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報!全球升溫1.5℃或2℃將意味著什麼?

“氣候變化已經在以多種方式影響著地球上每個區域。我們所經歷的變化將隨著升溫而加劇。”IPCC第一工作組聯合主席翟盤茂表示。

8月9日,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釋出的《氣候變化 2021:自然科學基礎》報告指出,地球表面變暖的速率比預期的更快。在未來幾十年裡,所有地區的氣候變化都將加劇,除非立即、迅速和大規模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否則將升溫限制在接近1。5℃或甚至是2℃或將無法實現。

該報告是IPCC在第六次評估週期釋出的首份工作組報告,透過對1。4萬多篇文獻的綜合評估,以最新的資料、翔實的證據、多元的方法提供了全球和主要區域當前氣候變化狀態、氣候變化歸因、未來氣候變化趨勢的評估結論,為加強風險管理和區域適應、減緩氣候變化提供了重要的科學基礎。

警報!全球升溫1.5℃或2℃將意味著什麼?

全球氣候變暖正在加速

報告顯示,目前全球地表平均溫度較工業化前高出約1℃。從未來20年的平均溫度變化預估來看,全球溫升預計將達到或超過1。5℃。

此前,IPCC已釋出五次評估報告,報告一致認為近百年全球變暖的特徵已是無可爭議的事實。科學家們觀測到的許多變化為幾千年來甚至幾十萬年來前所未有,一些已經開始的變化(如持續的海平面上升)在數百到數千年內不可逆轉。

值得注意的是,隨時間推移,全球增暖也更加明顯。

1990年,IPCC第一次評估報告確認了對有關氣候變化問題的科學基礎,強調了氣候變化的全球影響,提出需要開展國際合作加以應對,並給出近百年升溫0。45℃的結論。

2013年,第五次報告指出近百年升溫已經高達0。85℃至0。89℃。

顯然,氣候變化已成為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應對氣候變暖也已刻不容緩。

早在2009年,《哥本哈根協定》第一次確立了全球溫升2℃的控制目標。不過,一些氣候脆弱國家和小島國認為2℃的目標不足以避免他們被上升的海平面淹浸。

於是,1。5℃目標被提出。

2015年的《巴黎協定》正式提出到本世紀末,在工業革命之前的水平上,將全球溫升控制在2℃以內,並努力達到1。5℃的目標。

2018年,IPCC也釋出了題為《IPCC在加強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威脅、實現可持續發展和努力消除貧困的背景下,關於全球升溫高於工業化前水平1。5℃的影響和相關全球溫室氣體排放路徑的全球升溫1。5℃特別報告》。報告稱,將全球氣溫升高控制在1。5℃以內,對人類和生態系統會有更多益處。

但目前來看,實現這個目標並不容樂觀。

報告預估,除非在未來幾十年內大幅減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排放,否則21世紀將超過1。5℃或2℃。

警報!全球升溫1.5℃或2℃將意味著什麼?

極端天氣將更加頻繁

升溫1。5℃或2℃將意味著什麼?

高溫、熱浪、暴雨、颱風增多……事實上,氣候變化不僅僅是溫度的問題,正在給不同地區帶來多種不同的組合性變化,而這些變化都將隨著進一步升溫而增加,包括乾溼的變化、風、冰雪的變化、沿海地區變化和海洋的變化。

報告預計全球持續變暖將進一步加劇全球水迴圈,包括其變率、全球季風降水以及乾溼事件的強度。

IPCC第一工作組聯合主席,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翟盤茂指出,“氣候變化已經在以多種方式影響著地球上每個區域。我們所經歷的變化將隨著升溫而加劇。”

報告顯示,全球溫升1。5℃時,熱浪將增加,暖季將延長,而冷季將縮短;全球溫升2℃時,極端高溫將更頻繁地達到農業生產和人體健康的臨界耐受閾值。

報告指出,氣候變化正在加劇水迴圈。這會帶來更強的降雨和洪水,但在許多地區則意味著更嚴重的乾旱。

整個21世紀,沿海地區的海平面將持續上升,這將導致低窪地區發生更頻繁和更嚴重的沿海洪水,並將導致海岸受到侵蝕。以前百年一遇的極端海平面事件,到本世紀末可能每年都會發生。

進一步的變暖將加劇多年凍土融化,季節性積雪減少,冰川和冰蓋融化,以及夏季北極海冰減少。

而在此前,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釋出的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也指出,在全球變暖背景下,南極冰蓋正發生著快速變化,1999年-2019年,南極冰蓋表面融化面積約佔總面積的19%。

值得指出的是,報告首次對複合事件進行分析。例如,熱浪和乾旱事件的發生時間很接近、甚至是同時發生。這構成了一種特殊的風險,因為它們往往使受影響的社群在兩次極端天氣事件之間幾乎沒有恢復的時間。報告發現,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人類的影響可能增加了複合極端天氣事件發生的機率。

北美、歐洲、澳大利亞、拉丁美洲眾多地區、南部非洲的西部和東部、西伯利亞、俄羅斯到整個亞洲……地球上大部分地區已經在遭受高溫極端天氣(包括熱浪)的影響。

除了極端高溫以外,極端降雨事件也將變得更加頻繁,導致降雨量顯著增加。

8月4日,中國氣象局釋出的《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1)》也指出,1961年-2020年,中國極端強降水事件呈增多趨勢,極端高溫事件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明顯增多。

警報!全球升溫1.5℃或2℃將意味著什麼?

人類行動決定未來氣候走向

和前五次報告不同的是,第六次評估報告首次從區域角度對氣候變化進行了更詳細的評估,包括重點關注有用的資訊,從而為風險評估、適應和其他決策提供依據,並關注搭建新框架,以有助於將氣候的自然變化(熱、冷、雨、旱、雪、風、沿海洪水等)資訊進行轉化,以使其對社會和生態系統具有意義。

IPCC第一工作組聯合主席 Masson-Delmotte說:“幾十年來一直很明確的是,地球的氣候一直在發生變化,而人類對氣候系統的影響也是非常明確的。”

該報告顯示,人類的行動有可能決定未來的氣候走向。有證據清楚地表明,雖然其他溫室氣體和空氣汙染物也能影響氣候,但二氧化碳(CO2)仍然是氣候變化的主要驅動因素。

“穩定氣候需要大力、快速和持續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並達到二氧化碳的淨零排放。減少其他溫室氣體和空氣汙染物排放,特別是甲烷,對健康和氣候都有益處。”翟盤茂說。

為應對氣候變化,我國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等莊嚴的目標承諾。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被列為2021年重點任務之一;“十四五”規劃也將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列入其中。

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底,我國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下降了48。4%,比2015年下降18。2%,提前完成向國際社會承諾的2020年比2005年碳排放強度下降40%-45%的目標和承諾。

與此同時,能源結構不斷最佳化。2020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到2。2萬億千瓦時,佔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達到29。5%,較2012年增長9。5個百分點,有力支撐我國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15。9%。

記者:王菡娟

原標題:《警報!全球升溫1。5℃或2℃將意味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