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朝內外交困之際,道光帝卻“選錯”接班人,導致大清徹底沒救

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日,道光皇帝駕崩,享年68歲。

他雖然勤政節儉到了極點,但因為能力有限,清王朝在他的手中繼續衰落,他唯一能做的,是選一個合適的接班人,讓清王朝中興。

清王朝內外交困之際,道光帝卻“選錯”接班人,導致大清徹底沒救

可是在接班人問題上,他同樣沒有做出準確選擇,正是他的錯誤決定,給清王朝的滅亡埋下伏筆。

封建社會是家天下,接班人肯定要在皇帝兒子中選,理論上講,兒子越多,選擇餘地越大。

道光皇帝一生共了9個皇子,在數量上遠不及康熙、雍正和乾隆,但是比自己的四子愛新覺羅·奕詝產量高了4。5倍,比老六愛新覺羅·奕訢產量高了2。5倍。

不過,道光生子有點晚,直到27歲,才喜獲自己的長子奕緯。可是天不作美,道光頭三個兒子都很短命,其中長子奕緯最慘,是被皇帝老爸一腳給踹死的。

奕緯雖然生得早,但是投錯了胎,沒有成為皇后的兒子,而是讓一個丫鬟把自己生下。

清王朝內外交困之際,道光帝卻“選錯”接班人,導致大清徹底沒救

奕緯的生母並非選秀進宮的,而是道光身邊一個端茶倒水的小丫鬟,而且當時的道光還是皇子。

其實道光結婚時間不晚,14歲就當新郎了,可不知道怎麼搞的,辛勤耕耘十多年硬是顆粒無收。

然而,道光酒後亂性,一時衝動和這個丫鬟發生關係之後,竟然歪打正著,生下了一個皇子。

從此之後,道光找到了自信,有了一個良好開端,子女像下餃子一樣呱呱墜地,一共生了19個。

從這個意義上講,道光應該感謝這個小丫鬟才對。可是道光不但不感激這個生下了自己的第一個兒子、嘉慶皇帝第一個孫子的小丫鬟,反而看不起人家,讓人家坐冷板凳。

清王朝內外交困之際,道光帝卻“選錯”接班人,導致大清徹底沒救

因為道光覺得自己當時是酒後亂性,才與一個地位低下的侍女發生關係,這有損自己皇帝的完美形象。

表面上看,道光是太追求完美,有道德潔癖,其實是太偏執,敢做不敢當。在古代,皇帝是老大,所做的事都是正確的,根本不要怕非議。

歷史上皇帝臨幸宮女,生兒子當皇帝的事並不少見;遠的不說,道光的奶奶,嘉慶的生母魏佳氏,就是以宮女的身份進宮的。

無獨有偶,道光的曾祖母,雍正皇帝的母親孝恭仁皇后烏雅氏,也是以宮女的身份進宮的。

皇子的侍女和皇帝的宮女,有什麼本質區別嗎?

不管怎麼說,道光為自己和侍女的一夜情而羞愧得無地自容,他認為這個孩子的降生影響了自己一貫的正人君子形象。

清王朝內外交困之際,道光帝卻“選錯”接班人,導致大清徹底沒救

因此,道光把這個本該捧上天的長子當成了負資產,打心眼裡厭惡這個孩子。不但沒有給立下大功的孩子生母一點獎賞,還隨隨便便地給這個孩子取了一個名字-愛新覺羅·奕緯。

還是年邁抱孫子的嘉慶皇帝欣喜若狂,封這個丫鬟為二阿哥的側福晉,同時對牙牙學語的長孫寵愛有加,還在自己的壽宴上封孫子為多羅貝勒。

可是好景不長,過了幾年嘉慶帝駕崩,奕緯在阿瑪綿寧(即位後改為旻寧)即位後,卻備受冷落。

道光帝登基後,把周圍的人都全部給了封號,唯獨遺忘了長子奕緯,還是“多羅貝勒”封號不變。

道光二年,十四歲的奕緯大婚,可他跟皇帝老爸一樣,結婚八年連一兒半女都沒有生。

清王朝內外交困之際,道光帝卻“選錯”接班人,導致大清徹底沒救

按說道光自己也遭遇過這方面的挫折,應該給予兒子充分理解的,但是他反而因此更加疏遠了這位長子。

道光十年(1830年),道光帝的八伯父永璇前去看望孫子奕緯,因為事先沒有請示,道光對伯父大發雷霆。這足以說明,奕緯在父親的心中無足輕重。這對他的成長無疑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他的童年沒有父愛,是灰色的,在他的一生中留下的陰影揮之不去。

