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課程改革,落實學科實踐活動“專題研討會學習體會

“深化課程改革,落實學科實踐活動“專題研討會學習體會

文/

姚敬芝

二零一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我們如期參加了建昌縣德育部在二道灣子鄉峰宏小學組織召開的“深化課程改革,落實學科實踐活動”專題研討會。收穫頗豐。

首先是蔡欣老師為我們執教的二年級《道德與法治》中的《一起找秋天》。蔡老師高深的文化底蘊,巧妙的教學設計,豐富的語言給我們留下深刻的烙印。是饋贈給我們的心靈雞湯,是黑暗中的指路明燈,照亮我們的航程。

“深化課程改革,落實學科實踐活動“專題研討會學習體會

我個人認為,這節課亮點有以下幾點:

第一,匯入新穎。由談話朋友來的一封信,一個字也沒有隻有一片楓葉。問學生“朋友想告訴我什麼?”學生張開想像的翅膀。接著又問:“誰知道有關秋天的成語?”學生能說出“一葉知秋”“秋高氣爽”很了不起。既引出了課題,又積累了詞語。發展學生的語言。但是美中不足,只找了兩名學生準確無誤的說出了答案。顯得課有點失真。

第二,語言豐富準確。在新授階段,蔡老師先提出要求,讓小組交流自己找到的秋天。

學生說完整話,聲音洪亮,別人發言要認真傾聽。既有語言訓練要求,又有品質方面要求。要求交流有條理,引導:“你發現了什麼?從哪裡發現的?你眼中的秋天是什麼顏色的?”

把語言文字的訓練,觀察能力訓練,邏輯思維訓練,自然科學,品德與社會,語文有機的結合起來。

第三,把空間讓給了學生。老師真正成為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

整節課老師顯得那麼輕鬆,引導學生討論交流,觀察,彙報。學生成了課堂主人。在學生充分展示後,老師也邊演示大螢幕,邊講出了她眼中家鄉的秋天,田野,白狼山,轎頂山,龍潭大峽谷,語言優美,生動,流暢。讓學生受到美的薰陶,激發了對家鄉的秋天的熱愛之情。這又好似一篇習作指導課。

第四,多媒體的使用。恰到好處,形象生動,形象,具體,生動,有趣。

第五,調動各種感官去認識秋天。用眼看,用口嘗,用口說,用筆畫。滲透了觀察事物的方法。

總之,這節課亮點多多,充分展示了老師和學生綜合素質。

“深化課程改革,落實學科實踐活動“專題研討會學習體會

第二節課是趙瑩老師為我們執教的一年級科學《認識感官》這節課深入淺出,實踐性,趣味性,知識性很強。是多種課堂的完美整合。科學,語文,思品,音樂,美術,衛生健康常識等在這節課中都有體現,而且恰到好處。這就叫做整合課堂吧?新課程改革,對老師的要求越來越高!

我認為匯入時老師用謎語競猜遊戲很好,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

但是老師板書上眼,耳,鼻,舌,面板後問學生:“誰能給這幾種人體器官起個總的名字?”學生毫不猶豫的說出“感官”一詞,這對於一年級學生而且剛剛增設的科學,不太可能。應當老師直接揭示課題更為恰當,不做作。老師應當說:“這五種人體器官叫感覺器官,簡稱感官!”還有拓展訓練時動物的感官也很靈敏,只放大螢幕介紹警犬鼻子靈敏。其實蝙蝠耳朵靈敏,貓頭鷹眼睛最靈敏,老虎貓等貓科動物觸覺最靈敏,再讓孩子們猜一猜滲透一下更好。

整體上不錯,課堂環節緊湊,孩子們動起來,運用各種感官認識事物。最後唱《小手拍拍》指出五官,形式多樣,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高潮迭起。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課上得實在。

“深化課程改革,落實學科實踐活動“專題研討會學習體會

第三節課是李玉老師為我們執教的校本教材《弟子規》中的《入則孝》。“百善孝為先”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

在人類心靈的花園中,最質樸、最美麗和最平凡的花朵就是人的教養。

教養,是培養孩子成人的靈魂,是教育孩子成材的基礎。

二道灣子小學本著“學校全面育人,學生全面發展”的理念,開全科目,開足課時。特別重視學生德育教育。踐行弟子規,內記於心,外現於形。

這節課李老師匠心獨運,從背弟子規入手,讓學生結合自己生活實際理解怎樣孝敬父母,做個孝順的好孩子。透過觀看大螢幕不孝順的故事,讓孩子對照自己,剖析自己檢討自己。然後利用榜樣的作用,讓學生講孝順父母的故事,老師現身說法講自己小時候的故事,讓孩子們懂得要愛勞動做力所能及的事,要關心父母,學會與父母溝通的技巧。最後全體學生邊唱邊跳《弟子規》

這是一次愛的教育。如何做人的教育。國學經典進課堂,我們覺得身上的擔子很重,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

這三堂生動的課堂給我們老師指明瞭方向,讓我們覺得心情沉重,祖國的花朵在茁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完美在遠方,我們永遠在路上。”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