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機器人的進化之路:先治“水土不服”,再拉產業“越級”

國產機器人的進化之路:先治“水土不服”,再拉產業“越級”

文|智慧相對論

作者|沈浪

在過去的第三季度,國內的移動機器人行業共發生了7起融資事件,融資總額超過10億。不難發現,在機器替代人工的道路上,一級市場的投資者對國產品牌依舊保有較高的熱情。

特別是在AMR技術愈發成熟並逐步替代AGV的行業拐點上,像極智嘉、Syrius炬星這樣的AMR廠商順理成章地受到了更多來自資本市場的關注。第三季度期間,Syrius炬星便完成了數千萬元的B+輪融資,極智嘉則是完成了1億美元的E1輪融資。

兩場都並非首輪投資,資本加註的另一面代表的不僅僅是投資者的熱情,還有其對品牌以及AMR細分行業的信心。由此來說,AMR的行業前景在現階段是否真的明朗?又是什麼給予了投資者對國產AMR行業的信心,技術的更迭還是需求的適配?

一場“揠苗助長”

的跨越

在機器替代人工的道路上,國外的美日德等發達國家跑得要比中國更快。

2012年,國際電商巨頭亞馬遜就斥巨資7。75億美元收購了自動化物流提供商Kiva的機器人倉儲業務,並迅速將其納入公司內部,開始發展倉儲自動化模式。

而在中國,即便是到了2017年,電商業態高度發達,但國內在倉儲物流環節所依賴的主要還是大規模人工化作業,以此來維持高履約率。某一線電商美妝品牌的運營曾告訴「智慧相對論」,“像雙11忙的那段時間,不管是運營還是客服,全公司的人都得去倉庫打包,同時公司還會從外面臨時招聘一批高校學生來幫忙,全靠人工度過雙11。”

這一點在Syrius炬星團隊的調研考察過程中也得到了驗證,90%以上的訂單都是以人工的方式挑揀出來的,大部分國內工廠的倉儲環節都還沒有走上自動化的道路。在這樣的產業環境下,國內企業客戶的接受程度、付費能力以及後續的市場推廣、客戶維護等環節都將是AMR廠商所面臨的巨大挑戰。

事實上,2018年下半年,Syrius炬星聯合英偉達、京東物流就釋出了第一款產品FlexComet·小白龍,但在國內市場並沒有激起太大的水花。反而是轉戰日本市場後,Syrius炬星很快就在當地拿下了品牌的第一個大客戶,並迅速跑了起來。

對比來看,

在中國市場“失速”,在日本市場崛起——Syrius炬星的早期處境驗證了一點,在人力資源緊張、自動化程度高的環境下,AMR憑藉智慧化的進階能力取代AGV是再自然不過的產業升級。而在國內,想要從人工化跳過自動化,直接進入智慧化階段,AMR廠商們就得做好“揠苗助長”的準備,從產品、服務以及商業模式等各方面去強推產業升級。

2021年,國內移動機器人市場大熱,Syrius炬星在海外打拼多年後也開始輾轉歸國,並先後得到了位元組跳動和聯想的投資入股。此時在國內的移動機器人領域,AGV的自動化模式佔據著主流,產業用工模式正從人工化向自動化演變,而在資本加持下的AMR廠商們似乎也等不到那個時刻了,同樣做好了強推國內產業用工模式越級發展的準備。

為了超前

而思考改變

AMR目前應用場景中較為接近於“人”的機器人,基於成熟的視覺導航技術,其從根本上改變了機器人移動方式的底層邏輯,使其擁有了自主規劃最優路徑、安全避障、規避擁堵等特點。

在倉儲挑揀上,這也是目前人機協同模式下效率較高的一個解決方案。以極智嘉為例,旗下AMR可攜帶訂單箱到達被命中庫存位置,輔助人工揀選,節省了30%~50%人工,提升揀選效率1。5~2倍。

然而,僅是產品能力的超前並不能帶來產業上的超前,與之相匹配的服務形態、商業模式都得保持領先,形成正向助力。

從這一點來說,國產AMR想要在本土市場“揠苗助長”是有機會的。

一是在服務形態上,國產AMR具備軟硬一體+雲服務結合的環境基礎。

得益於近幾年的雲計算蓬勃發展,中國正進入“雲時代”,現階段的企業越來越喜歡以雲計算的角度去思考數字化的轉型需求。

無形之中,這為AMR機器人的推廣與應用提供了不少新思路。比如,Syrius炬星的倉儲解決方案就是圍繞雲服務平臺“FlexGalaxy”所展開的,雲端系統會透過對AMR掃描出來的場景進行運算,給予最優的倉儲作業方案,再推送給AMR和管理人員進行指導落實。這一套完整的流程在倉儲場景內很容易就能實現產業閉環,未來還可以繼續基於雲服務的拓展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指導前端交易、後端售後等等。