就這樣,奕緯在父皇歧視下,渾渾噩噩過了二十餘年。

不過奕緯並非一片黑暗,在道光九年(1829年),他灰色的人生曾經出現一道亮光。這是因為道光帝此時生有三個皇子:皇長子奕緯、皇次子奕綱、皇三子奕繼。

偏偏這一年,奕繼和奕綱相繼夭折。

如此一來,在道光皇帝眼中,奕緯成為大清唯一的希望,從舅舅不疼、姥姥不愛,到萬愛千寵成為香餑餑、國寶。道光一反常態,開始關心奕緯的學習和生活,對奕緯笑容滿面、噓寒問暖。

清王朝內外交困之際,道光帝卻“選錯”接班人,導致大清徹底沒救

可是由於道光帝一直以來的忽視,讓勢利的宮裡人也都看不起這個前途暗淡的皇長子奕緯。

這時候的奕緯,性格已經定型,早就形成了自暴自棄、無所謂的叛逆性格,沒有一點皇子的高傲、尊貴氣質。皇帝老爸突如其來的嚴格要求和親切關懷,反而讓他感到束縛,產生了不適和惶恐,拼命想掙脫,排斥來自父皇的一切東西。

他想過的是天馬行空、無拘無束的生活。

為了讓他端正學習態度,道光請來的老師告訴他,你就是未來的皇上,所以要有使命感,好好學習。

誰知道,這個不爭氣的皇長子竟然說:“我要當了皇帝,第一個收拾的就是你,誰讓你管我這麼嚴?”

道光聽了勃然大怒,連忙劈頭蓋臉地訓斥起來。道光越說越激動,忍不住站起來,不顧天子尊嚴,猛踹了奕緯一腳。

清王朝內外交困之際,道光帝卻“選錯”接班人,導致大清徹底沒救

沒想到,這一腳正中奕緯的要害部位,奕緯應聲而倒,汗流浹背。道光一看大驚失色,趕忙讓人喊太醫過來。

雖經太醫的全力搶救,奕緯還是一命嗚呼 。虎毒不食子啊,道光帝腸子都悔青了,痛心疾首,追封他為“隱志貝勒”。

就在道光傷心欲絕的時候,喜訊傳來,老四奕詝出生了,他的出生距離大阿哥離世僅僅相差三個月,真是天佑大清。

雖說這時候的道光都已經年過不惑,生命的路走了三分之二,但總的來說,老四的降生讓他看到了希望。

道光生命走到終點的時候,老四和老五都是19歲,老六17歲,老七奕譞才10歲,皇八子奕詥才6歲。

因此,事實上道光選擇接班人的餘地並不大,只有在老四、老五和老六三個人中間選擇,要奪也是三子奪嫡。

道光二十六年(1846),他深感自己身體江河日下的道光,不得不未雨綢繆,開始選擇接班人。按照雍正的規矩,就是秘密立儲。

此時,具備接班人資格的,只有三個人:15歲的老四奕詝、老五奕誴和13歲的老六奕訢。

清王朝內外交困之際,道光帝卻“選錯”接班人,導致大清徹底沒救

老五和老四同一年出生,皇四子奕詝比皇五子奕誴只大了六天。不過,道光同樣不喜歡皇五子。據說,奕誴從小就太隨便,站無站相、坐無坐相,喜歡穿著粗布衣服,到大街下館子,和底層百姓稱兄道弟,在一起猜拳行令。

這哪像皇子,簡直就是隔壁老王家的混混。

所以,道光一看到這個五阿哥就頭大,乾脆他過繼給自己已經死去七年的弟弟、惇親王綿愷為嗣。

這樣,事實上具備皇帝接班人資格的,只有皇四子奕詝與皇六子奕訢。

清王朝內外交困之際,道光帝卻“選錯”接班人,導致大清徹底沒救

到底讓老四還是老六接班?

