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節”指的是那幾個節日?

古代傳統習俗“八節”淺談

枯木

“八節”指的是那幾個節日?

在民間,經常有

“四時八節”

一說,四時為

“春、夏、秋、冬”

,“ 八節”則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自然節氣上的八節,一種是民間習俗上的祭祀節氣,所指各不相同。

“八節”指的是那幾個節日?

自然節氣上的“八節”,早在商代時,就出現了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名稱,周代時,則出現了八個節氣名稱。現在記錄最早的文獻為我國最古老的天文學和數學著作

《周髀算經》

卷下:

“凡為八節二十四氣。”

。《周髀算經》的成書年代現在還有爭論,應該不遲於漢代,文章內容記載了西周初年周公旦和數學家商高的對話,其中提出最著名的為“勾三股四玄五”的

“勾股定律”

,遠比古希臘“幾何之父”歐幾里得的幾何理論要早幾個世紀。

“八節”指的是那幾個節日?

在三國時期東吳人趙爽註釋《周髀算經》時,對“八節”的註釋為:

“二至者,寒暑之極;二分者,陰陽之和;四立者,生長收藏之始;是為八節。”

“二至”

為夏至和冬至,

“二分”

為春分和秋分,

“四立”

為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因而,自然節氣的“八節”為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八節”指的是那幾個節日?

自然節氣“八節”作為“二十四節氣”的主要時令,在古代主要是作為農用節氣指導耕作。古代大多詩詞就是指的自然節氣,比如南北朝文學家庾信的《詠畫屏風詩》有

“三春冠蓋聚,八節管絃遊。”

詩句,唐代李商隱有

“四時當首夏,八節應條風。”

,詩僧寒山有

“四時周變易,八節急如流。”

等,都是指的自然節氣。

“八節”指的是那幾個節日?

而在傳統習俗上,“八節”則另有所指,說法也各不相同。傳統習俗“八節”的形成,歷經幾千年的演變,是中華儒釋道三教文化融合的標誌,約定俗成,一般來講主要有兩種說法。

“八節”指的是那幾個節日?

第一種

也是認知最為廣泛的,

“八節”

指的是

春節(歲首)、元宵節(上元節)、寒食節、端午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

這八節裡面,有自然節氣,有儒家文化形成的節氣,還有道家和佛家的節氣,相互融合而成。

“八節”指的是那幾個節日?

其中,

春節(正月初一)

古代稱為歲首、上日、元日、歲日、正日、元旦等,春節為民國後才有的名稱。春節為如今第一大傳統節日,始於上古曆法的夏曆,在漢代正式確立為元月初一。

元宵節(正月十五)

源自道教“三元”說法,到了唐代後又結合佛教的“燃燈敬佛”,從而形成元宵節。

寒食節(清明節前一天)

日期為冬至後105天,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晉國忠臣介子推而專門設立的,距今已有2655年的歷史,也是如今掃墓祭祀的最隆重的祭奠節日。

端午節(五月初五)

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而設立的。

中元節(七月十五)

源自道教,佛教稱之為“盂蘭節”,為超度亡靈的節日。

中秋節(八月十五)

為秋收祭祀月神的團圓節日。

重陽節(九月九)

為登高祈福的敬老節。

冬至

為傳統習俗“八節”裡面唯一一個自然節氣,俗稱“冬節”,形成於唐宋,為祭祀天地節日。

“八節”指的是那幾個節日?

第二種

為道教中的“八節”,分別為

“三元”

(正月十五為上元節,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十月十五為下元節),加上

五個臘日

(正月一日天臘,五月五日地臘,七月七日道德臘,十月一日民歲臘,十二月八日王侯臘),也稱為“八節”。其中,佛教稱七月十五為

“盂蘭節”

,正月初一為

“彌勒佛誕日”

,臘八節為

“釋迦如來成道日”

,也可以稱之為道家和佛家的融合八節。

“八節”指的是那幾個節日?

關於“八節”還起其他多種說法,比如有的認為是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有的則把“中元節”換成“乞巧節”,有的把“除夕”變為“春節”,有的把立夏去除,把“春節”和“除夕”都說成是八節之一,等等,諸多說法,各不相同。

“八節”指的是那幾個節日?

關於“八節”的說法不一,一則是歷史上並無關於傳統習俗“八節”的明確說法,再則是八節本來是由自然節氣演變而來,人們結合民間習俗,糅合儒家、道家、佛家文化,把一年之中的重大祭祀節日並立起來,其目的是繼承傳統文化,慎終追遠,從而經過漫長曆史演變而來,並且由於我國地域遼闊,各地風俗略有差異,因而形成對八節的認知差異造成的。

“八節”指的是那幾個節日?

然而,這裡想要指出的是,

“除夕”

列為八節之一似乎有點不妥,畢竟從傳統文化裡看,歲首為一年之首,當為第一大節日是毋庸置疑的,而把“春節”和“除夕”並列在一起,就更為牽強。按照傳統習俗和歷史影響,自然應該為首節為

“歲首”

,也就是春節,而除夕作為春節一部分,自然不應單列。

“八節”指的是那幾個節日?

還有一個比較常見的誤解,那就是清明節,

“清明”

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然而並非傳統習俗,真正春天掃墓祭祀的節日,應該為

“寒食節”

,在傳統

四大祭祀祖先節日

寒食節、中元節(鬼節)、寒衣節(十月初一)、臘祭

)之中,寒食節是祭祀最先最為隆重的,唐代詩人王泠然的詩詞《寒食篇》(節選)中就有:

“天運四時成一年,八節相迎儘可憐。秋貴重陽冬貴臘,不如寒食在春前。

禁火初從太原起,風俗流傳幾千祀。算取去年冬至時,一百五日今朝是。”

,說明早在唐代寒食節就比臘祭和重陽節都隆重。

“八節”指的是那幾個節日?

清明節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

,一直是指

踏青

的時節,一直到民國才被作為祭掃節日,主要是寒食需要計算日期,在冬至後105天,一般在清明節前一兩天,因此當時政府採用公曆,為了明確日期,也為了簡化,因此捨棄寒食而定清明,如今也就蕭規曹隨,其實在民間,老百姓還是比較認可寒食節的。因此正本清源,還是應該大力宣揚寒食節,畢竟寒食節承載的文化非清明可以替代。

“八節”指的是那幾個節日?

如上所述,雖然“八節”略有不同,然而可以確定的是,八節是民間重大祭祀的節日,是人們祈求神靈保佑,慎終追遠,希冀幸福平安的心靈寄託和精神皈依,也是傳統文化當中優秀的精神文化遺產和傳統美德,我們應當繼承併發揚光大之。

“八節”指的是那幾個節日?

2019/4/2榆木齋

“八節”指的是那幾個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