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成功截流長江,解決世界性難題!79歲高齡依然在工地堅守

他主持了被評為2019年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的三峽工程,被稱為中國的“當代大禹”;

他帶領同事們紮根工地,堅守在工作的第一線,是人們心中的“工地院士”;

他曾在1994、1997、2002年三次成功解決截流長江的世界性難題,節省了國家的鉅額投資,提前了工程工期,取得了不可估量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他的一生都貢獻給了三峽工程,他說“作為一名水利人,能參與三峽工程是最大的幸福。只要三峽工程需要我一天,我就在這裡堅守一天。”

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守仁。

三次成功截流長江,解決世界性難題!79歲高齡依然在工地堅守

鄭守仁

【少年立志 守護長江】

1940年,鄭守仁出生在安徽省潁上縣淮河邊,全家靠著父親經營小賣部,維持生計。淮河邊在解放時期,水旱災害頻繁不斷,從小他就一直深受天災的痛苦。

1948年,淮河流域解放後,為了改善水旱災害,當地政府開展了大規模的水利設施建設。而淮河上建設的第一座水利工程,就是在鄭守仁家鄉修建的潤的河集水利樞紐工程。當時還在上小學的鄭守仁,親眼目睹了這座水利工程的修建過程,深深地感受到這份事業的偉大。為此,他立志要成為這樣的水利人,保護家鄉的安全。

三次成功截流長江,解決世界性難題!79歲高齡依然在工地堅守

三峽大壩

1963年,鄭守仁在河海大學畢業後來到了三峽大壩的實驗壩——湖水陸水水利樞紐,獻身國家的土木工程事業。而此後就開始了長達57年的治理長江之路。

在三峽這樣艱苦的環境下,鄭守仁帶領著一批水利工程技術人員,借鑑國內外經驗教訓,進行大規模的實驗,完成了長江截流的艱鉅任務。作為導流組的組長鄭守仁提出用鋼筋石籠作為截流龍口護堤,不僅增強了截流的穩定性,還大大減少了拋頭料的流失,這是他第一次將長江截斷。

1968年,鄭守仁的女兒在武漢出生後不久,因為上級的安排他們去到貴州的工地上,剛出生的女兒只能被送到外婆家。此後,他都很少見到自己的女兒,當女兒高考結束後來工地看望父母時,鄭守仁還依然在工地上,他愛自己的事業甚至超過了自己的女兒。

三次成功截流長江,解決世界性難題!79歲高齡依然在工地堅守

1970年在烏江渡工程上游的設計中,他提出用深槽部位使用鋼架籠水中封堵方案,為成功建成我國第一座水下澆築混凝土奠定了基礎。

1974年他又在葛洲壩的工程設計中提出用“守點顧線”的防衝設計,也正是在葛洲壩將他的水利才華被發現,不久後,鄭守仁就被委以重任。

1987年,鄭守仁任長江委副總工程師兼隔河巖工程設計代表處處長。在確保安全和質量的前提下,他大膽創新,最佳化建設條件,節省成本,解決各種重大技術問題,使得隔河巖工程一次蓄水成功,提前整整一年的時間發電,而鄭守仁也被賦予“隔河巖工程特殊貢獻者。”

三次成功截流長江,解決世界性難題!79歲高齡依然在工地堅守

葛洲壩的防衝設計和隔河巖的經驗都為後來的三峽工程中奠定了基礎,提供了經驗。1994年,鄭守仁任長江委總工程師兼三峽工程設計代表局局長,負責三峽工程的設計工作。

【當代大禹 三峽之子】

這個號稱“全球一號水電工程”,“科技博物館”的三峽工程,有將近20多項經濟技術指標處世界之最。三峽工程中,鄭守仁從設計工作開始,帶領組織多種建築物設計人員,進行單項技術設計和招標設計,認真研究各專家組的稽核意見,日夜不停的研究實驗,解決設計中出現的重大技術問題。