道光心裡也沒譜。按照老祖宗嫡長子繼承的老規矩,老四更具備合法性。

道光十四年(1834年),老四的母親鈕祜祿氏就被冊立為皇后。如此一來,四阿哥奕詝就是名副其實的嫡長子,繼承皇位合理合法,無可爭議。

不僅如此,道光還對四阿哥的母親,皇后鈕祜祿氏用情很深。

道光二十年庚子正月十一日,年僅33歲的皇后病逝在圓明園寢宮。在皇后生病的時候,道光多次看望;皇后去世後,皇帝穿青袍大褂表示哀悼,持續13天。

清王朝內外交困之際,道光帝卻“選錯”接班人,導致大清徹底沒救

這13天中,道光帝天天到皇后梓宮前祭奠,非常悲痛。而且道光帝還違反由大臣擬定諡號的規矩,親自賜諡為孝全皇后。

最值得注意的是,從那之後,道光帝沒有再立皇后。由此可見,道光帝對這個皇后用情至深。愛屋及烏,道光心裡的天平更傾向於四阿哥。

不過準確地說,從康熙之後,清朝皇帝選擇接班人已經不再把嫡長子當作繼承皇位的主要條件。不然的話,就不會有秘密立儲之說了。皇帝在考慮接班人的時候,不再看長幼,也不看是誰生的,只要覺得合適就成。

或者說,誰的能力更強,就把皇位傳給誰。

清王朝內外交困之際,道光帝卻“選錯”接班人,導致大清徹底沒救

那兩人相比,誰的能力更強?

其實是半斤八兩,要不然道光也不會猶豫不決。之所以兩人能力相差不大,跟他們從成長環境有關。

奕詝九歲那年,生母就過世了,道光把自己最寵愛的皇子交代給靜貴妃撫育。

靜貴妃是刑部員外郎花郎阿之女,出身高貴。曾經生有三個兒子:皇二子奕綱、皇三子奕繼和皇六子奕訢。

可是奕綱和奕繼在一歲和兩歲的時候相繼夭折,如此一來,靜貴妃膝下只有皇六子奕訢。

奕詝比奕訢大一歲,靜貴妃便將失去母親的奕詝撫養成人。需要指出一點,皇后死後,道光沒有再立,靜貴妃事實上就是六宮之首。因此,靜貴妃肯定要迎合皇上的心思,好好對待前皇后的兒子,對他像親生的一樣。

奕詝這孩子非常懂事,對靜貴妃像親孃一樣,對奕訢像親弟弟。而大清接班人,就要在這兄弟倆之間產生。換言之,皇六子奕訢,是奕詝皇儲最有力的爭奪者。

兩人是同一個母親帶大,都在上書房讀書,兩人又是同一個父親,能力不會有太大差別,在同一條起跑線上。但是奕詝還有兩個不利條件,一是他小時候還得過天花,臉上留下麻子;二是打獵時摔傷過腳,留下輕微殘疾。

清王朝內外交困之際,道光帝卻“選錯”接班人,導致大清徹底沒救

這就影響清王朝的“國家形象”,在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要知道,李世民不喜歡嫡長子李承乾,就有殘疾的因素在裡面。

再加上奕詝沒有母親,奕訢的母親是六宮之首,按照常理來說,奕詝勝出的機率很小。但是這個靜妃性格賢淑,沒有心機,不像呂后和武則天那樣有權謀。或者說,道光不是唐高宗李治,靜妃不好明目張膽地施加影響。

不要說靜妃的能力像慈禧一樣突出,即使像被低估的慈安那樣,當媽的稍微使點勁,奕訢也會毫無懸念地勝出。

皇儲之爭,在某種角度上其實也是兩個皇子老師能力的較量。奕詝大一歲,讀書自然比奕訢早一年。既然不一起上學,老師肯定不是一個人,奕詝的師傅為杜受田,奕訢的師傅是卓秉恬。

兩人雖然同一個環境長大,但是兩人能力還是有點差距,相比之下,奕訢綜合素質更高,他身體素質好,頭腦聰明,學識更淵博,而且武功比四哥強得多,還視野開闊,有魄力。

清王朝內外交困之際,道光帝卻“選錯”接班人,導致大清徹底沒救

可是兩個老師的能力差距很大,格局高低也不同,奕詝反而佔了上風。

先說杜受田,是名門之後,其家世顯赫,久有“書香官宦門第,進士多人之家”,杜家“一門七進士”、“父子五翰林”。

基因強大,個人能力如何?

