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格諾里、瓦拉內和諾坎普,有多少小語種名字被英語“綁架”?

20多年前,拉齊奧著名前鋒西格諾里隨隊來華參加商業比賽,已故的義大利足球專家張慧德老師作為陪同翻譯。途中義大利人向他提出一個問題:“中國球迷怎麼讀我的名字?”張慧德如實告知,他聽罷頗為無奈,表示了抗議:“我不是英國人,義大利語裡我的名字讀作‘西尼奧裡’。”

但因為西格諾里這個譯名早已在中國球迷和媒體的認知中根深蒂固,如果我在這裡不用“西格諾里”,而非要用和Signori發音更接近的“西尼奧裡”,恐怕沒有多少人能明白我在指誰。

西格諾里、瓦拉內和諾坎普,有多少小語種名字被英語“綁架”?

早年,除了新華社等國家級媒體在處理外國人名和地名翻譯時比較慎重之外,其他媒體一來受限於人才數量,二來採編團隊相對缺乏對譯名的考究精神,面對全新出現的外國人名,拍腦門決定是常態。而他們在處理譯名問題時,唯一可參考的語言系統是英語。

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譯名,無論其主人來自什麼國家,譯名都是按照英文發音生搬硬套,甚至還有可能因為譯者個人原因,進一步望文生義,再糅合一部分漢語拼音在漢譯名當中,哪怕“當事人”來自英國,比如把Beckham中的h讀出來,叫他貝克漢姆。

而在足球世界,很多主流國家官方語言和主要用語都不是英語,一直以來,卻都在中譯名問題上被英語所影響。幾乎每個非英語國家,都有在名字漢化過程中被英語“綁架”的例子,其中不乏一些“大語種”國家。

全球以英語為母語的人接近4億,西班牙語則有5億,人數上其實還多出不少,但和聯合國以六大通用語種來劃分大、小語種不同。在中國大部分非語言工作者的傳統認知中,除了英語,其他一切語言都算小語種,在瞭解上也不如英語全面。所以哪怕西、法這類實際上的大語種,也還是逃不過英語的“魔爪”。

西格諾里、瓦拉內和諾坎普,有多少小語種名字被英語“綁架”?

法語中,當年亨利和溫格所引起的大量討論,直到今天還餘波未消,客觀上其實促進了各路媒體在翻譯法語人名時進行更多求證,但還是難保有些“漏網之魚”。這些年我印象最深的兩個例子是瓦拉內,以及曼聯中後衛拜利。

和亨利一樣,皇馬後衛出身於法國海外領地馬提尼克,按照法語拼讀習慣,叫瓦朗[vaan]比較合適,一定要把後面那個輕讀的ne譯出來的話,參考譯名辭典,也是瓦拉納更合適一點。但一開始的譯者又重複了一遍當年在齊達內譯名上犯的錯誤。皇馬主帥是來自北非的柏柏爾人後裔,姓氏應該唸作齊丹。不過齊達內已經是耳熟能詳的叫法,新華社的人名辭典會收錄一些名人的特定譯名,齊達內因為在足球界的崇高地位,也被列入其中,成為一個固有譯名,這意味著以後齊達內家族的人的中譯名也應該是齊達內,而不需要糾正為齊丹。但比起Zidane這個阿拉伯姓氏,Varane這個全身上下都是法國元素的球員,再被依樣畫葫蘆成瓦拉內則是不應該,除非這是個義大利人。

拜利這個例子,我則屬於親身經歷者之一。他加盟曼聯前後,我曾經還寫過一些稿子,當時《體壇週報》編輯部特別強調在文章中要使用巴伊,因為球員來自使用法語的象牙海岸,Bailly後面的ll子音群,如果在i後的話大機率發/j/,類似於“伊”的發音,比如法國一種有名的奶製品Chantilly,就叫做尚蒂伊奶油。

西格諾里、瓦拉內和諾坎普,有多少小語種名字被英語“綁架”?

象牙海岸球星的姓氏同理,如果翻看《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可以找見法語中Bailly被譯作巴伊,而在英語裡則被叫做貝利。然而當時其他網路媒體已經把拜利這個叫法普及開了,起始稱呼更正確的體壇,為了避免混亂,最後反倒得屈服於潮流,改用回不準確的譯法。

西格諾里、瓦拉內和諾坎普,有多少小語種名字被英語“綁架”?

順便再談談博格巴和波巴兩個譯名之爭,有一些球迷堅持認為博格巴這個譯法是錯誤的,因為在法語中Pogba中的g不用發音(這個認知其實並不準確,也許是受到了類似Drogba這種譯名的影響),但博格巴這個讀法其實沒什麼問題。Pogba是幾內亞後裔,這個姓氏起源於非洲,原先不存在於法國姓名體系,這種情況下,法國人不再會堅持按照正常的發音規則拼讀。坎特和洛里斯,也是這個道理。

法國人的確在拼讀pogba時清楚發了g這個音,一個合理的推測,是曼聯球星在法國成長接受青訓時,更習慣身邊的人用這種發音稱呼他,儘管不大符合法國人的拼讀習慣,但卻隨著他成名之後慢慢在全國普及開來。因此博格巴這個翻譯,一開始按英語習慣漢化,反倒誤打誤撞,和其原本的讀音相匹配。

西格諾里、瓦拉內和諾坎普,有多少小語種名字被英語“綁架”?

西班牙人名的一些經典錯譯,我之前的文章裡已經有所提及,但其實英語對譯名的影響,並不侷限在發音體繫上。巴塞羅那的主場諾坎普(Camp Nou),遠古時期還曾有坎帕諾的譯法,結果因為和主流不符,還被罵作故意標新立異。其實後面這個被淘汰的譯法最起碼在順序上遵從了加泰語的球場原名,Camp Nou意即“新球場”,形容詞被後置。

而英文報道中為了符合閱讀習慣,時而把Nou調整到前面,數十年前國內體育媒體報道國際足球,資料來源全都是英文媒體,諾坎普的叫法先入為主,最後也就被固定下來,成了約定俗成的稱呼。巴塞羅那的對家皇家馬德里,一開始出現在國內的時候曾經被一部分人譯作真馬德里,寫法同樣是real,英語裡的真實和西語裡的皇家被混淆了,好在後來這個錯誤被及時糾正,沒有造成更大規模的認知謬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