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文物探探探”第43期:關羽為何被歷代皇帝不斷加封?西安碑林碑石背面大有看頭

本文轉自:華商網

西安碑林博物館又上新展了。這次展覽非常特別:展陳的內容不是秦漢隋唐的東西,而是明清的;不是碑石的正面,而是碑石的背面;不是碑文和書法,而是圖形和圖畫。

這個展覽以“刻圖化民——明清石刻線畫中的信仰世界”為題,是一個原創性展覽,也是全國首次舉辦的石刻線畫專題展。該展覽於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在該館西臨展廳正式開幕,展期4個月。

“陝西文物探探探”第43期:關羽為何被歷代皇帝不斷加封?西安碑林碑石背面大有看頭

“雖然秦、漢、隋、唐的陝西重要而繁華,遺存也非常豐厚,實際上對今天人們的思想觀念影響是有限的。而明、清兩代的信仰觀念和政治思想對當今社會卻產生著深刻影響,這部分內容很多都隱藏在西安碑林所藏石刻的背面石刻線畫當中。”策展人、西安碑林博物館陳列研究部副研究館員楊兵說,這些展覽中的展品體現出明、清兩代地方治理者“刻圖化民”的思想,代表著此一時期石刻線畫傳播功能的顯著特點。

包含多個專題,65元件裡60%展品為第一次展出

5月20日,西安碑林博物館邀請媒體記者參觀了該展覽。楊兵介紹,在碑林眾多的石刻收藏中,石刻線畫獨具特色,在藝術學、歷史學、民俗學和宗教學等多個領域均體現出較高價值。

“陝西文物探探探”第43期:關羽為何被歷代皇帝不斷加封?西安碑林碑石背面大有看頭

“這些全都是碑林館藏石刻的拓片。明、清時期石刻線畫數量比較多,我們從中精選出65組(件),它們刻畫精細,內容豐富,價值突出。這個展覽不是講藝術,而是透過影象來讀史。在這些石刻線畫背後,是國家以刻圖的方式將治理思想融入百姓生活,以實現‘刻圖化民’的目的。”

“陝西文物探探探”第43期:關羽為何被歷代皇帝不斷加封?西安碑林碑石背面大有看頭

“陝西文物探探探”第43期:關羽為何被歷代皇帝不斷加封?西安碑林碑石背面大有看頭

“陝西文物探探探”第43期:關羽為何被歷代皇帝不斷加封?西安碑林碑石背面大有看頭

“陝西文物探探探”第43期:關羽為何被歷代皇帝不斷加封?西安碑林碑石背面大有看頭

“我們把相同型別的形象放在一起,在同一類裡面又按時代順序排列。透過時間的流變,可以讓觀眾瞭解這些影象生成的軌跡。比如,孔子的形象不同時代是怎麼演變的?關帝的形象是怎麼演變的?在這樣的策劃理念設計下,我把這些這批展品分為了四種類型:第一單元‘濟世安邦’,是刻圖類;第二單元 ‘人神共福’,是宗教類;第三單元‘崇德敬禮’,是寓意類;第四單元‘福壽康寧’,是風俗類。同時又提煉出了多個專題貫穿於展覽之中,如孔子專題、觀音專題、達摩專題、仕宦專題、梅蘭竹菊專題、關帝專題等。”

“陝西文物探探探”第43期:關羽為何被歷代皇帝不斷加封?西安碑林碑石背面大有看頭

“陝西文物探探探”第43期:關羽為何被歷代皇帝不斷加封?西安碑林碑石背面大有看頭

“陝西文物探探探”第43期:關羽為何被歷代皇帝不斷加封?西安碑林碑石背面大有看頭

展品的內容涵蓋民間傳說、名人繪畫、忠義形象、歷史典故、聖賢思想等,展現出人們期望透過刻畫影象來祈願美好生活、除災興邦、闔家歡樂的樸素信仰觀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陝西地區的文化底色,為觀眾呈現了陝西地區明清時期民間信仰的流變軌跡,以及影象背後的政治表達。

“陝西文物探探探”第43期:關羽為何被歷代皇帝不斷加封?西安碑林碑石背面大有看頭

“這65組(件)裡面60%的展品是第一次展出。其中有30件拓片的原碑石在西安碑林博物館的碑林展線上,但一般觀眾到碑林很少關注到它們,甚至根本就沒發現。因為這些石刻線畫很少是單獨刻碑的,而是依附於某一個碑的碑陰或者碑側。還有些並不是平時在展線上能看見的,原碑石在庫房裡。我們為此做了一個‘尋寶圖’,這實際是個互動專案,觀眾可以根據它找到這些拓片的原碑位置,以觀碑石原貌。”

明代藩王兄弟間的勸誡,藏著當時地方治理理念

在這些展品中,楊兵首先重點介紹了《瑞蓮詩圖》。“《瑞蓮詩圖》是明弘治七年第四代永壽王朱誠淋為他的哥哥——第七代秦王朱誠泳刻繪的。他們兄弟倆關係很好,這是到目前為止發現的第一件與跟他們兩人產生直接關係的一件文物。秦王在當時對陝西的歷史文化、地方治理起著決定作用,這件作品反映了當時秦藩地方治理的一些思想理念。”

