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水裡也可能溺水?醫生:這個情況很常見,孩子尤其要警惕

天氣一熱,泡在水裡,不用說有多舒服了,總之一個字:爽。

不在水裡也可能溺水?醫生:這個情況很常見,孩子尤其要警惕

不過做什麼事,“安全”得放在第一位才行,游泳不慎溺水,大家都知道,但是沒下水也會導致溺水,你聽說過嗎?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科普一種溺水:乾性溺水。

不在水裡也可能溺水?醫生:這個情況很常見,孩子尤其要警惕

↓↓↓

什麼是“乾性溺水”?記者採訪了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急診科主任蔣龍元

不在水裡也可能溺水?醫生:這個情況很常見,孩子尤其要警惕

蔣主任表示,乾性溺水是指人淹溺以後,肺泡和肺裡面沒有水或者只有少量的水,引起出現淹溺表現的原因是頸喉肌的痙攣,導致的聲門關閉而出現的缺氧狀態。

不在水裡也可能溺水?醫生:這個情況很常見,孩子尤其要警惕

而常見的“溼性淹溺”,是由水進到肺部,導致肺的交換功能跟通氣功能發生功能障礙。也就是說,兩者最終都是引起缺氧,但是它們的原因是不一樣的。

不在水裡也可能溺水?醫生:這個情況很常見,孩子尤其要警惕

蔣教授表示,發生溼性溺水和乾性溺水時,最容易受到損傷的器官,就是大腦。特別要注意的是,5歲以下小孩、過敏體質人群、體質差和對外界刺激敏感者,更容易發生乾性溺水。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常見的溺水方式,叫做“遲發性溺水”,它表現為在上岸後一段時間導致死亡。

劃重點

乾性溺水和溼性溺水

都是發生在游泳過程中

遲發性溺水一般發生在上岸後

“上岸後可能有一部分水進入到肺裡,但沒有感到太多不舒服,由於肺裡有水可能會繼發成肺水腫,

逐漸影響肺部功能,出現疲勞、呼吸困難等,最終導致缺氧。”

醫生提醒,在游泳時發生少量嗆水時,不要用力擤鼻子,這樣可能會導致髒東西,進入耳內引發中耳炎,這個時候只要自然咳出即可好轉。

要想“防止溺水”

還得是有科學正確的游泳方式

①做好熱身準備運動,避免出現緊張 恐慌的情緒;

②游泳前別吃得太飽,避免影響消化;

③避免在水中進行不當的動作,比如跳水、嬉戲打鬧等。

孩子游泳時

家長們也得時時刻刻盯緊他們

發現問題要及時處理

必要時進行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