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小市集多起來,小玩意兒和新體驗令人著迷

小巧而精緻的攤位一個挨著一個,年輕人在這裡尋找有眼緣的物件,家長也帶孩子來尋寶。各種主題的戶外市集流行起來。小小的市集,給人們提供了一個別樣的購物交流平臺,也激發了城市的消費活力,點綴著週末或夜晚的城市生活。

逛商圈奔著市集去

僑福芳草地的一場黑膠市集引發關注。市集的舉辦也讓這個小眾藝術的愛好者們線上下有了交流的機會。黑膠市集的舉辦地就在戶外街區,一家收藏了上萬張黑膠唱片的攤位,成了愛好者們最喜歡去的“淘寶”地。

京城小市集多起來,小玩意兒和新體驗令人著迷

從今年夏天開始,熱門商圈裡的市集越來越多了:有的在商場的下沉廣場或戶外草坪上搭起帳篷、擺上花車營業;有的在商場中庭佈置一個個小攤位;還有的商場開放了地面停車場,舉辦“後備箱市集”。經過一番佈置,不少人在熟悉的商圈裡又找到了新玩法。小羅最近逛了幾次商場後發現,如今的市集已經變得精緻許多,人也不少。三里屯西區的一場市集,到了晚上8點還要排號進入,一場咖啡市集還得單獨買門票。

幾場市集逛下來,小羅的“戰果”豐富,買了淡水珍珠項鍊、手工牛皮零錢包等精緻小物件,還有一個從印度進口的彩色大象擺件。“這些物件平時逛街時很難見到,大都是手藝人的獨家作品,碰到喜歡的,就買了。”

攤主不以盈利為目的

市集上的物件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有了需求,供給也更加多元和活躍。各行各業的原創手工藝人紛紛帶著自己的寶貝湧入市場。

週末,通州萬達廣場舉辦的藝術市集上,一家辛革手造攤位人氣最旺。攤主說:“有位顧客上手一看就誇這牛皮的油脂密度好,被認可的成就感可比單純賣出一個包包要高太多。”

市集上還有一些特別的攤主,他們不以擺攤為生,而是源於自身愛好單純為了分享好物和結交新友,出現在各個主題市集上。

攤主刺蝟(化名)對各式絲巾情有獨鍾,從各種店鋪蒐集好看的絲巾是她的習慣,她也樂得拿出來跟更多人分享。“每一條絲巾都是我自己淘來的,好看吧!”看到同齡女孩對自己展示的絲巾愛不釋手,刺蝟也高興得不得了。今年 9月,龍潭中湖公園舉辦的摩天輪之夜戶外市集上,有不少孩子在家長的指導下,有模有樣地當上了“攤主”,把不用的文具和玩具轉手。

京城小市集多起來,小玩意兒和新體驗令人著迷

有特色才能吸引人停留

多種主體的參與讓市集變得熱鬧起來,不單純以盈利為目標的商品售賣反而激發了消費者逛的興致,也激活了商圈消費。今年首鋼市集期間,不論週末還是工作日,首鋼園六工匯的人氣都不俗。即興畫肖像、手繪面板裝飾、五彩斑斕的蝴蝶標本……各式各樣有趣的小玩意兒和新體驗令顧客著迷。這些市集像是有一種魔力,專程趕來的年輕人在這裡尋找有眼緣的物件,帶娃的家長也喜歡逛。“舉辦市集期間人氣明顯提起來了。”一名工作人員說。

“現在剛性購物需求大部分都能在網購平臺解決,人們出門逛街,更希望找到與眾不同的、有意思的商品。”北京國際商貿中心研究基地首席專家賴陽分析稱,“傳統品牌更新頻率有限,市集卻可以每次都聚集起大量不同的獨特商品,讓消費者感到新奇,也就更樂意逛街。”

“如今的市集已經不單純是以商品買賣為目的,而是帶動消費活躍和文化交流。”在賴陽看來,市集主題化並在其中引入有特色的經營者已經成為趨勢,小小市集也是折射消費升級的重要視窗,“建議商圈開闢多元思路,用有特色的市集吸引消費者。”

(原標題:京城小市集多起來)

流程編輯:u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