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遠之戰究竟該不該打?這兩個人早已給出了答案!

既然袁崇煥在寧遠之戰中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那所討論的問題就變成了寧遠之戰究竟該不該打?為什麼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呢?主要是因為明末的財政對遼事已經愈發地無能為力,把官兵人民糧草全部收縮排山海關關城之內,可以省錢,同時努爾哈赤當時的實力想攻破山海關,那也只能是個夢想。

寧遠之戰究竟該不該打?這兩個人早已給出了答案!

明軍。

但事實上呢?遼東丟得嗎?丟不得!

寧遠之戰究竟該不該打?這兩個人早已給出了答案!

佛朗機炮。

把遼東整個丟掉,把官兵軍民糧草全放在關內,這種思路無疑就是把整個明清戰局的走向全部寄希望於後金內部問題。但事實上,在寧遠之戰後,後金政權已經開始覬覦山海關後的土地和“

明天啟帝之寶貝、財帛

”了。如果放任努爾哈赤一口吞掉整個遼東,明朝現有的水上優勢以及火器優勢會隨著時間而逐漸被抵消掉,佔據了整個遼東就會擁有更充沛的人力和物力。而一旦後金整合了遼東,擁有了更強的實力,

那長城將處處是突破口

,具體會發生什麼事可以參考崇禎年間清軍突破長城。

寧遠之戰究竟該不該打?這兩個人早已給出了答案!

後金軍。

同時,在當年,放棄關外的所有土地並不是一個為大多數人認同的選項。即使是“

其意即守關亦非所樂,勢 不得不守,而又恥於蒞關無 所為

”的《三朝遼事實錄》的作者,新任的遼東經略王在晉也知道僅僅防守山海關是不夠的,於是他在山海關外八里又築了新城。天啟二年六月二十六日,天啟皇帝的老師,東閣大學士掌兵部事加封太子太保孫承宗來到了山海關。

寧遠之戰究竟該不該打?這兩個人早已給出了答案!

孫承宗是天啟皇帝的老師。

寧遠之戰究竟該不該打?這兩個人早已給出了答案!

明軍。

為什麼這麼大的官要親自來到遼東前線視察呢。廣寧失守之後,熊廷弼和王化貞回京之後就被抓了,王在晉接任遼東經略,在山海關之外的八里鋪築城,因此王在晉和監軍道閻鳴泰、寧前道袁崇煥等人發生爭執,雙方爭執不下,孫承宗便親自來到遼東前線調查之。

寧遠之戰究竟該不該打?這兩個人早已給出了答案!

後金軍。

六月二十六日,孫承宗到達山海關,在山海關和八里鋪之間巡查了一圈,和王再進展開了對話,王在晉準備以四萬人守衛八里鋪,孫承宗問“

使其不守,則四萬人盡以委之虜乎?抑開內關人乎?

”假設這四萬人擋不住後金軍,你王在晉是準備看著這四萬人損失乾淨,還是開啟關城放這些人進來呢?王在晉回答道“

“三道關可入也

”,所謂三道關就是三道關長城,在山海關關城以西,孫承宗責問道:“

如此則戎至,人思逃如故也,又安用重關? ”

要是這麼辦等到打仗了,你的四萬守軍人人想著提前開溜,守衛八里鋪又有什麼意義?王在晉只能回答道:

“當為三堡于山,以貯潰者”

在山上修三座堡壘接應潰敗的軍隊,孫承宗又責問道:

“如此又安用重關?!”

總的來說,王在晉的八里鋪顯得毫無意義。

寧遠之戰究竟該不該打?這兩個人早已給出了答案!

明軍。

孫承宗不想繼續理他了,準備親自騎馬到寧遠,王在晉以及在場的監軍張應吾、邢慎言嚇了一大跳,拼命阻止孫承宗“

出關一步,皆西虜矣。前哨將左輔名駐中前,實身在八里鋪;關以東寧遠以西,五城二十七堡,止此一城.一堡耳。鋪故無恙,中前城亦前棄而近緝之,僅兩破扉耳。脫元老出必不虞,主兵者何以報明天子,唯有伏劍死耳!

”總結起來一句話就是,您老人家要是出什麼問題,我們這些人怎麼向皇上交代呢?只能自刎謝罪了。在王、張、邢三人的苦勸之下,孫承宗只在中前所轉了一圈,並沒有去寧遠。後來,孫承宗上疏,把王在晉調到南京做兵部尚書去了,實際上就是去養老了。

寧遠之戰究竟該不該打?這兩個人早已給出了答案!

