行跡古怪的遊方和尚。這位遊方和尚叫心蓮。

心蓮和尚是在一個秋天的傍晚突然出現在青峰山裡的。他形容枯槁,袈裟破爛,腳上的草鞋已經磨穿了後跟,但凹陷的雙眼裡卻閃爍著熾烈的亮光。他腰間挎著一把沉重的長刀,口中喃喃自語地嘰咕著什麼,整個人沉浸在一種類似於瘋癲的亢奮狀態中。在黃泥山路上,雪山寺一位下山的僧人與他狹路相逢,他破爛的衣著和怪異的神態,讓僧人驚異不已。但他看都不看僧人一眼,旁若無人地擦肩而過,而且在經過雪山寺時連頭都沒抬一下,徑直往荒蕪的山林深處走去。

據普照寺相關典籍記載,這個古怪的心蓮和尚曾在成都昭覺寺參學,但覺得此處不合其理想,便前往漢州名盛一時的報恩寺掛單。不想到達漢州時,報恩寺卻遭遇了火災,只剩一片瓦礫廢墟。心蓮和尚十分沮喪,坐在道旁的大樹下休息。

恍惚中,他看見一個高顴突骨、碧眼赤須的大漢牽著一匹紅鬃大馬走過來,拍著他的肩頭說:“報恩寺遭了火災,鎣華祖師應運遷居,師父何不追隨而去?”心蓮和尚趕緊雙手合十,請求那人指明去路。那人讓心蓮和尚與他一起跨上紅鬃大馬,瞬間就來到一個地方,只見四周奇峰環立,山石巍然,古本森鬱,兩間破草屋裡,鎣華祖師盤腿端坐。心蓮和尚驚喜不已,正欲上前拜謁,忽然一聲炸雷,大雨傾盆而至,把他澆醒了。

心蓮和尚打了個激靈,從樹下跳將起來,努力回憶著剛才的夢境。後來,他便循著夢境一路追蹤,來到青城山南的青峰山裡,果然見到夢中的那片山林和那兩間破草屋。心蓮和尚聲淚俱下,倒地叩拜。此後,心蓮和尚就在青峰山裡披荊斬棘,開始建立鎣華祖師廟。

這顯然是普照寺弟子對開山祖師是“應運而來”的附會傳說。可問題是,蜀中山林能讓鎣華祖師重新安居的地方比比皆是,心蓮和尚為什麼偏偏要選中青峰山這個荒僻山野呢?夢中受神人指點肯定是假託,它的目的在於告訴世人,心蓮和尚來此建廟,完全是“天意”。但這一假託的背後,恰恰表明了一種“刻意”。那麼,心蓮和尚為什麼要跋山涉水,“刻意”來到青峰山重建鎣華祖師廟呢?他的最終目的是什麼呢?

幾百年來,無人知曉。

事實上.心蓮和尚的到來,很快引起砍柴山民的驚奇和附近雪山寺僧人的不安。山民看見他穿著一身破爛的袈裟,像個野人似的在草屋旁邊的窩棚裡棲居,沒日沒夜地揮著那把長刀,砍伐樹木修整那兩間破草屋,渴了就捧山泉水喝,餓了就摘野果子吃。

山民們好奇地問他,師父,你在幹啥啊?心蓮和尚像沒聽見似的不予回答,只顧埋頭做自己的事情。山民們心善,就對他說,師父,你要是想找個地方安身,就到旁邊的雪山寺去吧,那裡有吃有喝的,你何必這麼辛苦呢?心蓮和尚依舊不理不睬。後來山民們說得多了,惹惱了他,他竟手握長刀轉回身來,一雙豹眼環睜,惡狠狠地瞪著山民,同時胸腔裡發出一聲悶雷似的低鳴:“唔?!”

山民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面相兇狠的和尚,不由嚇得趕忙噤了聲,轉身走了。

草屋周圍的山林屬於附近雪山寺的廟產,廟裡的住持聽說來了一個遊方和尚,要在殷姓人家廢祠的舊址上修建鎣華祖師廟,心想,這不是明擺著跟我們雪山寺爭奪香火麼?於是,叫上十幾個弟子前去阻止,仗著人多勢眾圍著心蓮和尚推攘扭打。不料,心蓮和尚只在人群中輕輕一旋身,那十幾個僧人就像風捲落葉似的被掃翻在地。住持大驚失色,望著心蓮和尚驚駭不已,這個遊方和尚是從哪裡跑來的啊?竟有這等高深莫測的武功!

