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那個把腦癱女兒送入頂級學府的媽媽,才知道什麼叫兇狠的母愛

看了那個把腦癱女兒送入頂級學府的媽媽,才知道什麼叫兇狠的母愛

溫室裡長不出參天大樹,衚衕裡練不出千軍萬馬。

對孩子“狠”一點,逼著他上進,遲早有一天,孩子會感謝你今天“兇狠”的愛,恨透昨日懶散的自己。

作者 | 可樂媽

俗話說,父愛如山,母愛似水。

一提起母愛,我們想到的,似乎總是溫柔體貼、無微不至。但你聽過兇狠的母愛嗎?

先說一個故事。

有位名叫李春輝的媽媽,在23歲那年,生下了一對雙胞胎女兒。

然而,生產時,大女兒因重度窒息導致了顱內出血。

雖然盡力搶救,卻成了一名腦癱患兒。

幸運的是,大女兒的各項反應雖然比小女兒要慢上兩三個月,但總歸是在一點點進步的。

但,一個天生比別人慢半拍的孩子,將來要面對的,註定是極其艱難的人生。

於是,李春輝決定:

哪怕被當成“狠心”的媽媽,也要讓大女兒變得跟正常孩子一樣。

這是一位母親的心願,也是一位母親的執念。

為此,她和女兒都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辛苦。

大女兒小時候,李春輝無數次將她放在柱子旁,並在距女兒一米遠的地方停下,讓女兒自己慢慢挪動。

即便女兒摔倒在地,李春輝也一次次忍住了上前抱起孩子的衝動,看女兒自己跌倒又爬起。

在不斷地練習下,女兒摔倒的次數越來越少,看起來也與正常的孩子無異了。

但李春輝又發現,大女兒的手腳還是有些不協調。

特別是她的手,只要一拿東西就會不停地抽搐,扣不上釦子,也系不上鞋帶。

於是,李春輝又找來大量的紅豆、綠豆、黃豆,讓女兒每天撿,不停地撿,直到雙手不再劇烈抖動為止。

後來,女兒一天天長大,李春輝又不禁想到:

“未來,要是女兒沒有一項本領,她該怎麼養活自己?如果一遇到困難,女兒就放棄,那以後,她該怎麼生活?”

就這樣,她給兩個女兒報了游泳、鋼琴、圍棋、書法……

但結果無一例外,大女兒都因為身體原因,半途而廢了。

這是一條艱辛的路,可李春輝始終不願認輸。

一段時間後,她又為大女兒找來了一個教長笛的老師。

期間,因為身體瘦弱、肺活量不足,大女兒連吹氣都顯得格外費力,更不要說還要用那雙一直不停抖動的雙手舉著長笛,一舉就是三四個小時。

為此,大女兒無數次哭著懇求母親,說自己做不到,但李春輝依舊不為所動。

但好在,大女兒最終還是堅持下來了。

2017年,大女兒考上了荷蘭方提斯音樂學院,小女兒則被英國皇家音樂學院成功錄取。

看了那個把腦癱女兒送入頂級學府的媽媽,才知道什麼叫兇狠的母愛

(李春輝和雙胞胎女兒同臺表演)

天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

但愛有千萬種姿態,不是對孩子有求必應才叫愛,逼著他練就一身本領,讓他有資本對抗生活的風風雨雨,更是一種高瞻遠矚的愛。

不得不說,很多時候,父母越狠心,教育才越能發揮出真正的功效。

看了那個把腦癱女兒送入頂級學府的媽媽,才知道什麼叫兇狠的母愛

父母的過度庇護

不是愛而是害

馮夢龍曾講過一個“翠鳥移巢”的故事。

一開始,翠鳥為了躲避危險,往往會把自己的巢築得很高。

但小鳥出生後,翠鳥害怕它們會掉下來摔傷,於是把巢向下移了一些。

等小鳥長出了翅膀,翠鳥更疼惜孩子了,又把巢移得更低。

結果,有人來了,輕而易舉就將小鳥捉走了。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越來越多的父母也成了另一個版本的翠鳥,無微不至地愛著孩子,保護著孩子。

孩子摔倒了,父母說:

“壞地板,把我們寶寶都磕疼了,看我不打你。”

孩子從不幹家務,父母說:

“沒事,學習最要緊,家裡的活還有大人呢。”

孩子學東西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父母說:

“沒關係,不想學咱就不學了,有個快樂的童年比什麼都重要。”

可是,這樣溢位來的愛,對孩子真的好嗎?

透過大量的臨床實踐,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精神醫生保羅·波恩發現,很多父母會盡一切可能,避免孩子體驗到哪怕一丁點不適、焦慮以及失望。

可結果呢?

這些從小活在父母羽翼下的孩子,長大後幾乎沒辦法面對任何生活中的挫折。

其中,不少人因一點小事就患上了抑鬱症、焦躁症等心理疾病,還有人最終選擇了自殺。

就像心理學家武志紅說的:

“愛是一個極度危險的東西,常常導致傷害,並且越愛越容易導致傷害。”

父母愛孩子,本沒有錯。

但凡事都講究一個度,一旦過度就成了傷害。

溺愛是害,縱容是愛,不管不罵不罰永遠也培養不出優秀的孩子,這一點,在任何時候,都是如此。

看了那個把腦癱女兒送入頂級學府的媽媽,才知道什麼叫兇狠的母愛

看了那個把腦癱女兒送入頂級學府的媽媽,才知道什麼叫兇狠的母愛

捨不得讓孩子吃苦

這個世界就會讓他很苦

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

“如果你想毒死你的孩子,你就給他飽喝一劑足量的你所謂的幸福。”

