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未了|記憶中的爐火

文/胡華軍

青未了|記憶中的爐火

小時候感覺冬天很冷,幾乎離不開火爐取暖,那個年代沒有沒有取暖器,也沒有油汀,對普通百姓來說,沒有什麼能比煤爐更能給人帶來溫暖了。

清晨,天色未明,外婆就起床生起了爐子,生好的煤爐拎進屋,頓時整個屋子暖和了起來,人站在爐邊感覺就有股暖氣襲來。外婆會把小方凳放在爐子邊,上面放著尿布,外婆說尿布在爐子旁邊放一放,給妹妹換尿布就不會太冷了,冬天我們家取暖就全靠這隻煤餅爐。我放學回來,第一件事就是先走到爐子旁邊,先是撮撮手然後把手放到爐子上轉個幾圈,待到手暖和起來了再去洗手,洗完手再站到爐子旁邊,感覺熱量就會透過肌膚一直暖到全身,人馬上就暖和了許多。冬天燃著的爐火,讓我們全家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寒冷的夜晚。

在那個年代,我喜歡捧著一本小人書坐在煤爐邊,因為只有在它旁邊不會感到冷,我盡情地享受爐火的溫暖,爐火以它的體溫在溫暖著我,外婆會在爐子上放一把水壺,那水壺的蓋不停地往外冒著水蒸汽,等它到快開的時候會高興地唱起歌來,水開時水壺蓋婉轉悠揚的歌聲,讓整個房子裡充盈著溫馨。

每到冬天下雪的日子,外面雪落大地銀白晶瑩,玻璃窗上結著冰花,而屋內因為有了煤爐多了幾分從容與溫暖,我們一家人圍爐聽雪,這是一種純情的安暖。我喜歡看爐裡那熊熊燃燒的火焰,它帶著紅色的光自煤眼裡湧出,火焰在煤餅這個舞臺上熱烈地舞動著,不停地燃燒升騰著,光影交錯,婀娜多姿。火光它們有時聚在一處,有時散在四周,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享受著行動的自由。爐火時而發紅,時而變黃,時而發藍,它不僅使我觸感上感到一絲溫暖,同時透過觸覺讓我在心靈裡感受到一種啟示與希望的閃光。感覺我們有許多夢想在這火焰中突然萌生,引出我許多夢幻般的思緒,我們人類不就是和這火焰一樣,一直在燃燒著發著光?……

青未了|記憶中的爐火

參軍到了部隊,宿舍裡是見不到火爐的,也沒有取暖裝置,冬天白天只要是大太陽,我休息天的時候寧願呆在太陽底下,也不願意到宿舍裡待著,因為宿舍太冷了,就像到了冰窖幹什麼事都冷。冬天我更喜歡上班,因為護理站有一個火爐,每天24小時不停地燒,我們把火爐燒的旺旺的,讓護理站暖如春天,特別是我們上夜班的時候,有了這個火爐就不會感到冷。領導為解決一氧化碳中毒問題,護理站用鐵皮做了一個煙囪連著火爐伸向屋外,火爐主要燒的是煤,加煤的任務由我們護理站護士承擔了,有的時候軍醫和衛生員看到了,也會幫著我們加上煤。

每到了年三十值班的時候,離開家鄉的我特別的想家,感覺非常孤獨,整個病區就我一個護士值班,能出院的病人都出院了,病區顯得冷冷清清,留在病房的都是還沒痊癒的病號。百元聊賴的年三十,在護理站的我不知道該怎麼打發這個清冷的年三十,我正在護理站發呆,突然推門進來的三個病員,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按病區規定病人是不能到護理站的,這三個病員不知道他們從什麼地方搞來的番薯,說我們年三十吃烤番薯,我被他們幽默語言逗笑了,一下子趕走了病區的冷清,給年三十的護理站添上了年味,心裡增添了溫暖。我把番薯放在火爐下面烤著,火爐裡不斷有燒完的煤滾到爐口,覆蓋在番薯上,就這樣烤上一段時間,便有番薯香味不斷地飄出,我的唾液腺跟著活躍起來,我不停地吞著口水,我不停地翻動著番薯,等到番薯一面烤成焦黃,再翻過來烤另一面。一會兒的功夫,番薯烤熟了,一股清香撲鼻而來,我拔開番薯的皮咬上一口,哇!真香,熱乎乎香噴噴的番薯真好吃,我把烤好的番薯遞給病員,這時戶外寒風凜洌,屋內暖意融融,我們大家說著笑著,烤著火爐,安詳恬淡,縱論古今,煮酒論英雄,因為有了爐火,人間便有了味道,這是一種質樸的恬淡,特別溫馨美好,特別富有詩意,給人圍爐夜話的感覺,還有氛圍溫馨的感覺,正如汪曾祺老先生所描述的:“家人閒坐,燈火可親”雖然病員不是家人,但讓我感受到了溫暖,讓我在值夜班的冬夜裡不寂寞,年三十有人陪伴就會感到快樂。有了爐火,護理站就有了生機,在融融的爐火中,我走過了一個個三九嚴寒。

我喜歡冬天的雪,喜歡冬天的冰,喜歡冬天的風景兒,特別令我迷戀的是那冬天的爐火。不知不覺間,我愛上了溫暖的爐火。

青未了|記憶中的爐火

轉業回到杭州時常從我記憶深處燃起的爐火,帶著希望和美好的憧憬,在我腦海裡翻飛閃爍,時不時地跳出著名作家臧克家在《爐火》中的一段文字:“好想有這樣一個溫馨的午後,圍著爐火,捧著書,吃著零食,不急,不躁。任思緒在文字間慵懶地遊走,靜靜的屋內,火苗跳躍著,緩緩的溫暖著我。而我的身邊,有我的父母、我的兄長們陪著我。因為爐火曾經溫暖的不僅是我們的身體,還有我們的——心靈”。爐火,彰顯著一種火熱旺盛的生命力,生活的熱情和情調情趣,宛如一首溫情的歲月之歌,在黑暗中給人以一種巨大的鼓舞力量與向前衝擊的勇氣。

青未了|記憶中的爐火

(圖片源自網路)

【作者簡介】胡華軍,黨員,大專文化,1982年從軍隊轉業到地方供職於浙江外國語學院,2009年退休。熱愛文學。作品發表在《綻放軍花》、《兵媽媽》、《戰火歲月》、《追尋》等報刊、雜誌,著有散文集《心中的蓓蕾》。作者現為中國微型小說學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浙江省作家協會會員、浙江省散文學會會員、杭州市作家協會會員、杭州市西湖區作家協會會員。

《當代散文》

由山東省散文學會主辦,散文雙月刊,主要發表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作品,歡迎山東籍散文作家申請加入山東省散文學會。山東省散文學會常年舉辦各種散文活動,為作家提供圖書出版服務,歡迎聯絡。聯絡電話:13853164811、18765312921、18653131587;投稿郵箱:ddsww2022@163。com

壹點號當代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