“陝西文物探探探”第43期:關羽為何被歷代皇帝不斷加封?西安碑林碑石背面大有看頭

《瑞蓮詩圖》裡畫了四種植物。第一種是荷花,是並蒂蓮花。一莖兩歧實際上是沒有發育好,但古人常把自然界的這種異象賦予強大的功能和美好的祈願:蓮花出汙泥而不染,代表清廉;另一方面,它還有多子多福的寓意。第二種植物是紅蓼,長得像稻穀,但味道很大,人困的時候拿紅蓼花在鼻子上一晃,就把人燻得清醒了。用這個特點比喻人不忘本,不忘初心。第三種植物是茨菰,它葉子鋒利但不傷手,用這樣的特點比喻人品行端正。第四種植物是香蒲,有細長的葉子,葉子嫩時可以吃,老了的幹葉子可用來編席子草鞋。用這樣的特點就教育人們要生活簡樸。所以,《瑞蓮詩圖》裡這四種植物都有明確的教化人要清廉執政、勤儉持家、品行端正的儒家思想。

“陝西文物探探探”第43期:關羽為何被歷代皇帝不斷加封?西安碑林碑石背面大有看頭

朱誠淋為何要刻這個圖?這和朱誠泳又有什麼聯絡?楊兵說,這裡面有一個故事。在秦王府的東門——體仁門外曾舉行過兩次賞蓮之會:一次是藩王宗族和全城文人雅士公開賞蓮,在這次賞蓮會上,大家都在用荷花來誇讚朱誠泳的賢德;第二次是在弘治五年,這次是身邊親近官員的私會。在《瑞蓮詩圖》上半部分的跋文裡說的是集合宗藩及文人雅士共同賞蓮,所以可以肯定說的就是第一次的公開賞蓮之會。

為何大家都在賞蓮之會上誇讚朱誠泳?因為朱誠泳執政為民非常勤儉,而且有很好的政績。比如他在西大街正學街那裡建了一所“正學書院”,讓宗藩家族子弟、王府保衛人員的子弟都可以讀書上學。他還修水渠扶持農業,留下了很好的口碑。而朱誠淋生活奢靡,在西大街他的永壽王府建了一座九層的樓閣。建好之後,朱誠泳給他寫了匾額掛上,還寫詩來記錄了這件事。

朱誠泳寫的這首詩叫《處善樓為永壽王東軒題》:“百尺危樓喜落成,九重賜額一時榮。聖經浩浩乾坤大,祖訓諄諄日月明。莫向綺羅叢裡醉,直須韋布境中行。傳來天語南山重,好學間平享令名。”勸他不要成天泡在女人堆裡,要多和老百姓交朋友,這樣也才能在宗藩族群裡留下美名。

“陝西文物探探探”第43期:關羽為何被歷代皇帝不斷加封?西安碑林碑石背面大有看頭

在朱誠泳寫這首詩教育他之後,朱誠淋刻了這幅《瑞蓮詩圖》立在孔廟來表達對哥哥教育他的態度。為何要要立在孔廟?因為當時各級官員要來這兒祭孔,他在《贍學田頌碑》的碑陰刻了這塊詩圖碑,目的就是為了讓來祭孔的官員看到他的態度,用它來表達對哥哥勸誡他的回話。

《九鷥圖》用九隻鷺鷥諧音“九思”,借名字宣揚其父美德

楊兵介紹,在西安碑林博物館大夏石馬北側元代《安西王盛德之碑》的碑陰刻著一幅《九鷥圖》。這幅刻圖上面有“澹然亭”三個大字,再往上還有跋文。畫面上是九隻鷺鷥在水草邊棲息,跋文寫的是:“耀州左思明書……茲搜碑洞空石謹刻六十字以□萬祀。萬曆癸巳兒左史敬跋。”由此可見,寫跋文的人名字叫左史,他為什麼要刻這個圖,又是怎樣用這幅圖來宣揚他父親左思明的美德呢?

“陝西文物探探探”第43期:關羽為何被歷代皇帝不斷加封?西安碑林碑石背面大有看頭

在中國花鳥畫發展史上,宋、明兩代是花鳥畫發展的高峰,畫面上的形象都很真實,和眼睛看到的一模一樣。但宋、明兩代還有很大的區別:宋代的花鳥畫突出寫真,自然界裡是什麼狀況的就怎麼畫。宋徽宗是文化底蘊深厚的皇帝,他畫一隻鳥落地的時候,都要觀察是鳥的哪隻腳先落地,在畫上都要表現準確。若是取仕的時候畫錯了考生就會被落選,要求非常嚴。而明代的花鳥畫,雖然也是寫實的,但不是寫真的,經常把不同季節的動植物融到一起,這在自然界裡是不可能發生的。為何會這樣呢?因為明代的花鳥畫有個特別突出的功能就是寓意性。