後來,心蓮和尚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在青峰山裡“草創數椽”,重塑鎣華祖師金身,創立了鎣華廟,當地人稱為“金花廟”,其實是“鎣華廟”的誤讀誤傳。

四、詭譎的突然崛起

在心蓮和尚時代,普照寺還沒有顯現出一絲一毫髮達興旺的跡象,有關典籍中記載著兩句話:“無食以養僧,無房以妥神。”正是當初普照寺廟屋簡陋、僧人生活艱苦的真實寫照。但在心蓮和尚圓寂後的康熙末年,鎣華廟的衣缽傳至第四代時,普照寺一個突如其來的舉動震驚了青峰山和整個川西地區:方丈印廣派人去成都,照著文殊院的格局放了圖樣回來,開始在青峰山裡大興土術,廣建寺院。

以後,正文、正現、果時、果秀先後繼任方丈。正是這五僧師徒,在相繼主持普照寺的70餘年間,大規模地擴建了山門、鎣華殿,新修了大雄寶殿、藏經樓、祖堂32間,木牌坊一座,石屏風一座,石橋4座,登山石梯500餘級,並置買田地600多畝,還承接了山下的平清院和廣福院,出資培修了崇慶縣的景德寺。

後來,普照寺又以石易木,改建藏經樓,換上47根高一丈九尺的石柱,其大逾抱,上襯砂石鏤空的倒懸石獅,下墊石礎,八面刻飾佛教故事人物,刀法精熟,畫面生動.十分宏偉氣派。直到光緒十二年(1886年),普照寺整個建築群落才全部完成。

這時的普照寺,已有天井24個,僧舍365間,圍牆一公里多長。與它橫向聯絡的佛寺遍佈崇慶、蒲江、仁壽、新津、大邑諸縣及本地共10餘座。於是,鎣華廟更名為普照寺,奇蹟般地迅速崛起,一躍成為與成都文殊院、昭覺寺和新都寶光寺齊名的香火鼎盛的川西四大叢林古剎之一。

現在,問題出來了。

據專家估算,在這70餘年間,普照寺廣修寺院大置廟產,至少耗費了千萬兩以上的金銀,可普照寺相關碑文卻載:“未受捐施,不假募助。”既然沒有捐施募助,那麼,這筆龐大的資金是從哪裡來的呢?

碑文後面又有一句話:“佛陀聖慈之垂荷。”意思是受到了菩薩的特別照顧和關愛。這句話透露了一個資訊,普照寺的突然崛起與某種具有“天意”成分的神秘事件有關,是“上天”的關照。可聖慈的菩薩究竟是怎麼垂愛關照普照寺的呢?這“佛陀之垂荷”究竟是指什麼呢?碑文避而不談,這就令人猜疑與深思了。

五、可疑的心蓮和尚

在探尋普照寺鉅額金銀的來源前,我們有必要先探明心蓮和尚的身世。

在普照寺的所有秘密中,心蓮和尚肯定是個至關重要的傳奇人物,他當初“刻意”來到青峰山披荊斬棘建立鎣華廟,其真實圖意讓人頗費猜疑。建廟可能只是他的一個“幌子”,另有“隱衷”,甚至他很可能根本就不是一個真正的和尚。

那麼,心蓮和尚到青峰山的真正目的是什麼呢?他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呢?這需要我們再次進入歷史,撥開歲月的迷霧去尋找答案。

張獻忠的部將李定國一直掌管著大西軍的錢財,深受張獻忠的信任。當初李定國故意神秘地從新津率領罩著篷布的船隊順江東下,其目的就是吸引清軍的注意和兵力,以便能讓張獻忠順利地從成都撤離出來。清軍果然上當。李定國在彭山棄船登岸,從陸路逃走,歷經千難萬險率部殺出四川,並在川、湘、鄂三省邊境遊動作戰,苦苦等待著張獻忠的到來。

然而,張獻忠及其所率部隊在西充鳳凰山被清軍剿滅。得知訊息後,李定國悲痛萬分。為把渙散的軍心重新凝聚起來,李定國改變原來反抗朱明王朝的初衷,擁戴朱明王朝的一個宗室子弟,打起反清復明的大旗,並率部在兩湖兩廣輾轉作戰10多年。後來,在清軍的全力圍剿下,李定國節節敗退,最後不得不率部從廣西出境撤退到緬甸的桂所潛藏。李定國沒有忘記肩負的重任和為張獻忠報仇的決心,時刻思謀著怎樣打回國內。

就在這個時候,心蓮和尚突然出現在青峰山中,並不辭辛苦,一意孤行地開山立廟。那麼,這個心蓮和尚會不會是李定國的部將,受李定國指派,秘密潛伏來到青峰山的呢?普照寺的所有典籍和相關碑文,沒有一字一句提到這一點,普照寺的歷代僧人對此也諱莫如深。但是,在普照寺的現存建築中,我們卻能找到一個有力的佐證。

