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作為一代明君,為何要殺白起?真的是因為范雎的讒言嗎?

其實秦昭襄王要殺白起,

最主要的原因在於白起抗命,不願意率軍攻打趙國。

而且戰事的程序和白起的預測幾乎一模一樣,秦昭襄王,為了自己的面子,對這位秦軍的擎天玉柱起了殺心。

而范雎的話,只不過是一個催化劑而已,有沒有范雎的讒言,都不能改變白起將要被秦昭襄王處死的命運。

秦昭襄王作為一代明君,為何要殺白起?真的是因為范雎的讒言嗎?

白起作為戰國時代第一名將,人生最成功的一場戰役,就是秦趙長平之戰。在此戰役中,秦軍擊潰43萬趙軍,極大的打擊了趙軍的有生力量。如果當時秦軍能夠一鼓作氣進攻趙國的首都邯鄲,以秦軍當時的士氣戰鬥力,面對已經喪失勇氣,缺乏訓練的趙軍,完全有一戰而勝之的能力。

邯鄲陷落,縱然趙國不一定滅亡,但是從此趙國將一蹶不振,不再具備和秦國爭天下的實力。白起看準這個時機,多次上書秦昭襄王要求繼續進軍,可是沒有被秦昭襄王採納。

對於如此痛失好局的情況,白起心中一直耿耿於懷。

要說不知道這個秦昭襄王怎麼想的,長平之戰,

他沒有趁勝追擊,給了秦國最強大的敵人趙國喘息之機。

趙國趁勢將另一隻強大的邊軍,調入邯鄲拱衛首都。由於這支軍隊,在長平之戰中,再加上得知秦軍坑殺趙卒40幾萬的惡行,沒有參戰,他們計程車氣非常高昂,卯足了勁要和秦國人一決雌雄。

秦昭襄王作為一代明君,為何要殺白起?真的是因為范雎的讒言嗎?

在這種情況下,秦昭襄王居然打算進攻邯鄲,滅亡趙國。很顯然,這不是最好的時機。要知道,由於趙國一下子損失了40多萬精兵,這件事情天下震動,山東五國都深怕秦國此番滅了趙國,將矛頭指向自己,他們決定紛紛派出大軍援助趙國。

在這樣的情況下,秦國進攻趙國想要取得勝利,已是千難萬難。所以當秦王請白起出戰時,白起一開始是拒絕的。秦王看白起不願意出戰,心中大怒,難道死了張屠夫,老子就得吃拜毛豬?

秦昭襄王作為一代明君,為何要殺白起?真的是因為范雎的讒言嗎?

於是就派遣了另外一位將軍,率軍進攻趙國。可是天不遂人意,以往戰無不勝的秦軍,竟然在戰場上吃了癟。

在以趙國為首的多國部隊的打擊之下,秦軍陷入了苦戰,戰場形勢極為不利。

在這個緊要關頭,秦王又想起了大秦戰神白起。可是白起仍然不願意去邯鄲,指揮秦軍作戰,還說大王不聽我的,你看怎麼樣,讓我說中了吧?

扎心了,太扎心了!

秦王大怒,強令白起出戰,將白起的武安君爵位革除,從秦軍的統帥降為小兵,還不解氣,最後將秦軍的一代戰神白起賜死。

結果這場遲來的邯鄲之戰,秦軍主力被擊潰,以信陵君為首的多國部隊,成功的將秦軍壓制在了函谷關之內。

白起的死亡,在於他是一個純粹的軍人,他有很高的智商,但情商卻不高。如果他能委婉地表達出他的意見,或許就能避過這一劫。

秦昭襄王作為一代明君,為何要殺白起?真的是因為范雎的讒言嗎?

而作為秦昭襄王老王暮政,難免有昏聵之舉。

隨著白起屢建奇功,他對白起的忌憚多於信任,面對一個屢建奇功,卻又有些不怎麼聽話的大將,作為王者,很難不心存芥蒂。

尤其是在秦軍作戰不利,白起又是埋怨,又是看笑話的表現,讓他給極其不爽,這才讓他動了殺心。所以無論有沒有范雎的話,白起都難逃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