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中“湛兮,似或存”的智慧:享受人生孤獨是一場修行!

《道德經》中“湛兮,似或存”的智慧:享受人生孤獨是一場修行!

在講老子的《道德的》之前,應先說說老子本人。

在這裡我講一個關於老子的故事:

據史記裡的記載,老子是周朝末年的守藏使,就相當於現在的圖書館館長。

當時的圖書館館長的地位是很高的,因為在古代不是普通百姓能看書,書是一種奢侈品。

有一天老子心血來潮,也來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走了。

老子在經過函谷關的時候,當時守關的長官叫尹喜,尹喜發現紫氣東來,覺得一定是有高人到了。

尹喜舉目四望,就看到老子騎著青牛來了。

尹喜把老子留在那個過函谷關地方攀緣了好幾天,最後留下了《道德經》。

《道德經》中“湛兮,似或存”的智慧:享受人生孤獨是一場修行!

雖然這只是個故事,但從中能看到老子的精神世界是豐富的,但是老子的個人世界是孤獨的。

都說孤獨的人更容易成功,在這裡說老子是最恰當的,一人騎一青牛西到函谷關,在老子的內心世界只有《道德經》和他的老子思想。

反觀我們現代人,很多人都是不願意承受孤獨的,總是又抱怨天不識人,每天無所事事,應該靜心讀讀《道德經》。

《道德經》中“湛兮,似或存”的智慧:享受人生孤獨是一場修行!

在老子《道德經》“湛兮,似或存”這句話中,告訴了我們面對孤獨應該怎麼做才能成功。

“湛兮,似或存”這句話出自《道德經》第四章,第四章原文如下:

道衝而用之,或不盈。

淵兮,似萬物之宗。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湛兮,似若存。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從《道德經》的這一章,應該是能體會到老子的孤獨感的。

但是老子知道在人世間,只有忍受孤獨的,擁有了孤獨的人,才能擁有真正的自我。

《道德經》中“湛兮,似或存”的智慧:享受人生孤獨是一場修行!

老子的靈感在孤獨中產生,他的創造在孤獨中萌發,同時老子的思想在孤獨中閃爍,而“湛兮,似若存”這句話正說明了這一點。

老子的“湛兮,似或存”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呢?

這句話的意思是:

這樣清晰明靈、久遠玄妙的根本之寂,是無始無終的永恆存在。

其中“湛”的意思在這句話中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湛”在這裡是形容溪水的清澈透明,我們一眼就能夠看到溪底的小魚小蝦和水草,但現實是水是確實存在的,否則這些魚類生物如何生存。

老子在這句話中特別用了“湛兮”,老子把孤獨比喻成小溪的水,當你孤獨的時候,別人只是看你比平時沉默了一點。

《道德經》中“湛兮,似或存”的智慧:享受人生孤獨是一場修行!

你的孤獨自有力量,因為人在孤獨的時候,可以學習了比別人更多的知識和能力,用孤獨夯實了自己。

而溪底的小魚小蝦和水草,正是你在孤獨的時候有的意想不到的收穫,老子在《道德經》中“湛兮,似或存”這句話,老子是想告訴我們:

一個人只有能耐得住寂寞,那麼他就會比別人更容易成功。

《道德經》中“湛兮,似或存”這句話,老子的另外思想精髓是:

在你感受“道”有時候,是不是有時混沌像深淵,有時候又清澈如溪水。

所以我們的身心在大自然中活動時,無時無刻不被道的虛寂本體所相容,不管我們是否能見證這個宇宙的絕對真理,但是道都遍透於我們的生命活動之中。

《道德經》中“湛兮,似或存”的智慧:享受人生孤獨是一場修行!

《道德經》“湛兮,似或存”這句話中的“”湛兮”是描述天空像溪水一樣的清澈空明,老子以此來向世人說明,我們做人要把自己的心也修的像天空一樣。

只有這個樣,“道”才能瀰漫在這空明的天空中,所以明道之人才能從行走坐臥的生活細節之中洞透道的存在,從而使身心自覺與道的屬性相契合。

老子在《道德經》中“湛兮,似或存”這句話,是想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人的這一輩子最害怕的是碌碌無為,你如果找不到自己的方向,那每天都是得過且過、渾渾噩噩。

獨處可以讓你更加清楚自己的內心,你與其拿時間去隨波逐流倒不如靜下心來以審視的眼光看待自己,選擇一條自己該走的路。

《道德經》中“湛兮,似或存”的智慧:享受人生孤獨是一場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