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它前面還有一句,那更重要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對於“三綱五常”這個詞,顯然我們都不會陌生。所謂“三綱”,指的就是“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而“五常”指的則是“仁、義、禮、智、信”,這是我們都知道的。不過,除了“三綱五常”之外,你還聽說過“三綱八目”嗎?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它前面還有一句,那更重要

儒家經典之一的《大學》,開篇就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親”同“新”)民,在止於至善”,所以,“明明德”、“新民”和“止於至善”,就是“三綱”,即“大學之道”的三個綱領。

至於“八目”,則是“八個條目”,也就是儒家提倡的個人道德修養和立身治世的八個步驟。這八個步驟,分為兩句話,後面一句,我們都知道,那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四個步驟;不過,懂了這些,你才懂了一半,因為在它前面,還有一句,也是四個步驟,而且那更加重要。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它前面還有一句,那更重要

那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前一句是什麼呢?那就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這四個步驟,加上後面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四個步驟,一共就是八個步驟,即“八條目”,也就是“八目”,需要注意的是,這“八目”的順序,是不能胡亂變動的哦。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這前“四目”吧。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它前面還有一句,那更重要

“格物”居於首位,那麼,什麼是“格物”呢?所謂“格”,就是“探索”、“探究”之意,“物”就是宇宙間的萬事萬物,這裡引申為萬事萬物的規律,所以,“格物”的意思就是“探索萬事萬物的規律”,說得更加通俗一點,那就是“懂道理”、“講道理”。顯然,這是我們為人處世的前提,試想一下,如果我們什麼道理也不懂、也不講,那麼還能指望我們幹成什麼事呢?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它前面還有一句,那更重要

懂得了道理,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致知”。“致”,就是“達到”的意思,“知”是“知識”,引申為“對知識的完善理解”,所以,“致知”就是對萬事萬物達到了完善的理解。“格物”重在“探索”,“致知”就是探索之後的“完善理解了”。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它前面還有一句,那更重要

對萬事萬物也探索了,也瞭解了,接下來是不是就可以開始幹了呢?非也,非也!在著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前,還有兩個步驟,是不能省略的,這第一個就是“誠意”。“誠意”即誠心、誠懇、真心實意,不欺人,也不自欺,這表明的是我們在做事之前的一個態度,只有有了這個態度,接下來的才有可能實現。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它前面還有一句,那更重要

排在“誠意”之後的,就是“正心”,有了一個“誠意”的態度,那麼我的心才能夠端正。“正心”,這裡的“正”,有“使動用法”的意味,所謂“正心”,就是“使人們的心都歸向於正”。懂得了道理,也有了態度,而且又很“正”,這樣,接下來,才有可能去“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了。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它前面還有一句,那更重要

這就是“八目”中的“前四目”,也就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這是“後四目”的前提,所以我們才說,懂得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才只懂了一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前面的,更重要。

歡迎關注

一家爭鳴

,謝謝你這麼漂亮還來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