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成就統一大業,這六世有什麼功績?一文說清楚

賈誼《過秦論》: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漢朝著名政論家賈誼在《過秦論》中評論了秦朝的功與過,曾經提到過秦始皇利用並發展秦國六世遺留下來的功業,用武力來統治各國,吞併了東周與西周,消滅了各個諸侯國,登上皇帝的寶座來統治天下,用嚴酷的刑罰來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風震懾四海。

賈誼文中的六世指的是秦始皇之前的六位秦王,分別是: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那麼秦始皇之前的這六位秦王都有什麼功績?

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成就統一大業,這六世有什麼功績?一文說清楚

秦並六國

1、秦孝公-開創秦國富強之路

秦孝公重用商鞅變法成功讓秦國走上富強的道路,是秦國能夠統一六國的根本保證,戰國時期的變法非常多,但凡強一點的諸侯國都想透過變法讓國家強大,從而在諸侯爭霸中能夠保持不敗之地,但從來沒有一個國家變像秦孝公這麼堅決、徹底。

戰國時期著名的變法除了商鞅變法之外,還有李悝變法、申不害變法、鄒忌變法、吳起變法,李悝變法是戰國最早的變法,一度讓魏國成為戰國首強,但在經歷幾代魏王之後,變法基本上失去了意義,不能徹底執行。

申不害變法主要強調國君的權術和對官吏的控制,稱為改革更合理,鄒忌的變法治標不治本,作用不大,吳起的變法處處受到壓制,而且支援的變法的國君一死,吳起就死於非命,變法不徹底。

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成就統一大業,這六世有什麼功績?一文說清楚

秦孝公重用商鞅變法

相比較於商鞅在秦國的變法,唯有商鞅變法最徹底,觸及到最根本的問題,就是獎勵軍功與鼓勵種糧,打破了世襲世祿制,商鞅變法之所以能夠成功,靠的就是秦孝公堅持不懈的支援,哪怕是自己兒子犯了法,也會與庶民同罪,形成一種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氛圍,解決了變法中遇到的障礙。

秦孝公是商鞅變法背後的強大支持者,他把所有的權力下放給商鞅,自己做商鞅背後的人,讓商鞅能夠全身心投入變法,這是非常重要的。

秦孝公最重要的功績主要就是:重用商鞅、支援變法,開創了秦國富強之路

。沒有秦孝公,秦國不可能走上富強之路,如果說商鞅是千里馬,那秦孝公就是伯樂,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人才固然重要,能夠正確重用人才的伯樂顯然更重要。

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成就統一大業,這六世有什麼功績?一文說清楚

商鞅變法是秦國富國強兵的基礎

秦孝公在位時不僅僅只有變法,而且透過重用商鞅變法,讓秦國奪回了被魏國佔領的河西之地,一舉改變了秦國對魏國的頹廢之勢,有了河西之地,秦國就有了東出函谷關的橋頭堡,這是秦國強大的基礎之一。

2、秦惠文王-東出函谷、南滅巴蜀、西討義渠

秦惠文王也是秦國曆史上非常英明的君主,他殺了商鞅卻沒有廢除變法,這是非常難得的,秦惠文王看到了商鞅變法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殺商鞅只是為了樹立權威和鞏固地位,維持變法才是秦國繼續強大的理由。

如果秦惠文王廢除了變法,也就不可能有後來秦始皇統一天下,維持正確法制的推行是秦惠文王的功績之一,能夠重用人才則是秦惠文王的另一個功績,至於秦惠文王最大的功績則有三條,分別是:

東出函谷、南滅巴蜀、西討義渠

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成就統一大業,這六世有什麼功績?一文說清楚

秦惠文王

秦國一直有問鼎中原的野心,而秦國地處西部邊陲,想要問鼎力中原,首先就要東出函谷,函谷關以東是東方六國,函谷關以西是秦國,秦國統一天下的過程就是不斷地東進,秦惠文王時期,數次擊敗魏國,奪取了魏國的河東之地,為秦國東進建立了橋頭堡。

秦惠文王的另一大功績就是南滅巴蜀,這是有戰略性眼光的,秦國依靠關中之地崛起,但是光有關中之地,秦國並不具備統一天下的條件,拿了巴蜀,有了穩定的大後方和糧倉,才讓秦國在與東方六國的戰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巴蜀就是今天的四川平地,這個地方在秦之前是相對獨立與封閉的,在東進與南進的戰略路線之爭中,張儀建議東進攻打韓國,司馬錯建議南下攻滅巴蜀,秦惠文王選擇了司馬錯的建議,後來證明這是相當正確的,有了巴蜀,秦國再也不缺糧了。

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成就統一大業,這六世有什麼功績?一文說清楚

秦並巴蜀

秦惠文王的第三個功績就是西討義渠,義渠是秦國的死敵,是戎人建立政權,秦惠文王在位期間,攻佔了義渠的25個城池以及大量優質的牧場,解除了來自西邊的威脅,讓秦國能夠騰出手來對付東方六國。

3、秦武王-伐宜陽、定三川

秦武王是秦國曆史上個人武力最強的國君,正因為他武藝高強、力氣頗大,所以特別喜歡大力士,喜歡比武舉鼎,但這並不妨礙秦武王為秦國攻城略地,秦武王一生中最大的功績就是:

