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銀壺的工藝,你知道哪些?

隨著大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金銀器備受喜愛,人們開始選擇用銀壺煮水泡茶。

銀壺自古以來便是一種身份的象徵,我國使用銀壺可以追溯到戰國以前,興盛於唐宋,歷代均奉行“煮水以銀壺為貴,泡茶以銀壺為尊”的觀念。

自古茶器不分家,隨著茶文化盛行,生活品質的提高,銀壺已經成為一種時尚、送禮等健康家用的好選擇。

一些茶友剛接觸銀壺,對手工銀壺製作工藝不太瞭解,看見銀壺壺身有白色的,亮色的,做舊黑色的,還有一些金色,甚至上面還有雕刻,心裡就有疑問:這些壺是純銀的嗎?同樣的銀料,為什麼打出來的銀壺會有這麼多種款式?

其實這就是純手工銀壺的製作工藝了,今天這篇文,小編就帶大家瞭解一下銀壺的六種製作工藝。

關於銀壺的工藝,你知道哪些?

小笠銀器 純手工錘紋提樑壺

一、錘紋工藝

手工錘紋

“手落為一錘,四錘成一紋。”歷經手工萬次錘鍊,才能成就一把錘紋銀壺,其古樸氣韻不俗。加之古美色工藝處理,古韻十足,每一處紋路都展現著手作的魅力。

打壺形的過程中留下來的錘紋,也就是塑形過程中留下來的錘紋。很多人都誤以為這類銀壺簡單。其實,以錘打紋為裝飾的手工銀壺,我們拿在手裡,會發現,這些錘紋看似隨意排列,其實從不同角度看,壺身的光感很有層次。這就靠匠人長期打製的手感和力度拿捏。

每一道錘紋,都是匠人手工上萬次錘打過程的記錄。一錘一打之間,呈現出千變萬化的風格,如阡陌縱橫的田野,如風吹荷塘的漣漪,隨意自然。

注:錘紋起源於唐代金銀器與佛造像的錘揲工藝,傳至日本後改稱為錘紋工藝,被髮揚且沿用至今。

關於銀壺的工藝,你知道哪些?

小笠銀器 純手工棗型鏨刻山水提樑壺

二、鏡面工藝

什麼是鏡面銀壺?

為了區分壺身和有錘紋的銀壺相區分,有人將鏡面銀壺叫做“光面銀壺”。跟那些有錘紋的銀壺相比,鏡面銀壺,工藝上多了一道拋光工藝。在審美上也是更豐富一些,因為鏡面銀壺看起來很敞亮,靜謐,在一些壺友圈裡很受歡迎。

鏡面銀壺分類

區域性鏡面、壺身整體鏡面

區域性鏡面:具體到手工銀壺的製作,鏡面拋光工藝,有些是應用於銀壺區域性。比如壺蓋,這些拋光的部位跟壺身錘紋搭配,一 明一暗。

壺身全壺鏡面:一類是整體拋光沒有任何紋飾;另一類就是,在鏡面的基礎上,工匠師傅會新增一些紋飾點綴。這款壺就是在鏡面壺身基礎上鏨刻文字。

鏡面銀壺能看出來手工痕跡麼?

很多人剛剛開始接觸銀壺時,看壺身光面,覺得沒有手工打製的痕 跡,就覺得不是手工銀壺。其實,不管是哪種型別的銀壺都是有痕跡的。

在銀壺塑性的階段,匠人不停地捶打塑形,壺胚上都會有錘紋印子,雖然經過拋光之後,看起來是光滑的沒有錘紋但是壺裡面還是能看見捶打的痕跡的。

關於銀壺的工藝,你知道哪些?

小笠銀器 純手工燻銀龍紋提樑壺

三、燻銀工藝

什麼是燻銀?

燻銀工藝有兩種說法,一種指的是純銀做舊,是加工銀器的一種方法;還有一種就是指在鍍銀上做工藝,讓鍍銀有保護層,不容易脫落。

燻銀是怎麼做的?

燻銀工藝也稱為古美色工藝,他是利用銀的氧化(變黑)特徵,燻銀是用硫磺燻過後,再用錫使銀器表層變黑,然後進行表面打磨凸起部分重現光澤,而凹陷部分則保留了燻銀後的黑色。這樣,就可以為器物增添顏色的變化,更能突出銀壺表面圖案的立體感。避免日後自然氧化的不均勻,使之擁有古典的懷舊氣息且能夠有效組織的自然氧化低調不張揚、奢華大氣。

燻銀有什麼好處?

以為器物增添顏色的變化更能突出銀壺表面圖案的立體感,避免日後自然氧化的不均勻,使之擁有古典的懷舊氣息且能夠有效組織銀的自然氧化低調不張揚、華而不奢燻銀技藝。從日本古代沿用至今在傳統銀器製作中經常可以看到。

銀壺做舊對身體是否有害?