攻城的後金軍。

孫承宗認為“

方今關門於遼左,特隔一垣;而神京去關門七百里,非有名山大川之限。是天下安危,繫於一垣。即有沉雄之將,驍捷之兵,尚是以人為金湯。而況將不必沉雄,兵不必驍捷,何能倚金湯於人?今天下戒劉、杜之浪戰;而未察遼、廣之坐守。言守者,料於不敢為戰,而未必真見。其所以為守,假令無遼左而神京可安也,臣何敢侈談於榆關之外;不知失遼左必不能守榆關,失覺華、寧遠必不能守遼左

”榆關就是山海關,放棄寧遠,放棄整個遼西走廊,就等於是把大明天下的安危寄希望於一堵單薄的城牆:山海關固然堅不可摧,那河北一帶呢?山西一帶呢?

放棄了遼西,固然省下了一大筆軍費,後金進攻山海關,或者是直接襲擊明朝脆弱的北方防線,為了應對這個,明朝還是要支付數額巨大的軍費。

寧遠之戰究竟該不該打?這兩個人早已給出了答案!

明軍。

但如果按照明實錄的說法,在廣寧失守之後王在晉其實也並不打算放棄寧遠“

總理三部軍需侍郎王在晉言:去歲遼瀋陸沉,容逃兵入關後,議守河西,紛紛招募費百萬安家糧餉,又有沿途搶劫要挾鼓譟靡所不有,海內騷然,人心思亂,釀成川蜀之變。今聞劉渠潰兵及流民叩關而呼者二三萬,倘一開關放進則廣寧右屯處處思逃矣。然閉關以拒斷其歸路勢必降奴,不可無處之之法。今寧前兵少或擇其精壯者俾守寧遠,前屯或關外羅城中尚可容納,暫時安頓,聽行邊樞臣及薊鎮督臣從長計處,仍嚴行各口毋容潛入嚴查奸細,禁惑眾謠言,以奠安中外今日之急務也

”。

寧遠之戰究竟該不該打?這兩個人早已給出了答案!

明朝邊軍。

寧遠之戰究竟該不該打?這兩個人早已給出了答案!

長城。

到二月份,他又上疏說“

按臣以抱疾先進關矣,經臣率潰兵流民繼進關矣,潰兵數萬流民數萬蜂擁中豈無奸細?今惟以盤詰奸細,嚴守關門為第一著,以挑選潰兵安撫流民為第二著,至於防守京城、操練兵卒、分佈營屯、整頓器具、慰安民心皆當急

”同月,又上疏“

自鎮武師潰,人盡以守關為急,著不知守關必外有城郭為藩籬,營屯為犄角,有烽堠以嚴瞭望,有哨探以通訊息。關門以外尚為我地乃可容佈置耳,今且扃關固守,賊至而我不知,賊去而我不躡,如此而謂關之可守不敢必也!昨聞撫臣王化貞尚同道臣張應吾及二總兵以孤軍駐前屯,聞芝麻灣有米二十萬石,覺華島米六萬石,未為賊有,則事尚可為,倘乘此虜騎未侵,急率兵出關收復寧前,徐俟機會尚可冀桑榆之功,經臣以此自贖於法可寬,況撫臣孤駐前屯,萬無不援之理,即撫臣不能自立,隨後入關亦宜令其急出再圖收復,退縮者無赦

”。

寧遠之戰究竟該不該打?這兩個人早已給出了答案!

明代軍刀。

寧遠之戰究竟該不該打?這兩個人早已給出了答案!

明軍。

總結一下,按照以上三封奏疏,王在晉的戰略分為兩部分。第一,穩定山海關和京師,第二,尋找機會出兵寧前,禦敵于山海關之外

“人盡以守關為急,著不知守關必外有城郭為藩籬,營屯為犄角,有烽堠以嚴瞭望,有哨探以通訊息。關門以外尚為我地乃可容佈置耳,今且扃關固守,賊至而我不知,賊去而我不躡,如此而謂關之可守不敢必也!”

我們根據王、孫二人的觀點來看,京城的安危緊繫於遼東,遼東萬不可棄,而寧遠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也是不可不守,

所以寧遠之戰是一場不得不打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