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失敗是件好事兒

實驗失敗是件好事兒

1. 重新審視“失敗”的實驗

實驗達不到預期效果,是大多數研究生經常要面對的問題。

大部分人會為之痛苦,因為失敗的實驗意味著毫無進展。

焦慮和無助的感覺會乘隙而入,為什麼付出了這麼多卻沒有好結果?

可實驗失敗了,真的是件壞事嗎?未必。

要論失敗,發明大王愛迪生可以算是失敗的專家。

他在發明燈泡時,足足嘗試了1600多種材料,都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可愛迪生卻說:“我沒有失敗,我只是找到了行不通的辦法。”

他並不認為自己的實驗是失敗的,而是認為自己又積累了一種方法,只不過不太適合當前的問題。

他會繼續嘗試,離解決問題越來越近。

面對同樣的事實,為何我們和愛迪生會產生截然相反的態度呢?

讓我從一個故事講起。

實驗失敗是件好事兒

2. 我們都是花剌子模國國王

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數》中講過一個花剌子模國國王的故事。

花剌子模國是一箇中亞古國,它的國王脾氣很怪。

凡是為國王帶來好訊息的信使,都會被提拔。

凡是為國王帶來壞訊息的信使,都會被送去喂老虎。

在外的將領深諳國王的怪脾氣,會派有功的將士送去捷報,並得到提拔;派有罪的將士送去壞訊息,順便喂老虎。

花剌子模國國王希望自己永遠戰無不勝,即使這隻存在於自己的想象中。

想要做到戰無不勝,最簡單的方法當然是殺掉報來壞訊息的信使,嘉獎帶來好訊息的信使。

別笑國王天真,我們或多或少都會這樣。

在網路上,我們往往傾向於遮蔽掉和自己觀點不一致的人,只關注那些和自己觀點契合的人。

久而久之,我們只能看到自己認同的觀點。

這種現象還有個學名,叫“回聲室效應”。

其實我們對待實驗結果也是這樣,早就在心裡對它有了預期。

如果實驗結果符合預期,我們就保留,高高興興去寫論文。

如果結果不符合預期,我們就沮喪,徹底放棄這些結果。

實驗失敗是件好事兒

3. 從律師到科學家

花剌子模國國王和愛迪生正好對應了兩種常見的思維模式——律師模式和科學家模式。

律師模式就是像一名律師一樣,先確定立場,然後為自己的立場尋找證據併為之辯護。

科學家模式則不同,科學家對於真相永遠保持著好奇心,從不輕易下判斷,只做假設,在實驗結果出來之後才會分析並得到結論。

在生活中,我們會更多地使用律師模式。

畢竟與想法趨向於一致的人生活更舒服,與志向相同的人共事更幸福。

但在科研中,我們最好使用科學家模式。

世界上並沒有什麼失敗的實驗,只不過是我們當初的假設是錯的。

只要認真分析實驗結果,並不斷改進假設、進行新的實驗設計,實驗失敗會變成一件好事兒。

因為實驗失敗意味著,我們在得到答案的路上又前進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