有的壺友會問,銀壺燻銀做舊以後煮水泡茶對人的身體是否有危害,其實這個是完全不用擔心的,燻銀做舊的銀壺對身體是沒有危害的,銀壺做舊只是針對表面緊以奈米計算的厚度非常的薄,也可以說是一種化學鈍化相當於一層保護層,極為穩定。

所以說,燻銀只是銀壺製作過程中的一種工藝,並不會對人體產生傷害,更不會影響銀壺本身的作用。

銀壺的做舊原理很簡單,就是加速銀的硫化過程一般情況下,銀主要是與空氣中的硫化氫產生硫化銀,先變黃然後再變黑。目前所知最好的加速銀硫化的方法是用硫磺皂,這個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都會用到的東西,對人體是沒有危害的,這也說明了,銀壺做舊並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關於銀壺的工藝,你知道哪些?

小笠銀器 鎏金雙獅銀壺

四、鎏金工藝

什麼是鎏金?

鎏金,我國傳承兩千多年的金屬工藝裝飾技法之一,主要是將金和水銀混合成“金貢齊”,塗抹在器物表面,然後加熱使水銀蒸發,使金附著在器面不脫,用於提高器物的光亮性和色澤度,從而增強金銀銅器的觀賞效果。

鎏金工藝歷史

鎏金技術始於春秋戰國時代,那時,青銅鎏金技術已相當成熟。但鎏金技術的記載,最早要追溯到梁代,梁代陶弘景曾曰“水銀,消化金銀使成泥,人以鍍物是也”;

兩漢時期,鎏金技術達到頂峰,應用最為普遍,鎏金工藝與鎏銀、鑲嵌工藝相結合,集多種裝飾工藝於一體,鎏金器物華貴璀璨,經久不退;

唐代,鎏金技術先後被稱為黃金塗、金黃塗、金塗、塗金、鍍金,稱謂不同,工藝實則一致;到宋朝,才正式有了“鎏金”這一說法。至80年代,海外藝術品市場掀起一股鎏金熱。此後,鎏金技術廣泛應用到金銀首飾,器物裝飾。

銀壺鎏金需要用“塗金棍”(銅製,將其一端打扁後用酸梅湯塗抹浸入汞內,多次反覆,讓其沾上一層汞,晾乾即可)蘸金泥與鹽,礬的混合液,然後均勻的地抹在銀壺表面,邊抹邊推壓,以此來保證金屬組織細密,牢固的粘附在銀壺表面。

但銀壺整體鎏金比較複雜,加上鎏金工藝費時費力,花費的時間要比打製銀片還要長,所以匠人很少做銀壺整體鎏金,一般是區域性鎏金,一片潔光中映襯著金燦燦的黃,奪人眼球,例如壺鈕,壺把,壺嘴鎏金。

鎏金的步驟

1、 仿“金棍”。預備一根銅棍,將前端打扁,略翹起,沾上水銀,晾乾即成“金棍”。

2、煞金。即溶解黃金,用水銀溶解。待金溶解後,倒入冷水盆中,使之成為稠泥狀,叫做“金泥”

3、 抹金,即在器物上塗抹金泥。

4、開金。將燒紅的無煙木炭放在變形的鐵絲籠中,用金屬棍挑著,圍著抹金的地方烤,以蒸發金泥中的水銀,使黃金緊貼器物表面。

5、壓光。用瑪瑙或硬度達到七八度的玉石做成的壓子在鍍金面反覆磨壓,把鍍金壓平,用以加固和光亮。

關於銀壺的工藝,你知道哪些?

小笠銀器 純銀鏨刻雙龍戲珠提樑壺

五、鏨刻工藝

為什麼不是雕刻是鏨刻?

與木雕等其他雕刻不同的是,銀器鏨刻是按壓式,一般是先用鏨子鏨出大致圖形,再把空餘地方用平鏨踩平,而其他工藝是將多餘的部分刨出來,靈活運用,就成了可以在金屬上雕刻的筆,鏨刻出無數精美的傳統圖案。

鏨刻紋,在銀壺款式上比較常見。有些銀壺只鏨紋,有些銀壺只鏨花,有的兩者花紋兼有。在這裡,需要說明的是,鏨花與鏨紋兩種紋飾都有的銀壺,通常都是鏨花之後,再進行鏨紋,這種兩類錘紋都有的銀壺,一來需要銀壺匠人對鏨花與鏨紋的排列心中有數,二來需要銀壺匠人有足夠的細心耐心,避免鏨紋的時候,破壞鏨花紋飾。

鏨刻分類

陰鏨:陰鏨就是很原始的工藝表現手法,也叫平雕,鏨刻出圖案輪廓表面紋理,鏨的是花紋本身,線條簡潔明瞭。

陽鏨:也稱浮雕,也分為深浮雕,淺浮雕,是把圖案紋理凸出飾物表面,呈現立體感,觸感明顯,鏨去的是花紋外的餘料,把多餘的部分踩平。

鏤空鏨:鏤空是鏨刻藝術中一種常見的表現手法,在片或胎型上鏨出花紋後,再順花紋邊緣先鏨刻,鏨刻時要鏨掉設計中不需要的多餘部分,形成透空的紋樣,在銀壺上所用較少,一般在茶配件、擺件等作品上展現。

