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之間講究平等,其實不難,體現在生活中的細節裡,父母請注意

大家好,我是漂凌育兒。

都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自認為是一個性格溫和的人,我身邊的朋友們,大多也如此。

她們和孩子間的交流,很多時候都是溫柔的,不強勢,也不太擺家長的架子。

她們很少說,“我是媽媽,你要聽我的”、“你是我兒子,我說了算”之類的話。

她們讀育兒書、學習如何養育孩子,試著做一個合格的媽媽(100分媽媽就算了,我們先追求做60分媽媽)。

儘管如此,她們很多時候也很困惑,都說要和孩子平等對話,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只是,具體到生活中,這個度要如何把握呢?怎麼做才能和孩子平等交流呢?

親子之間講究平等,其實不難,體現在生活中的細節裡,父母請注意

是的,我們追求平等的親子關係,絕不僅是喊喊口號罷了,而是要落實到實際行動中來。

親子之間講究平等,其實不難,體現在生活中的細節裡,父母請注意。

《兒童溝通心理學》中認為,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1、把孩子當成獨立的人來看

有位爸爸對兒子的行為頗有微詞,有了好吃的東西,兒子總喜歡分給姑姑,而忽視照顧他的奶奶。

爸爸覺得,老人照顧孩子很辛苦,兒子怎麼不知道把好吃的給老人吃呢,真是個白眼狼。

兒子也很委屈。一開始,他是想和奶奶分享的。但當他把好吃的遞給奶奶時,奶奶總是拒絕。

若兒子沒有主動先給奶奶,奶奶會跟他要,兒子看奶奶要了,也會給奶奶,誰知奶奶笑笑,還是拒絕,說她不吃,逗他玩呢。

這樣的時候多了,兒子就不把東西和奶奶分享了,因為知道她不吃。

親子之間講究平等,其實不難,體現在生活中的細節裡,父母請注意

姑姑就不同了,姑姑疼他,經常給他買東西,當他有了東西分給姑姑時,姑姑真誠地感謝他,並和他一起吃。

兒子自然願意把好吃的分享給姑姑了。

生活中,很多老人喜歡逗孩子,但其實有時候,有種逗孩子的行為是不妥的,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現,沒有把孩子當成平等的人來對待。

像上面的奶奶就是,孫子和他分享好吃的,她想吃就吃,不想吃就說不吃,可她的做法呢,不管她主動要,還是孩子主動給,她都不吃,這就把孩子搞懵了。

父母還要注意一些細節,比如,召開家庭會議時,記得叫上孩子,並傾聽孩子的意見;

想給孩子報培訓班,要徵得孩子的同意;

家務活兒,記得和孩子商量好,讓孩子參與進來,從小懂得承擔責任。

親子之間講究平等,其實不難,體現在生活中的細節裡,父母請注意

2、遇到事情和孩子商量

有的父母認為,孩子還小,有些事情跟他說也說不明白,所以他們會直接做決定。

其實不然,孩子雖然小,但父母直接做的決定,與孩子參與做的決定,其後果是不一樣的。

有位父親遇到了一件難事,他帶孩子回老家看望父母,卻被公司臨時通知,要提前回去加班。

原來他的打算是,自己先帶孩子在老家住一晚,妻子加班,要晚兩天才能過來。

計劃被打亂,這位父親當時的想法是,自己先回去,孩子跟著老人住,等著妻子來接孩子。

孩子從來沒有單獨在老家住過,他不確定這個方案是否可行,而且涉及到孩子,他不好直接拿主意。之前他們提過讓孩子自己在老家,孩子說什麼也不同意。

親子之間講究平等,其實不難,體現在生活中的細節裡,父母請注意

於是,他把自己面臨的困境告訴了孩子,讓孩子想想看他們應該怎麼辦。沒想到,孩子輕鬆地說,這有什麼,爸爸你自己走吧,我在奶奶家住幾天,等著媽媽。

這位父親驚呆了,沒想到事情就這樣輕鬆地解決了

是的,孩子被動地接受父母的安排,與孩子主動參與進來想辦法,其結果是完全不同的。

親子之間講究平等,其實不難,體現在生活中的細節裡,父母請注意

3、真誠地向孩子承認錯誤

父母不是完人,也有犯錯的時候。做錯了事,就要道歉,父母也一樣。而且,向孩子道歉也是如此。

曾經看過一部電視劇,裡面有一幕讓我很感慨。

父親冤枉了小兒子,大兒子說他應該向弟弟道歉。父親有架子,拉不下臉面。考慮再三,他還是拉不下面子,而是彆扭地問小兒子,有什麼心願可以提出來,他可以答應他一個條件。

向孩子道歉,真的很難嗎?

貌似這是很多父母的通病,不願意向孩子道歉,甚至借題發揮,指責孩子。

其實,父母若犯錯後,能真誠地向孩子道歉,這就是把孩子放在平等的地位。而且這樣做,也給孩子傳遞一種父母知錯能改的品德。

親子之間講究平等,其實不難,體現在生活中的細節裡,父母請注意

父母和孩子之間想實現平等,其實並不難。

平等地對孩子,是既不溺愛孩子,把孩子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也不讓孩子處處受父母的管制,沒有話語權,失去自由。

在平等的親子關係中,父母和孩子既擁有自由,又互相關愛。

願我們都能和孩子平等相處。

和父母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