這幅畫上題的作者是呂紀,經過考證是偽託的。呂紀是明代特別有名的宮廷花鳥畫家。提到呂紀就會提到林良,林良、呂紀就如同顏真卿、柳公權並稱一樣。林良畫過一幅畫,是兩隻仙鶴立在竹林裡面。仙鶴在《詩經》裡的記錄是“鶴鳴九皋”,它的生活環境是沼澤地,而不是竹林,在竹林怎麼可能看到仙鶴的蹤跡?但林良就是用自然界裡不可能發生的現象來表達美好的寓意,用“竹”與“鶴”的諧音來表示“祝賀”的意思。當有官員晉升或家有老人過壽,就送一幅這樣的畫來祝賀。

《九鷥圖》同樣是利用了諧音的手法,把九鷥的“鷥”諧音為思想的“思”,借指孔子在《論語》裡面說的“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這是教人謹言慎行的九種行為規範。

左史為什麼要把《論語》的“九思”附會到這幅畫裡呢?因為他父親的名字叫左思明,就取自論語“九思”裡的“視思明”。所以,左史用《九鷥圖》來宣揚他父親左思明的美德。

因關羽是忠義形象的代表,而被歷代帝王不斷加封

在我國古代,無論官方還是民間,關羽都享有很好的聲譽。那麼“漢壽亭侯”到底是什麼等級?關羽是什麼時候被後來的皇帝封王封帝,享受帝王祭祀禮儀的?

“陝西文物探探探”第43期:關羽為何被歷代皇帝不斷加封?西安碑林碑石背面大有看頭

楊兵介紹,在關帝專題裡有七件跟關羽有關係的石刻線畫,還專門製作了一張《歷代帝王敕封關羽的封號》原創表格。這些石刻線畫中單獨出現的關羽形象,名字都叫的不一樣,有叫“關夫子”的,有叫“關帝聖君”的。這是因為不同時期的帝王給關羽的封號不一樣。

漢獻帝時給關羽的封號是“漢壽亭侯”。 “漢壽”實際上是“湖廣常德府武陵縣北”的一個地名,“亭侯”是個侯爵名。在侯王裡面,貢獻大的食縣,由一個縣的俸祿來供養他;貢獻小的食鄉或亭,級別就低了。十里為一亭,十亭為一鄉。也就是說,關羽享受的只是方圓十里的俸祿,連鄉都達不到。這個級別是非常低的,呂布的地位比他要高出兩個等級。

“陝西文物探探探”第43期:關羽為何被歷代皇帝不斷加封?西安碑林碑石背面大有看頭

在蜀漢後主劉禪景耀三年時,給關羽封的是“壯繆侯”。這個封號實際上對關羽有點不雅,就是壯志未酬的意思。劉禪管理國家的時候,關羽老是想要復興大業,總是沒能如願。

唐德宗時,關羽進一步被崇祀,進入武廟成為武成王姜子牙的配享,排位在第十四位。儘管比較靠後,但這時已經進廟了。

此後的北宋和明代是給關羽封號最多的時期,這也是關羽後來被作為神來崇祀的最關鍵的兩個歷史時期。

宋徽宗時先後四次給關羽封號,先封的是“忠惠公”,後來封了“崇寧真君”。宋徽宗是崇道的,崇寧是他的年號,崇寧真君是他自己的號,他把自己的號賜給了關羽,可見他對關羽崇信到了何等程度。接下來,宋徽宗又把關羽封為“昭烈武安王”、“義勇武安王”。從侯到公再到王,這是一個跨越。

南宋趙構時,“義勇武安王”這個封號上升到國家意志層面,地位又給抬高了。

到了元代,元文宗敕封關羽“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祠祀關羽達到高潮。

明代時,明神宗又敕封關羽為“協天護國忠義大帝”、“三界伏魔大帝”、“三界伏魔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特別是萬曆二十四年給關羽塑像,戴九旒冠,穿龍袍,一下把身份抬到最高,達到了帝王級別。

“陝西文物探探探”第43期:關羽為何被歷代皇帝不斷加封?西安碑林碑石背面大有看頭

到了清代,由於關羽已經被敕封到最高地位不能再高了,只能在稱號前面加號。光緒五年時加號至26個字,最後的封號是“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這時候關帝的地位已達到無以復加的程度了,關帝廟的數量也超過了孔廟的數量。而為什麼又把關羽稱作叫“關夫子”?這實際上是隨著老百姓對關羽的崇信,關羽也具有了儒家思想中的教化功能。

為何在宋、明兩代,關羽的地位得到了突然提高?這其實跟當時的社會環境是有直接關係的。在宋代尤其是宋徽宗時“國破山河不在”,需要透過崇祀關帝,一方面保佑山河永存,另一方面是要激發民眾忠誠於國家,因為關帝是忠義的代表。明代也是這樣,因為明代倭寇橫行,尤其是臨海的地方倭寇特別多,為了平倭,需要崇祀關帝來保佑。“所以關羽在歷朝歷代地位的抬升,實際上是經歷了一個從人到神的轉變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