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亂世即將終結:從後漢到後周到底發生了什麼?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後漢是偷襲得來的短命王朝,歷兩位皇帝、四年國祚。而這個短命王朝,卻極為重要。重要的不是建設,而是破壞。

後漢隱帝劉承祐,對將軍集團實施大清洗。後周太祖郭威,又一次權力洗牌。將軍集團主導權力走向的趨勢,在一番風雲變幻後,被大大削弱了。

五代亂世即將終結:從後漢到後周到底發生了什麼?

五代亂世的終結原因,不是在建設中找到了共識,而是在破壞中消滅了潛在的競爭力量。但趨勢的變化,還遠不止於此。

01。後漢王朝在黑暗中的權力清洗

後梁代唐,是百戰餘生的黃巢起義軍與河南藩鎮職業軍人的勝利。

後唐代梁,先是山西沙陀軍事集團稱雄,後是河朔職業軍人助力。

後晉代唐,是山西沙陀軍事集團和契丹遊牧騎兵的合作結果。

後漢代晉,先是契丹遊牧騎兵主導變局,再是山西沙陀軍事集團偷襲得手。

從後梁到後漢,權力始終在將軍皇帝和將軍節度使手中。而後漢,表現得最明顯。後漢代晉,雖是偷襲,但登頂過程仍是一路暴力流血。五代十國的改朝換代,不管是、何種名目,但底層方式一定是戰爭流血。

五代亂世即將終結:從後漢到後周到底發生了什麼?

後漢建國後,掌握朝堂權力的,是清一色的職業武將,全部系出河東藩鎮幕府。

都押衙楊邠、都虞候郭威,拜為正副樞密使;河東節度判官蘇逢吉、河東觀察推官蘇禹珪,拜為宰相;孔目官王章拜為三司使,都將史弘肇拜為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兼平章事。

公元947年,劉知遠建漢稱帝,但轉過年來,劉知遠就病逝了,次子劉承祐繼位。此時的後漢王朝,就是這樣一種局面:一個沒有威望的年輕皇帝,一群只知殺伐的彪悍武將。

所以,根本就沒有杯酒釋兵權的雙贏權謀,只有兔死狗烹地互相殺伐。後漢隱帝劉承祐組織宮廷政變,殺死了楊邠、史弘肇和王章三人,並滅族。然後,就把屠刀砍向了鎮守鄴都的樞密使郭威。郭威立即發動兵變,擊潰後漢禁軍,殺入開封,請太后臨朝稱制。

之後,謊報契丹入寇,於是郭威率後漢主力北上御邊。但,走到澶州,出征將士就發動了“自下而上”的軍事政變,一襲黃色軍旗強加在郭威身上,擁立郭威為帝。這個指令碼,與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如出一轍。但,還是郭威的演義得更好,黃旗加身更顯被逼無奈;而黃袍加身就把戲演得太過了。

五代亂世即將終結:從後漢到後周到底發生了什麼?

於是,後周代漢,中原天下迎來了郭威和柴榮時代。

02。郭威為五代暗夜擦亮了星空

自唐末藩鎮以來,中原天下就一直亂。從藩鎮割據搞朝廷,到藩鎮割據自己搞,最後更是以藩鎮稱霸的形式主導了五代十國這段歷史。

但,五代十國的亂世,為什麼能在北宋突然終結呢?

其實,北宋只是站在了後周的肩膀之上,坐享其成地收割了果實。五代亂世,在後周時代就已經走向了終結。

五代亂世即將終結:從後漢到後周到底發生了什麼?

後周,做了兩件大事,一件是收取人心、一件是發展力量。而決定歷史前進的,就是人心和力量。

收取人心這件事,主要是郭威完成的。郭威與其他山西沙陀軍閥完全是兩種行為模式。後周建國後,郭威的主要工作是輸出秩序、贏得人心。

怎麼才能收取人心呢?輸出秩序。

後周建國後,郭威把朝堂政務交給了樞密使王峻,而自己主要是做大政風氣方面的改革。一是厲行節約,禁止地方藩鎮的各種進貢;二是發展經濟,獎勵耕織、招撫流民;三是尊崇文士,親至曲阜拜祭孔子,實施科舉選士。

比如取消牛租,朱溫在掃蕩淮南時,把搶來的上萬頭耕牛租給百姓,然後年年收取牛租。這相當於在正常稅賦之外,又開了一項非正常的附加稅。雖然改朝換代不斷,但牛租之稅一直被歷代王朝所繼承。直到郭威為帝,才給廢除。

再如取消營田務,自唐末以來,朝廷戶部為了解決財政困難,在地方開闢營田,僱傭佃農耕種。實際上,這就是中央朝廷建立的國有農場,也是正常稅賦之外的附加稅。傳統國家的正稅,就是田賦。除此之外,都是增加百姓負擔的苛捐雜稅,是對正常財政補充,但也是對經濟的破壞。

後周的這些大政方針,明顯不同於五代爭霸的風氣。其效果就是中原百姓終於有了對未來的確定性,大家能夠去發展生產來解決溫飽生計問題。

03。柴榮為華夏一統奠定了力量格局

柴榮做的事情,主要是發展力量。

一方面,透過高平之戰打殘了山西的北漢政權。五代亂世不斷的重要原因,就是軍事中心山西與政治中心河南的長期分離。一波又一波的山西軍閥,走馬燈似地殺到河南當皇帝。但是,後周柴榮對北漢的戰爭,徹底打滅了北漢複製前代模式的可能。

