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研CPU已大規模應用,未來雲計算“電網”式收費,今年雲棲大會透露了啥?

自研CPU已大規模應用,未來雲計算“電網”式收費,今年雲棲大會透露了啥?

科普雲計算、開放雲計算、推出硬體、創新軟體……阿里雲每年的雲棲大會都有重點。11月3日召開的2022年雲棲大會圍繞算力展開文章,自研CPU(中央處理器)晶片倚天710已應用於阿里集團核心業務,阿里雲未來兩年20%的新增算力將使用自研CPU。

阿里雲智慧總裁張建鋒將重點放在怎樣讓使用者做得更少收穫更多,把雲計算從一種資源變能力。比如將伺服器全權託管給雲廠商,讓使用者只聚焦業務程式碼,根據實際請求處理業務,按使用量付費。前一天開發日上展出的搭載阿里雲無影架構的無影筆記本、AR(增強現實)眼鏡等,是個人計算終端和雲計算融合的產品形式。

“歷經十多年的發展,雲計算帶來的變革依然被嚴重低估,它正在形成一個全新的計算體系”,張建鋒說。

在他看來,以雲計算為核心的新型計算體系,正在帶來三個變革:雲重構了整個IT硬體體系,資料中心、晶片、伺服器等產業鏈發生深刻變化;軟體研發正規化發生深刻變革,Serverless(無伺服器的)、低程式碼、AI大模型開源等趨勢,大幅提升軟體生產效率;雲和端加速融合,算力從端轉移上雲,未來萬物皆是計算機。

在硬體體系,11月3日阿里晶片公司平頭哥推出了新的RISC-V處理器玄鐵C908,可廣泛用於智慧互動、多媒體終端、AR/VR(虛擬現實)、無線通訊等場景和領域。據悉,阿里2021年自研的晶片倚天710已應用於阿里集團核心業務,並服務科學研究、智慧手機行業和多家網際網路公司。阿里雲未來兩年20%的新增算力將使用自研CPU。

在軟體研發正規化上,“Serverless”多次被強調。“Serverless並不是不用伺服器,恰恰相反,它將伺服器全權託管給了雲廠商,根據業務流量大小自動彈性伸縮,開箱即用免去維護成本,按使用量計費。使用者無需關心和管理底層IT資源,只要聚焦業務程式碼,根據實際請求處理業務”,阿里雲方面解釋。

張建鋒進一步說,“過去雲計算用雲伺服器替代了物理伺服器,但客戶依舊按‘幾核幾G伺服器’的模式來購買雲資源,未來雲計算將全面Serverless化,更加接近‘電網’模式,按計算的呼叫次數付費”。

“Serverless和低程式碼是近幾年雲計算的熱門概念,進一步降低了開發門檻,還可以讓企業按需使用雲資源。在雲計算剛開始做普及的時候,廠商多在拉客戶企業上雲,現在不光要上雲降本增效,還要‘安利’雲的各種服務,因為雲計算這門生意,賣資源只是第一步”,比達分析師李錦清表示。

來自分析機構Gartner的預測,2025年將有50%以上的全球企業採用Serverless架構。張建鋒預測,未來80%的應用將由業務人員開發,不懂低程式碼就和20年前不會用Word一樣。

硬體和軟體的雲化推動了雲端融合,不僅手機、電腦、汽車、音箱會變成計算機,未來萬物皆是計算機。這個變化的意義在於,算力不斷從終端轉移上雲,終端突破了物理限制。

比如Rokid在推出的AR眼鏡中接入阿里雲無影架構,使用者開啟85克重量的眼鏡,就能在眼前的虛擬現實畫面中與人聊天、辦公,並且還能做3D渲染、大資料程式設計等複雜工作。使用者在任何終端登入無影賬號,都可以實現計算儲存的彈性使用,雲棲開放日展出了一批搭載阿里雲無影架構的新終端。

北京商報記者 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