英國紀錄片《富哥哥窮弟弟》中,就講述了這樣一個真實故事:

有一對雙胞胎兄弟,從小到大,父母都更寵溺弟弟一些。

在弟弟還撲在父母懷裡撒嬌時,哥哥已經開始用送報紙、給鄰居遛狗、修理草坪等方式賺取零用錢了。

再後來,哥哥更是離開了家,開始自己創業,經歷了不少心酸苦楚。

而生長在“蜜罐”裡的弟弟,卻依舊整天無所事事、四處惡作劇。

直到二十年後,哥哥已然成了當地知名的企業家,弟弟卻只能蜷縮在狹小的房車裡,靠四處給人打零工過活。

“苦難守恆定律”告訴我們:

一個人一輩子吃苦的總量是恆定的,它既不會憑空消失,也不會無故轉移。

曾經吃過的苦,終有一日會變成未來的甜;而那些未經苦難便得到的便捷,也遲早有一天會變成人生路上的深坑。

孩子18歲前,你捨不得他吃苦;

等他18歲到80歲這段漫長的人生裡,他就註定要為曾經的快樂與放縱付出慘痛代價,吃更多的苦。

一個身無長技的孩子,未來註定只能處在社會最底層、最廉價、最卑微的位置上。

這是不爭的事實,更是扎心的真相。

所以,父母一定要明白:

有些苦,孩子必須要吃;有些路,孩子只能自己走。

千萬別不捨得孩子吃苦,那是他通往前方的路。總有一天,那些苦,會變成孩子遨遊天際的翅膀。

看了那個把腦癱女兒送入頂級學府的媽媽,才知道什麼叫兇狠的母愛

真正優秀的父母

都捨得對孩子絕情

之前,奧運冠軍王楠訓練女兒笑笑打球的影片曾經登上了熱搜。

影片中,還不到5歲的笑笑,每天都要經歷高強度的訓練。

一次,笑笑不小心被球打到嘴巴,痛到淚水在眼眶裡打轉,媽媽王楠也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有網友指責王楠狠心,連老公都不太理解她。

王楠卻說:

“第一,她(笑笑)是女孩,她以後無論做什麼都只能依靠他自己;

第二,透過體育,可以讓她以後更皮實,有個強大的內心和頑強的意志品質。”

的確如此。

成長,本就是一個化繭成蝶的過程。

在教育的路上,只有父母對孩子更狠一點,世界才能對孩子下手輕一點。

愛孩子的同時,也時刻保留著一分狠心和剋制,發展孩子的各項能力,才是為人父母最大的遠見。

記得曾看過這樣一則新聞:

去年,麻省理工在中國僅錄取了8名學生。

而其中位居榜首的,是一個名叫丁雯琪的女孩,不僅如此,她還同時接到了8所世界名校拋來的橄欖枝。

她原本也是一個生性貪玩、做事情三分鐘熱度的孩子,但因為身後站著一對優秀而凌厲的“虎媽狼爸”,才漸漸養成了自覺自律的習慣。

最終,變成了那個閃閃發光的自己。

所以,下一次,當孩子再哭著向我們撒嬌,導致我們又一次因他們的眼淚和傷口而心軟時,不妨多問問自己:

“孩子未來要面對的,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他是否會因為我們今天的妥協而缺少某項關鍵的能力,最終被無情地淘汰?”

作為父母,我們註定保護不了孩子一輩子。

如果現在不能狠下心逼孩子學會“72變”,將來又有誰能幫他擋下“81難”呢?

看了那個把腦癱女兒送入頂級學府的媽媽,才知道什麼叫兇狠的母愛

現在狠心管教孩子

將來他會感激你一輩子

教育學上,有個著名的“剪刀效應”:

說的是,在孩子小時候,彼此之間的差距可能並不大,但因為父母不一樣的教育方式,最終導致了孩子們成年後的巨大差異。

看了那個把腦癱女兒送入頂級學府的媽媽,才知道什麼叫兇狠的母愛

孩子一生的確很長。

但最關鍵的,往往就是那幾年而已,錯過了就再也無法重來。

有的孩子年少時渾渾噩噩,等成年後也只能被迫謀生,一大把年紀還做著心酸的苦力活;

有的孩子咬著牙堅持到了最後,最終等來了春暖花開,住著寬敞的房子,自信地遊走在高樓大廈之間。

造成這種差距的,不是別人,正是他們的父母。

因為前者會對孩子不斷讓步,給他們更多快樂,更多自由,更多的遊戲時間;

而後者則深知:

教育從來都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很多時候甚至還帶著點絕情。

所以,下一回,當孩子摔倒在地時,我們要告訴他:

“寶貝,自己站起來。”

當孩子抱怨做家務很累時,我們要提醒他:

“父母能照顧你一時,照顧不了你一世,掌握不了獨立生存的技能,你就永遠也長不大。”

當孩子覺得學習很苦很累,想要放棄時,我們要督促他:

“所有光鮮的背後,一定都是一串串雜糅著汗水和淚水的腳印。”

總之,家庭之外沒有溫室,長大之後沒有兒戲。

看了那個把腦癱女兒送入頂級學府的媽媽,才知道什麼叫兇狠的母愛

正如儲殷教授說的:

“在孩子快樂之前,父母要學會狠,才能成就孩子的未來。”

未來的日子裡,願我們都能做一個“狠心”的父母,該強硬時強硬,該拒絕時拒絕。

始終相信,孩子可以不懂事,但父母不能。

對孩子狠心,孩子可能會難受一時,卻會受益一生。

與所有父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