另一方面,透過拓土江淮實現了中原王朝的力量增長。中原這個政治中心要能夠制住山西、碾壓各方,就得開拓新財源。而這個財源就是近在咫尺的江淮地區。後周柴榮向淮南拓土十四州、飲馬長江,不僅鞏固了南方疆土,而且實現了財源開闢。

同時,對關中和後蜀的戰爭,不僅穩定了西境,而且將後蜀封死在四川。這時候,後蜀滅亡就只是時間問題。因為中原但凡一統,蜀道難、便不再難,因為再難的蜀道也扛不住統一王朝的力量碾壓。

在完成這些工作之後,後周集中全力發動了對契丹的戰爭,目的就是要奪回燕雲十六州。但,“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後周世宗柴榮在山河將復之時突然病逝。而收復燕雲十六州之事,只能再等數百年。

五代亂世即將終結:從後漢到後周到底發生了什麼?

即便如此,柴榮奠定的這個力量格局,決定了五代亂世難再繼續,中原即將完成一統。因為河南的政治中心與江淮的財富中心已經實現了結合,所以中央王朝獲得了足夠的力量,來整治山河。

04。歷史沒有必然但偶然可以促成趨勢

五代亂世,可以追溯到安史之亂。因為從安史之亂以後,天下就算步入了亂世。

安史之亂,使大唐失去了河北這個經濟中心。江淮發力,為大唐延續了150餘年國祚。但,失去河朔三鎮的大唐,已經難以成就帝國輝煌了。

安史之亂,你無法找到一個必然爆發的根本原因。安祿山為什麼造反?也許就是權力鬥爭激化後的一起偶然事件。但這個偶然事件,卻終結了大唐盛世。

沒有河朔三鎮,就沒有大唐盛世。河北,成為大唐永遠的痛。

五代亂世即將終結:從後漢到後周到底發生了什麼?

安史之亂導致了又一波北人南遷,於是江淮快速發展。沒有安史之亂,地廣人稀的江淮就沒有開發的人力基礎。雖然河北三鎮舊事依舊、雖然關中藩鎮時常彪悍,但江淮在大多數的時間裡,一直是大唐擁泵。

龐勳之變,僅是八百桂林戍卒卻發動了江淮大起義,武寧軍人與大唐勢如水火。你怎麼解釋八百人掀起得這個大起義?解釋很多,如武寧軍人與朝廷的愛恨情仇、大唐對南方藩鎮的削弱裁軍。但,都難以聚焦到八百戍卒身上,大背景在小事件身上不具說服力。所以,還是一場偶然。

而之後的王仙芝起義和黃巢起義,偏偏沒有爆發於苛政猛於虎的江淮之地,而是山東這個地方。當你想尋找必然原因的時候,你總能找到,但這些必然原因從來不是充分加必要的原因。

此後,大唐大廈將傾。這個大廈之下是一個又一個的諸侯藩鎮。

先是大唐盛世的趨勢終止,再是亂世戰國的趨勢上演。

藩鎮兼併戰爭,打出了兩個爭霸端點。一個端點是山西、一個端點是河南。王朝皇帝總在河南登基,但山西軍閥總會殺到河南。於是,五代王朝就走馬燈般地換來換去。這又是一個趨勢。

短命的後漢王朝,開展了血腥的權力遊戲,把山西集團的武將們殺得哀鴻遍野。而又是李存勖、又是石敬瑭、又是劉知遠,這些山西梟雄將山西力量消耗殆盡。於是,力量格局在後漢以後就開始了新變化。這還是一個趨勢。

五代亂世即將終結:從後漢到後周到底發生了什麼?

後周的兩位皇帝,郭威和柴榮也非必然,而是偶然。五代亂世只有冷酷計算,對敵人要殘忍,對自己人和治下百姓就要更殘忍。但郭威卻情懷滿滿,他輸出了秩序。五代亂世已是囚徒困境,競爭越激烈、打法越相似、實力越相當。但柴榮卻是不世出的豪傑,他重塑了格局。汴梁與江淮這個大運河區域,就實現了政治中心與經濟中心的合流。於是,中原崛起,就是一個更大的趨勢。

多做反應,少做預測,因為你預測不到結果而只能順應趨勢。歷史就是一個偶然接著一個偶然,但偶然之中卻在醞釀趨勢。一旦時機成熟,趨勢則會成為某種必然。五代亂世,在後周即將結束。即便大宋代周,也阻擋不了這個趨勢。

但是,還有沒有比這更大的趨勢呢?當然有,那就是中原和草原的競爭。

遼世宗匆匆離世、遼穆宗放蕩殘暴,加之一系列的宮廷政變,草原霸主契丹恰恰在這個時候,放棄了博弈中原的機會。這也是一個偶然,讓郭威情懷得以經天、讓柴榮武功得以緯地,也讓北宋能夠延續後周模式。但這個偶然擋不住中原和草原的激烈博弈。因為最大的趨勢已經開啟。所以,即便中原一統,但天下也不再是中原中心,中原王朝與草原征服者的較量,即將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