清道光三年,杜受田會試第一,殿試二甲第一。

一甲是前三名,二甲第一就是全國第四,厲害不?

道光十五年,任四阿哥老師。

相比之下,六阿哥奕訢的老師卓秉恬就沒有那麼顯赫的家世,而且考試成績也不是太出類拔萃。

雖然工作能力和政績也不錯,但是要論權謀,卓秉恬稍遜一籌。或者說,四阿哥的老師杜受田政治上更成熟,更工於心計。

杜受田深知奕詝的智識才具都“萬不敵”奕訢,無論是條陳時政還是騎馬射箭,奕訢都略佔上風。

清王朝內外交困之際,道光帝卻“選錯”接班人,導致大清徹底沒救

奕訢

杜受田便揚長避短,教育奕詝以仁孝之心打動道光帝。

一日,道光帝領諸皇子前去圍場狩獵,大家鬥志昂揚,箭無虛發,賣弄武藝;奕詝卻猶豫再三,一箭不發。

道光就問:“我兒為何無動於衷?”

清王朝內外交困之際,道光帝卻“選錯”接班人,導致大清徹底沒救

奕詝回答說:“現在是春季,正是動物交配孕育季節,殺一個動物等於兩條命,孩兒下不去手。”

道光一聽大喜,現在又不是打天下的時候,需要仁君,大清國需要的,不正是這樣的接班人嘛!

誰來接班,道光胸有成竹了。

——“上問之,對曰:‘時方春,鳥獸孳育,不忍傷生以幹天和。’宣宗(道光帝廟號)大悅曰:‘此真帝者之言!’立儲遂密定。”

清王朝內外交困之際,道光帝卻“選錯”接班人,導致大清徹底沒救

而奕訢的師傅卓秉恬卻堅持認為,騎射是愛新覺羅家族的傳家寶,作為皇子,當然是弓馬嫻熟,箭無虛發,才能具備接班人資格。

其實卓秉恬也並沒錯,這時候的大清,正需要有魄力且視野開闊的中興皇帝。因為工業革命已經發生很多年,西方列強崛起,中國已經遠遠落在後面。清王朝面臨的最緊迫任務,就是了解西方,學習西方,強大軍隊,應對殖民者入侵。

奕詝雖然有仁愛之心,但是沒有魄力,只適合當守成之君。

如果說1840年之前,中國還能閉關自守的話,在這之後,中國必須放眼看世界,應對挑戰。這時候的中國,已是危機四伏,能不能把危機當機會,就看接班人的魄力了。

清王朝內外交困之際,道光帝卻“選錯”接班人,導致大清徹底沒救

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十四日,道光駕崩了。臨終前,接班人之爭的謎底揭曉:皇四子奕詝立為皇太子,皇六子奕訢封為親王。

對於道光的這項決定,皇四子奕詝和老師杜受田應該早就料到。而奕訢和老師卓秉恬一臉驚詫。御前大臣載垣、端華、僧格林沁,軍機大臣穆彰阿、賽衝阿更是愕然,他們不知道,道光的決定,對大清是福是禍。

道光的選擇究竟是對是錯?

面對危機四伏的清王朝,咸豐重用漢人,鎮壓太平天國,挽救大清於危難。但是他嘔心瀝血,致力改革,卻政治腐敗,國庫空虧,民生凋敝,兵將腐朽,與英、俄、法等列強簽訂一系列屈辱條約,讓大清加快了滅亡步伐。

清王朝內外交困之際,道光帝卻“選錯”接班人,導致大清徹底沒救

費正清在《劍橋中國晚清史》中對咸豐的評價一針見血:看來他不是一位明智而堅強的領導者,他對外部世界極端無知。

如果接班的人不是奕詝而是奕訢,清王朝的命運又會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