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節”是怎麼來的呢?為什麼叫寒食呢?

寒食節,又稱為禁菸節、冷節。寒食節的日期就在清明節前一二日,寒食節的習俗最開始是不可以生火做食物,只可以吃提前準備好的冷食、熟食,因此而得名為“寒食節”,寒食也就是指冷的食物。但是在隨後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逐漸增加了踏青、祭掃、鞦韆、蹴鞠等風俗。

“寒食節”是怎麼來的呢?為什麼叫寒食呢?

那麼“寒食節”是從什麼時候產生的呢?據說“寒食節”最初起源在春秋時期,當時晉國是一箇中原大國。在當時國君“晉獻公”的治理下國泰民安,實力強大。但“晉獻公”到了晚年因寵愛年輕貌美的驪姬,引來了一場政治鬥爭。在鬥爭中,太子申生被逼自殺,驪姬的兒子奚(xī)奇被立為太子,晉獻公另外兩個兒子夷吾和重耳被迫在外逃亡。後夷吾被擁立為晉國國君,他便是晉惠公。晉惠公為了鞏固地位,消除隱患便派人去刺殺在外逃亡的重耳,沒辦法重耳一行又開始了逃亡之路。在逃亡中一日,重耳餓得快要不行了,隨從介子推端來一碗肉羹。重耳一見二話不說就把肉羹吃完了,但事後重耳發現肉羹裡的肉是從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感動萬分。

“寒食節”是怎麼來的呢?為什麼叫寒食呢?

割股充飢

在經歷了十九年的艱難險阻之後,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回晉做了國君,之後更是成為了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晉文公即位後重重封賞了那些隨他一起流亡十九年的人,唯獨忘了介子推。眾人多為介子推感到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於是他打好行裝,帶著母親悄悄地到綿山隱居去了。

“寒食節”是怎麼來的呢?為什麼叫寒食呢?

綿山

晉文公知道這件事情後深感愧疚,急忙派人去請介子推 ,但是他早已離家躲進了綿山。在茫茫的山中,搜尋兩個人困難重重,有人向晉文公出了個餿主意,放火三面燒山,只留下一面讓介子推出山。 不曾想大火燒了數天,卻仍舊未見介子推的身影,火滅後眾人上山發現介子推母子倆抱著在一老柳樹下被燒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在柳樹洞內發現一血書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放火燒山的這天定為寒食節並且曉諭全國,每年這一天禁忌菸火,只准吃寒食,同時將綿山改名為介山,山上修廟以祭祀介子推。

“寒食節”是怎麼來的呢?為什麼叫寒食呢?

血書

次年,晉文公帶領群臣素服登介山祭奠介子推時,發現那棵老柳樹已經復活,綠枝茂密,柳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之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樹前用一柳枝做了個圈戴在頭上。祭奠結束後,晉文公將這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還將這一日定為清明節。

“寒食節”是怎麼來的呢?為什麼叫寒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