那麼,對於企業客戶來說,這就不只是購買一兩臺機器人做硬體升級那麼簡單了,實際上是對整條產業鏈的數字化改造。只要在成本合適的情況下,國內企業會更傾向於選擇一條延伸性更強的AMR升級路徑。

二是在商業模式上,國產AMR找到了讓企業付費的切口。

雲服務的普及重塑了市場的商業邏輯,一錘子買賣在B端市場越來越不受待見。比如Syrius炬星就發現,自己初代機器人的售賣方案在國內並沒有獲得與日本市場同樣的良好反響,而這正是因為國內客戶對AMR的理解還在起步階段,對於利用AMR來進行自動化升級的投入非常謹慎造成的。

輾轉回國,Syrius炬星帶回了一個全新的銷售模式RaaS(Robot as a Service),即租即用,企業客戶無需購買硬體和軟體授權,租金即包含了機器人本身以及機器人本體上執行的軟體終端小程式,在物權不轉移的前提下滿足企業客戶的AMR需求。

這實際上是一個向市場妥協的方案,在這個模式下,機器人的成本和風險基本都轉移到了Syrius炬星的身上,一旦出現客戶大規模棄用的情況,那就意味著要面臨龐大的產品積壓和高額的維護成本。

儘管Syrius炬星提出的RaaS模式找到了讓企業付費的切口,但還是得警惕其背後的風險仍在,甚至還有擴大的可能。“揠苗助長”的下一步還得思考如何讓國產AMR這根“苗”活下去,長起來。

純機器人公司

在國內“水土不服”

斯坦德機器人CEO王永錕曾有這樣的觀點,“如果只賣硬體,有可能最後會淪為賣鐵的公司,硬體的毛利只會越來越低。未來能夠存活下來的公司一定是有平臺化能力的公司,可以透過軟體來增加使用者粘性和擴大企業的邊界。”

這樣的觀點之所以能在業內引起共鳴,不僅在於企業的發展如此,更多還在於國內的產業環境實際上對純粹的硬體公司是不友好的。

一方面,中國作為一個複雜的綜合性大市場,行業分佈廣泛,倉儲流程繁瑣,通用的硬體很難滿足各行業、各場景的具體需求。對此,國產AMR品牌的策略大多很明確,即提供通用的硬體,在軟體層面去進行個性化定製,調配不同的程式去滿足細分場景的需求。

在這一點上,Syrius炬星對自我品牌的定義很有趣,明明是做機器人的,但其更多認為自家是一個以軟體與資料為核心業務的公司——

軟體和資料才是核心,機器人只是服務的觸點,可以是AMR,未來也可以是其他概念的機器人。

另一方面,中國企業的實用導向主義非常強烈,很多企業並不關心廠商能提供什麼樣高能的機器人,重點是能為其商業場景帶來什麼樣的解決方案。像極智嘉為上海西門子開關提供的方案就很典型,這是一個多機器人叢集排程方案,由智慧搬運機器人MP1000R、揀選機器人P800R 、四向車穿梭車機器人X1200以及貨箱機器人RS2協同完成。

在這個過程裡,企業客戶對單一機器人產品的關注度就不在於其本身的硬體能力,而是其放置在商業場景內所能帶來的效益與價值。根據反饋,在採用極智嘉的方案後,上海西門子開關的儲存面積擴增超3000㎡,產線配送準確率 100%,從原料倉到產線全流程均實現了自動化。

這才是企業關注且想要的,市場需要看到解決方案所帶來的最終價值。因此,即使是以軟體和資料為品牌核心的Syrius炬星,也是在主推以AMR為基礎的行業解決方案,透過與中通雲倉科技、酷樂潮玩、遞四方等合作的案例,向市場傳達了一個非常明顯的“有效資訊”——引入了AMR機器人作業,即可以實現2-3倍的效率提升以及30%的人力節省 。在務實的當下,Syrius炬星的價值導向也較為明確,即聚焦在其方案“投入小、見效快”的優勢上,以期抓住企業自動化轉型的“痛點”。

純粹的機器人公司很難在這樣的產業環境和商業訴求下存活,即便當前AMR大有取代AGV的趨勢,但同樣的道理,也不見得AMR就是機器替代人工的終點。

國內的產業可以接受“揠苗助長”的結果,但前提是實用與進步。國產AMR廠商首先需要做的就是不被定義,硬體、軟體、雲服務以及更多的新業態或許都得去嘗試。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