這個佐證,就是至今完整地留存在普照寺山門左側的靈官石屏。

靈官本是道教的護法天神,一般都雕塑在道教宮觀的山門口,也有雕塑在宮觀的第一大殿中。普照寺是佛教寺廟,怎麼雕塑了一尊道教天神呢?這是一個疑點。

疑點二,普照寺雕刻的靈官,身上穿著戰將服飾,騎在馬上,揮劈著刀劍,打打殺殺,這顯然與佛門宣揚的慈悲為懷、不殺生是相悖離的。

對這個奇怪的石屏,我們是否可以這樣推想:心蓮和尚原是李定國手下的一員大將,但在李定國撤出廣西前,接受了李定國的秘密指令,肩負著神秘的使命,不遠千山萬水潛伏到青峰山裡。於是,心蓮和尚假作光大佛門,不辭勞苦地建立鎣華廟,在青峰山立穩腳跟,日夜惦念李定國何時能帶著隊伍打回國內。

可是,光陰荏苒,歲月如梭,他沒有聽到李定國打回來的訊息,反而一個噩耗傳到青峰山中:平西王吳三桂奉清廷旨意,率大軍進入緬甸,剿平了桂所,大西軍灰飛煙滅。

心蓮和尚被擊倒了,萬念俱灰,一病不起。在臨死前,他叫來自己十分信任的一個弟子,給他講了自己的神秘身份和自己作為大西軍將領跟隨“八大王”張獻忠以及李定國轉戰南北的不凡經歷。弟子大驚失色,但對師父崇敬不已。當時清人已坐穩天下,此事自然不敢聲張。

於是,關於開山祖師的身世和經歷,自來只在普照寺歷代方丈中秘密流傳。後來普照寺突然發達起來,弟子們就想到了這位神奇不凡的開山祖師,假借靈官石屏予以祭奠。所以,那石屏上刻的身著戰將服飾、飛馬劈劍的人物,根本不是靈官,而是他們的祖師心蓮和尚,或者廣義上說,就是大西軍將領,表現的是他們英勇作戰的場面,只不過假借了靈官之名,來做一種深切的祭奠和懷念而巳。

兩三百年來,外人無法參破普照寺僧人的苦心,每每佇立在那道奇異的飛馬靈官石屏前,都滿腹狐疑,蹙眉不已。

可是,心蓮和尚千辛萬苦潛伏在青峰山裡的“神秘使命”又是什麼呢?

六、詭異的深山錘聲

我們還是不得不借助於歷史的蛛絲馬跡和一些有價值的民間傳說,到煙雲飄渺的歲月深處去探尋秘密。

張獻忠的大西軍攻佔成都後,曾派部隊追擊西竄的明朝軍隊,在青峰山裡與明軍展開過大規模的戰鬥。山中的一些山崖石壁上,至今還殘留著雙方用大炮轟擊的鐵砂彈。後來,張獻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不久就派義子孫可旺率領一營親兵駐紮進了荒僻的青峰山中。

這營親兵是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悄無聲息開進青峰山的,幾乎沒有被當地人發覺,就鬼魅般地消隱在蓊鬱的山林裡。此後,山民們既沒見過這營親兵操練,也沒見過他們出山來在小鎮上溜達,只是在一些傍晚時分,看見他們7人一組或10人一隊,手中端著掛了紅纓的雪亮槍矛,押解著一串又一串手持鐵錘和鑿子的石匠往山裡走去。此後,山民們聽見山中日夜不息地傳來“叮叮噹噹”的鐵錘聲和鑿子聲。

有些山民好奇,想進山去看個究竟。但剛到山口,就被手持槍矛計程車兵們凶神惡煞地攔住,立馬給趕了回來。也有幾個心有不甘的山民糾集在一起,假裝進山砍柴,抄僻路從山脊背後翻過去,結果全都一去不回。他們的家屬不死心,發動周圍的山民組成一個八九十人的隊伍,提著砍柴的彎刀和一些鋒利的農具,要強行闖進山去找人。不料,那營親兵死命堵住山口,堅決不許山民進入。一個軍官模樣的魁梧大漢還揮著一柄寒氣森森的利劍,指著山民說:“軍令在身,膽敢闖入山口者,格殺勿論!”山民們面面相覷,無奈之下,只得悻悻地撤退回家。

可半年後的一天早晨,山民們起床後卻再也沒有聽到那繁忙的鐵錘聲和鑿子聲了,茫茫無邊的山林裡竟突然變得一片死寂。山民們紛紛跑進山去,結果只在一面山坡下面看見一片被開採過的亂石場,那營親兵,那兩三百名被強拉進山的石匠,以及半年時間裡開採出來的眾多石材,全都杳無蹤跡。

