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來 雲南這名“摺疊人”終於能夠用腳走路了

1月26日,在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骨科住院病房裡,45歲的張永倫終於能夠站起來,用腳走兩步路了!而這個看起來在正常人身上最簡單不過的動作,這個來自雲南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的村民盼了整整15年。

15年來 雲南這名“摺疊人”終於能夠用腳走路了

省一院醫生、護士歡送張永倫出院 供圖

張永倫回憶,自己從患上強直性脊柱炎開始,身體就開始慢慢彎曲。“一開始只是有些駝背的傾向,然後就發現我的頭開始向下,整個身體也開始彎曲,而且胸腔越來越靠近腿骨,甚至連正常的抬頭也逐漸困難起來。”

30歲那年,張永倫的身體與腿彎成了150多度的夾角,再也無法直立行走,只能用手支撐身體,成為一名“摺疊人”。在家人的帶領下,他來到昆明的一家大型醫院看病,一聽說手術需要十幾萬元,家境貧寒的張永倫選擇了退卻。“當時的十幾萬元對於我來說就是一個天文數字,當時我身上加起來才600塊錢。”

2021年,張永倫的病情愈發嚴重,身體與腿已經接近重合,達到了約180度的夾角,“連頭都沒辦法扭過來”。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得知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骨科有成功治療類似情況的病人的技術能力,並且可以透過基金會援助給予貧困患者經濟方面的救助,燃起了透過正規診治以獲得生活質量改善的信心。

2021年10月,張永倫跟家人來到省一院,找到了骨科主任陸聲教授。陸聲表示,這是自己從醫27年來,還是第一次看見“摺疊”到近180度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在對其進行完檢查後,又瞭解了患者的家庭情況後,陸聲向智善公益基金會進行了申請,並得到基金會對於該患者所有治療費用由基金會承擔的承諾。

2021年10月27日,省一院骨科舉行了全院疑難病例討論,分別邀請了麻醉科、呼吸內科、藥學部、心血管內科、ICU等科室參加。經過骨科及全院協同科室的共同努力,確定了患者的最佳治療方案:先行髖關節手術,待病情平穩後再行脊柱矯形術。

2021年11月15日,患者進行了雙側髖關節置換的第一期手術,手術歷時4小時,手術過程順利,術後經過雙側髖關節功能鍛鍊、補充營養、糾正貧血等措施,患者病情趨於平穩。在多學科評估患者身體情況允許的條件下,2022年1月6日,患者進行了第二期的脊柱後凸截骨矯形術,術後患者病情平穩。

15年來 雲南這名“摺疊人”終於能夠用腳走路了

手術中 供圖

陸聲表示,該病例為重大高難度、高風險手術病例。“患者出現嚴重的後凸畸形,沒有一點活動度,行走時無法抬頭看天。何況患者在脊柱畸形之外,還出現了關節畸形,手術體位都是一個大問題,麻醉也是問題,而且手術要截骨,不能損傷硬膜、神經等。加上患者來時只有34公斤,術後易出現感染、脫位等風險,可以說手術風險極大。”

但是,為了讓患者能夠實現用腳走路這麼一個“簡單”的願望,省一院骨科冒著風險為其成功手術。目前,經過科學有效的功能鍛鍊和康復治療後,患者已經能站立行走。

對此,陸聲表示,面對這一例嚴重程度極其罕見的病例,科室在醫院多個科室的配合下,能夠順利完成手術,平穩地渡過圍手術期,並且在護理團隊先進的加速康復外科理念的指導下,患者得到了滿意的康復。“這體現了我們省一院骨科在脊柱關節畸形領域的手術技術過硬,綜合醫療水平已達到了全國先進。”

雲南網記者彭錫攝影報道

(雲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