三次成功截流長江,解決世界性難題!79歲高齡依然在工地堅守

針對一期土石圍堰基礎淤泥的出路,他先是對泥沙進行取樣分析,提出綜合處理保證堰體穩定和防止液化以及防滲防衝的問題,這也縮減了建築的成本。

為了最佳化混凝土縱向圍堰上的弧彎線,他透過水工模型實驗研究將其縮短50米,而50米就整整減少了混凝土23萬立方米,節約成本4800萬元。

三次成功截流長江,解決世界性難題!79歲高齡依然在工地堅守

在大江截流的過程中,他提出龍口段預平拋墊底方案,減少合龍水深,反覆強調工程安全和工程質量問題,並且提出技術處理補救的辦法。

在技術難度最大的大江截流和導流明渠截流工程中,三峽不僅是截留面積特大,還要解決江底20多米的淤沙,截流難度可想而知。面對這般流量大、落差高的問題,鄭守仁日夜堅守在工程一線,首創“人造江底,深水變潛”的方案,保證了大江截流的順利實施。

之後,他又用了兩年的時間,透過多次的研究,提出了雙戧截流、分擔高水頭落差的良方。三峽工程的大江截流設計獲得國家的優秀設計金獎和國家科學進步一等獎。是1997年的世界十大科技成就之一。

三次成功截流長江,解決世界性難題!79歲高齡依然在工地堅守

2002年,鄭守仁採用了另外一種方法將長江再一次截流。當所有人對導流明渠截流持有懷疑的態度時,鄭守仁自信滿滿,這個技術也是2002年十大科技新聞之一。

三次挑戰截流長江這一世界難題,鄭守仁都是在工地上與各種設計成員,攜手發現、研究和解決問題。在整個三峽工程的現場設計討論會中,他們召開了2500多次,6800多萬字的會議,撰寫了500多期,400多萬字的現場設計工作簡報。

三次成功截流長江,解決世界性難題!79歲高齡依然在工地堅守

【大愛無私 大國工匠】

作為工程設計總工程師,鄭守仁始終站在將政治的高度,深刻記住自己一個黨員的身份。有著對國家負責,對工作負責,更對自己的人民和工程負責的工匠精神和無私奉獻。

在工作崗位上堅守的57年裡,他的日曆上面沒有節假日。逢年過節,他都在開會的路上或者是工地上。每年女兒的生日他也不能陪著,對無暇顧及的女兒還有年邁的母親他總是有很多的愧疚感,但為了長江,他只能將這一切感情拋之腦後。

三次成功截流長江,解決世界性難題!79歲高齡依然在工地堅守

他一直堅守的地方又是什麼樣子的呢?在三峽壩區十四小區一套不到20平米的工房,就是鄭守仁的家。因為患有肝病和高血壓,又不願在醫院接受治療,一心撲在自己的事業上,他的桌子上擺滿了大大小小的藥瓶。在三峽工程這個巨大的難題解決以後,他必須要靠安眠藥來入睡,但他依然沒有停下來休息。

在上個世紀鄭守仁被授予特殊貢獻者時,國家獎勵他將近5萬元的獎金,他毫不猶豫地捐了。2005年,鄭守仁榮獲湖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上級向他撥發了50萬元的獎金,他也全部捐獻了。

而他自己的稿費、講課費和工資,待扣除自己的生活用度後,都全部捐獻出去,每每遇到天災人禍的事情,他也總是第一個帶頭捐款。對於別人給他的榮譽,他總是說,這不是我個人的而是集體的。

三次成功截流長江,解決世界性難題!79歲高齡依然在工地堅守

2005年,他被查出患有前列腺住進醫院,手術前他趁著大家不注意跑到了施工現場,自己監督現場的情況。2015年,他又被查出患有肝癌,這無疑是天妒英才,手術結束後每三個月都要去醫院檢查;待退休後,他仍然堅持帶病去現場或者參加各種學術探討會,他一生的心血也被他記錄下來。

2019年,他編著的長達230萬字的《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建築物設計及施工技術》公開出版了;與此同時,200多萬的《長江三峽工程關鍵技術研究與實踐》也在創作中,沒有人知道他是如何帶病堅持下去的。

2019年10月,鄭守仁住進了醫院;2020年7月,這位用自己一生守護長江的院士去世了,從此長江西陵峽畔三峽壩區,少了一個獨自匆匆、整日忙碌的身影。

三次成功截流長江,解決世界性難題!79歲高齡依然在工地堅守

鄭守仁的一生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勤勤懇懇地忙碌在每一個施工現場。古代有大禹治水,今天我們也有他鎮守江邊。而這位一直創造奇蹟的人沒能給自己的生命帶了奇蹟,他獻身祖國的偉大事業中,將愛國表現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