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為什麼僅三次機遇就改變了近代中國的命運?

要說近代最閃耀的一顆星,在全國人民面前刷足了存在感,那非湖南莫屬了。晚清以來,這裡偉人輩出,叱吒風雲;甚至超越北京、江浙等傳統人才中心,成為影響中國命運的關鍵力量。憑什麼是湖南登上近代中國歷史的舞臺中央呢?

湖南為什麼僅三次機遇就改變了近代中國的命運?

湖南省,簡稱“湘”,過去湖南和湖北同屬湖廣行省,清雍正後,以洞庭湖為界才正式分家,因位於洞庭湖以南而得名。地理區位上與6省相鄰,區位正中偏南,剛好處於中國版圖雞肚之中。省會長沙,全省一共14個地級行政區,總面積21。18萬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約6644。48萬,人口就比湖北多了約1000萬。

湖南跨越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湘江是湖南省內最大的河流,也是湖南的母親河,全長844公里。湖南處於中國第二、三階梯的分界線,地勢三面環山,朝北開口的馬蹄形地貌,武陵山脈和雪峰山脈構成了整個湘西地區的骨架;東臨幕連九山脈、羅霄山脈。北面是河網密佈的洞庭湖水系及長江;南部則是著名的南嶺山脈。

湖南為什麼僅三次機遇就改變了近代中國的命運?

湖南在山水合圍下形成一個相對閉塞的區域。外面的人進不來,裡面的人出不去,這是湖南近代前一直默默無聞的原因。湖南的地理條件放在古代,先天決定了缺乏足夠的戰略價值,更是罷官貶黜之地。人們缺乏足夠的動力去打破它的封閉性,也就沒有足夠的外部力量和人才來改造它。

近代以來湖南迅速崛起,則是因為抓住了全部三次機遇。既有內部力量的積累,也有外部力量的助力。

湖南崛起的第一次契機在於積極求變,起源於19世紀中期的太平天國運動,當時內憂外患的晚清政府的選中了湖南人曾國藩。曾國藩率領的湘軍使湖南人第一次被系統地組織起來,第一次集體衝破山水包圍走出去,第一次大規模出現在中國歷史舞臺。太平天國運動結束後,“無湘不成軍”的美譽迅速傳播開來,湘軍迅速站穩腳跟並發展壯大。湖南也積極興辦建學堂、辦報刊,倡辦近代工業。封閉的湖南,一夜之間變成了“開眼看世界”的弄潮兒,成為當時最富有朝氣之地。

湖南為什麼僅三次機遇就改變了近代中國的命運?

湖南崛起的第二次契機在於交通樞紐,和粵漢鐵路有關,也就是今天京廣線的前身。19世紀末,晚清政府開始構建從武昌到廣州的鐵路線,選擇途經湖南還是江西糾結了很久。湖南人譚嗣同看到了鐵路的巨大價值,在江西人還沒有反映過來時,湖南的維新派已經和洋務派官員敲定了方案。湖南從此又迴歸國家交通大動脈的規劃之中,當時全國各地人才和各種新思想紛紛湧入湘楚大地。

湖南為什麼僅三次機遇就改變了近代中國的命運?

今天,中國南北、東西兩向最長的高鐵幹線——京廣高鐵和滬昆高鐵在湖南省會長沙形成“黃金十字”交匯,湖南省會長沙一躍成為中國中部地區高鐵樞紐的中心城市。看來“想致富,先修路”真是千古不變的道理呀!交通對一個地區的改變可謂是天翻地覆!

湖南為什麼僅三次機遇就改變了近代中國的命運?

湖南崛起的第三次契機在於重視教育,這和他的兄弟湖北有些類似。民國初,湖南人便開始積極引入新式教育,各種新式學校應運而生,其中最著名則是湖南第一師範。偉人在這裡完成了思想啟蒙,一個開放和欣欣向榮的湖南誕生了。即使在今天,湖南也沒有丟掉重視教育的優良傳統——湖南人在奧數競賽所斬獲的金牌數在全國獨佔鰲頭。在高等教育領域,湖南作為教育強省一共有中南大學、湖南大學、國防科技大學三所985院校及四所211院校。

湖南為什麼僅三次機遇就改變了近代中國的命運?

其實沉寂了2000多年的湖南,到了清代人口突然爆發式增長,再加上湖南人勇敢尚武和團結一致的精神,其實崛起只需要一個適當的機遇。俗話說“機不可失,失不再來”,近代湖南抓住了全部三次機遇,發展徹底甩開了“老表”江西,想不崛起都難!在左右看來,其實湖南近代的突然爆發並非偶然,一切都是量變的累計促成了最後的最終的質變。

湖南的地理區位條件和地形條件其實都不如兄弟湖北,要知道三百年前兩兄弟分家時,當時清政府可是把最好的資源劃給了湖北。但湖南人骨子裡似乎有一副永遠不服輸的勁頭和一股血性在,先天不足又不被重視,但就是要闖出一番事業出來!

今天,湖南衛視曾風靡全國,網紅奶茶“茶顏悅色”,湘菜館,常德米粉遍佈全國街頭巷尾,瀏陽產的煙花,新化產的影印產業,邵東產的打火機產業佔據了全國甚至全球市場。長沙則在這兩年迅速成為“網紅城市”:這裡相對適宜的房價,豐富的美食,精彩的夜生活被媒體多次評選為“全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和最有煙火氣息與生活氣息的城市。

湖南為什麼僅三次機遇就改變了近代中國的命運?

偉人的時代逐漸遠去,但今天的湖南,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新時代,自強不息的湖南人正再次率領湘楚大地奮發圖強。

我是左右,帶你探索精彩人文地理!咱們下部影片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