伐宜陽、定三川,打通了通向東周的道路

春秋戰國時期,周王室的存在感很低,而且其國土被三晉包圍,其他諸侯國想對周王室不利,就得先打敗韓、趙、魏,秦武王是秦國曆史上第一個打通連線秦國與東周道路的國君,他雖然好武,卻重用了甘茂攻下了宜陽,他驅逐了張儀,一心想要東出函谷關,問鼎中原,結果卻因為在周王室舉鼎而死。

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成就統一大業,這六世有什麼功績?一文說清楚

秦武王舉鼎

秦武王攻下宜陽的意義重大,秦國從此開始不僅能夠東進,而且已經把東進的步伐邁入了中原腹地,為後來的秦昭襄王蠶食韓、趙、魏打下了基礎,中原腹地從此成為秦軍征戰的主戰場,直到秦國統一天下。

4、秦昭襄王-弱楚、滅周、蠶食韓趙魏

秦昭襄王是秦國曆史上壽命最長和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很多時候活得長也是一種優勢,秦昭襄王在位期間,是秦國對外擴張最積極的時期,對外戰爭最慘烈的時候。

秦昭襄王靠連橫拉攏楚國,破解了東方六國的合縱,然後又聯合韓、趙、魏攻打楚國,佔領了楚國的河南地,秦昭襄王借結盟扣押並軟禁了楚懷王,直到楚懷王去世,楚國在秦國一系列軍事與政治雙重打擊之下,開始衰弱。

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成就統一大業,這六世有什麼功績?一文說清楚

秦昭襄王

伊闕之戰,秦將白起斬殺24萬魏韓聯軍,並且俘虜了聯軍統帥公孫喜,鄢郢之戰,秦將白起攻破了楚國都城,斬首不計其數,長平之戰,秦軍坑殺45萬趙國士兵,幾乎消滅了所有趙國的青壯年,僅此三戰,就打得楚、韓、趙、魏潰不成軍,割地賠償。

秦國還參與了五國伐齊,幾乎滅亡了齊國,除了燕國之外,秦昭襄王幾乎把所有的中原強大諸侯國虐了一遍,秦昭襄王在位期間還滅亡了東周公國。

秦昭襄王一生最大的功績就是:弱楚、滅周、蠶食韓、趙、魏,秦國把所有強大的諸侯國都打趴下了,除非東方六國合縱,否則任何一個或幾個諸侯國都不是秦國的對手,而這一切都是在秦昭襄王在位時期發生。

秦昭襄王時期也是戰爭最慘烈的時候,他重用名將白起,用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的方法不斷消耗東方六國,六國弱了,秦國自然強大了,為後來秦國統一天下立下了最大的基礎。

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成就統一大業,這六世有什麼功績?一文說清楚

秦昭襄王四處出戰

5、秦孝文王-慧眼識子楚

秦孝文王是秦國曆史上最悲催的國君,秦昭襄王去世後,秦孝文王為其父守孝一年,一年期滿後,正式即位為國君,結果在位僅三天就因病去世了。

因為秦昭襄王的長壽,所以他的兒子秦孝文王在位時期很短,準確地說,秦孝文王在位就是一年零三天,他在位時期最大的功績就是慧眼識子楚,子楚就是異人,秦始皇的父親,子楚得到呂不韋的協助,透過華陽夫人說動了秦孝文王立子楚為繼承人。

秦孝文王在歷史上的事蹟並不多,可圈可點的就是慧眼識子楚,他可有20多個兒子,偏偏就立了子楚為繼承人,這其中固然有呂不韋的打點,但真正決定此事的只能是秦孝文王,他並非昏庸之主,立了子楚,才有秦始皇的後來。

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成就統一大業,這六世有什麼功績?一文說清楚

秦孝文王

6、秦莊襄王-結盟呂不韋登王位、攻滅東周國留其祀

秦莊襄王就是秦始皇的父親子楚,他的一生可是個傳奇,在20多個兄弟之中,子楚脫穎而出,這背後有很多的故事,子楚與呂不韋之間的結盟是他成功的關鍵,憑藉一系列政治操作,一個普通的公子一躍成為秦國國君。

秦莊襄王35歲去世,在位時間僅三年,在位期間大權都交給了呂不韋,呂不韋是戰國時期少有的奇才,秦莊襄王當然也不弱,雙方的聯盟對戰國晚期的政治走向都產生了影響,也對中國歷史產生了影響。

秦莊襄王最大的功績就是攻滅了東周國,並在韓國舊地設定了三川郡,秦國直接管轄的土地再也不是關中和巴蜀了,而是延伸到中原一帶,三川郡成為秦國統一天下的橋頭堡,為後來的秦始皇統一天下又打下了基礎。

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成就統一大業,這六世有什麼功績?一文說清楚

秦莊襄王

秦孝公打下了富國強兵的基礎,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四處出擊,四處蠶食其他諸侯國的城池、土地、人口,秦孝文王、秦莊襄王兩位守成之君,中規中矩,沒有犯大的錯誤,也沒有太大的建樹,只因為壽命都不長,前人積累的功績給了秦始皇統一天下的實力,透過秦始皇正確的用人、戰略規劃之下,秦並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