七、蹊蹺的民間傳說

對於普照寺的神秘崛起和鉅額金銀的來源,自古以來就有許多推測和猜疑,但有一則傳說至今在當地民間流傳,並且得到了普照寺僧人的預設,可視作普照寺突然崛起的真實根由。

傳說,心蓮和尚圓寂後,普照寺仍然很貧窮,依舊是“無食以養僧,無房以安神”,甚至當家和尚不得不讓小和尚去給附近的雪山寺割豬草,以換一口飯吃。然而,有一天,小和尚突然在山坡半腰一株杉樹下面發現一處地方,上面長著青幽幽的嫩草。頭天割了,第二天又很快長了出來,茂盛如初,怎麼割都割不完。

小和尚非常驚奇,就把廟裡餵養的幾隻小豬趕來啃吃。可那些小豬來了後卻不啃草,只是用嘴筒子不停地拱著泥土,最後竟拱開一塊石板,地面上露出一個井口大小的黑洞。小和尚走過去,往洞裡一看,驚得目瞪口呆:只見洞裡光明燦爛,堆滿了金銀。

小和尚嚇得一屁股跌坐在地上,臉色煞白,心裡“怦怦”地跳個不停。小和尚很快反應過來,趕忙扯來青草將洞口遮住,飛跑回去向當家和尚稟報:“師……師父,銀……銀子!”當家和尚正在打坐做功課,見小和尚驚驚慌慌地跑來打擾他,很是不悅地說:“你驚風火扯地鬧啥子,沒看見我在做功課嗎?”

小和尚激動得早就忘了規矩,反手指著外面說:“銀……銀子,地下有銀子!”當家和尚白他一眼:“你該不是窮瘋了吧?啥銀子?地下哪來的銀子?”小和尚又比又劃:“真的有銀子,師父!豬拱開了一個洞,洞裡全是銀子!”

當家和尚這才有些信了,趕緊站起來跟著小和尚去看個究竟。結果,當家和尚只往那洞裡覷了一眼,就慌忙雙手合十跪在地上,激動得淚水長流。

據說,那天晚上,普照寺的七八個僧人在當家和尚的帶領下,秘密忙了整整一夜,用背篼源源不斷地從洞中背出金銀,揹回廟裡,竟裝滿了大半間屋子。

第二天,當家和尚就揚眉吐氣地站在廟門前,送一個弟子去成都,要那弟子照著文殊院的格局放回圖樣來,準備大興土木,廣建寺院,感謝“佛陀聖慈之垂荷”。

對於這個傳說的真實性,自來普照寺的僧人既不肯定也不否認,但我們似乎可以作出如下推斷:

當年張獻忠的那營親兵駐紮進青峰山,並強行徵集兩三百名石匠在山中開採石材,是為了秘密修築地宮。當地宮修築完成後,那營親兵在撤離前,為嚴守地宮的秘密,把那兩三百名石匠殺掉了;張獻忠多年蒐集來的金銀財寶,就藏在青峰山的各處地宮裡;心蓮和尚潛伏到青峰山的“神秘使命”,就是看護這筆龐大的財寶,以便日後李定國率軍打回國內時能隨時啟用。

但是,一個疑問也隨之產生:心蓮和尚既然知道張獻忠藏寶的秘密,為什麼在他圓寂後幾十年,普照寺的僧人才在無意中發現了財寶呢?難道他臨死前沒有將藏寶的秘密告訴弟子嗎?

這有兩種可能:

心蓮和尚雖然知道青峰山裡藏著張獻忠的財寶,但不知道具體的藏寶地點。說也白說,說了反而還擾亂了弟子們侍佛的虔心,於是就乾脆閉口不說。

另一種可能是,心蓮和尚知道張獻忠藏寶的所有秘密,但他聽說吳三桂剿平了桂所,大西軍徹底灰飛煙滅,便萬念俱灰,心如死境,決定把寶藏作為一個謎水遠爛在自己肚子裡。至於今後弟子們能不能發現和利用這筆財寶,就看他們的緣分了。

八、更大的藏寶謎團

“石牛對石鼓,銀子萬萬五。”從這句有關張獻忠藏寶之謎的民謠中,我們可以看出,張獻忠藏在青峰山中的財寶是非常龐大的,普照寺起出的不過是極小部分。正是因為如此,1980年代末期,一位深知其奧秘的女居士,才想到動用關係找來地質隊,用金屬探測器尋找其餘的財寶。但終因費用太大,無法承受,未果。後來又有一些探寶人陸續來到青峰山和普照寺,可對著那片浩茫蓊鬱的山林,也只能是望洋興嘆,一籌莫展。

張獻忠那絕大部分財寶究竟藏在青峰山的什麼地方?何時能見天日?我們無法預知。但也說不定哪天,有位遊客在青峰山中徜徉,無意間踩著了一塊“空空”作響的地皮,突然就發現了張獻忠的鉅額寶藏,也未可知。

歷史就是這樣,喜歡跟人打啞謎,捉迷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