鏨刻基本技法

1、勾:是在光面銀胎上用各種彎度的勾來鏨,勾勒出基本圖樣,一般紋樣的線條彎度就是勾鏨的弧度,勾一般在光面銀胎的正面操作。

2、落:把鏨好的基礎紋樣中不需要凸起的地方用沙地鏨壓下去,圖案出現基本層次。落也一般是在光面銀胎的正面操作完成。

3、串:在基礎紋樣中凸度不夠的地方,用面積大小不同的圓頭點鏨,從素胎的背面鏨,直到達到要求的高度,串是在銀胎的背面操作。

4、臺:按產品要求選用相同的“楦”,把料片鋪在“楦”上,用不同的錘子把片材敲打成“楦”形,也就是模型,一般來說用得較少。

5、採:用方的、圓的、大小面積不同的採鏨,把紋樣表面不需要的部分處理平整光滑。

6、絲:用組絲鏨把紋樣的線條處理清晰,使圖案絲部分更加細緻均勻,錦上添花。

7、戧(qiang):也稱之為刻,利用戧刻出的紋飾呈淺浮雕的效果,表現明與暗,對比強烈,藝術感染力強,這技法相對較難。

鏨刻主要是看鏨刀的功夫和手指技巧的變化運用,指力、腕力、腰力及運氣達到為一體(俗稱“三力一氣”) 形成行雲流水的操作過程。通常因不同藝人指法技巧的差異,鏨刻出的每件圖紋均不相同,就算是同一個師傅也會有所不同,這也是手工鏨刻工藝的獨特之處。

關於銀壺的工藝,你知道哪些?

小笠銀器 銅包銀葫蘆鏨刻秋葉

六、銅包銀工藝

什麼是銅包銀?

銅包銀壺,顧名思義,就是一張銅板包上銀板捶打成型的銀壺。

純銅是柔軟的金屬,表面剛切開時為紅橙色帶金屬光澤、延展性好、導熱性很好。

純銀有很高的延展性,因此可以碾壓成只有0。00003釐米厚的透明箔,1克重的銀粒就可以拉成約兩公里長的細絲。銀的導熱性和導電性在金屬中名列前茅。

在金屬週期表中純銅的柔軟性和延展性最接近純銀,兩種金屬在導熱和導電效能中十分接近。在茶道中對茶湯的提升也很相似。但是特別相似的兩種金屬在製作成一把壺的時候難度卻很大,尤其是捶打一把銅壺比捶打一把銀壺難度要大,畢竟純銅相對純銀還是比較硬的。

銅包銀製作

打一把銀壺,從熔銀、鍛打、剪圓,到鏨刻、打磨……如果一個匠人一天花費10餘個小時的時間來錘打,根據工藝複雜程度,那大概需要10天-20天的時間才能完成一把壺的製作,歷經數十次以上的高溫錘鍊,經過7萬餘次到10萬次的錘打,而完整打造一把打銅包銀則要花多一倍的工夫,不僅需要工匠具備相當熟練的工藝,還必須要有長期審美的養成。

製作銅包銀壺,工藝更是難上加難。日本和中國能製作銅包銀壺的金工大師實際上寥寥無幾。銅包銀壺完完整整的做出成型一把壺,得經過無數次捶打、淬火。首先在一張銅板包上一張銀板捶打成型的銀壺。由於兩種金屬的延展性不同,要恰到好處的讓銅片和銀片融合,讓每種成分不過多也不過少,需要將其錘打到完全貼合,縫隙為零。

此外,作為“一體壺”,除了把手與壺蓋,壺嘴也需要與壺身一張打出來,純粹用小錘敲打,工藝難上加難,十分考驗匠人的手工技藝。

成品銅包銀壺因結合了銀的柔亮銅的古樸,內外有強烈的對比,再鏨刻上精美的紋飾或文字,在壺身、壺蓋、提樑上加以點綴如翡翠、檀木、鐵藝等裝飾,做出以後非常漂亮,深受廣大茶友喜愛。

這種高難度做工的銅包銀壺本身就是一件工藝佳品,也必然是一件藝術品。做工之複雜、產量之低,是銀壺之最。隨著時光的流逝,這種技術很可能會消失,現存的銅包銀壺隨著歷史的發展就會越來越有藝術價值。

關於銀壺的工藝,你知道哪些?

茶滋於水,水藉乎器,湯成於火四者相須,缺一則廢品茗,不僅為品,也是茶人與茶之間的一次對話。唯有對每一個環節都十分用心,才能煮出一杯“剛剛好”。而此刻,你的山水之情,是否也剛剛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