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老子眼中的“善”,不是善良,到底指什麼?

大家好,我是琢磨君,歡迎關注賬號,我們來一起學習《道德經》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人生大智慧!

儒家思想講究“行善積德”,正如《易經》中所說: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

但是道家思想並不主張人們主觀地去做善事,因為這樣都是刻意作為,與“無為”和“道法自然”相違背。

就如老子《道德經》第2章所寫: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道家思想更加辯證看待人類社會所理解的善惡、美醜,它希望人們少一點傲慢與偏見,多一點理性與平和,這樣才能更加貼近大道。

《道德經》:老子眼中的“善”,不是善良,到底指什麼?

因此,老子在第3章說“不尚賢,使民不爭”,第五章又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曾幾何時,儒家創始人孔子去拜訪老子,向老子請假關於禮方面的知識,卻被老子潑了一盆冷水。

老子說道:“所謂仁義,是一種白白惑亂人心的東西,就像夜裡咬得人不能睡覺的蚊蟲一樣,只能給人們增加混亂和煩惱罷了。你看,那鴻鵠不用每天洗浴羽毛就自然雪白,烏鴉也不用每天染墨而自然漆黑。天自來高,地自來厚,日月自來就放射光芒,星辰自來就是排到有序,草木生來就有區別。你如果修道,就順從自然存在的規律,自然就能夠得道。宣揚那些仁義之類的有什麼用呢,那不和敲著鼓去尋找丟失的羊一樣可笑嗎?你是在破壞自然規律,敗壞人的天性啊!”

《道德經》:老子眼中的“善”,不是善良,到底指什麼?

既然老子如此不看好儒家思想仁義道德的那一套做法,為什麼在《道德經》中多次強調“善”以及“善人”的說法呢?(善字出現了50多次)

而且,《道德經》第79章更是說道: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即:自然規律對任何人都沒有偏愛,永遠幫助有德的善人。

那麼請問:老子眼中的善和善人,到底指什麼呢?

首先,我們可以肯定,老子口中所說的善不是“善良”的意思,因為老子壓根兒就不信儒家思想那一套自欺欺人的把戲。

其實,老子眼中的善更多的是善於、擅長的意思。

而善人就是指善於順應大道的人。

《道德經》:老子眼中的“善”,不是善良,到底指什麼?

所以老子才說“上善若水”,即:最擅長順應大道的人,就像水一般,滋潤萬物,但是不與萬物爭名奪利。

為了讓大家知道“善”是善於的意思,老子專門總結了7個善: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即:大智慧的人,居處善於選擇地方,心胸善於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於真誠、友愛和無私,說話善於恪守信用,為政善於精簡處理,能把國家治理好,處事能夠善於發揮所長,行動善於把握時機。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的解釋也應該是:天道沒有任何偏愛,但天道經常幫助那些善於順應大道的人,正所謂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道德經》:老子眼中的“善”,不是善良,到底指什麼?

《道德經》第27章也談到了: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