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經樂道|財富管理不是“富人遊戲” 普通人應該如何參與?

經經樂道|財富管理不是“富人遊戲” 普通人應該如何參與?

封面新聞記者 熊英英 馬夢飛

新年伊始,有人還在盤算新一年的理財計劃,有的人則已經趕上了新年第一跌。近年來,投資理財越來越受關注,但“你越理財,財越不理你”也不在少數。

日前,畢馬威與招商銀行共同釋出《2021財富管理人群理財成熟度報告》顯示,72%的人群處於較不成熟與不成熟“段位”中,理念認知落後於投資實踐,衝動性投資、跟隨性投資仍廣泛存在。

本期《經經樂道》節目中,深交所專家講師洪樂、九盛嘉創財富管理辦公室聯合創始人吳鏑圍繞投資和財富管理的話題展開交流。到底該如何做好理財投資?存錢可能是第一步。

並非只是“富人遊戲”

財富管理實質是幸福感管理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很多人靠著個人奮鬥積累了一定財富,但中國人仍是一個羞於談錢、羞於談財富的國度。”吳鏑認為,財富並不單單是指錢的多少,財富管理跟資產體量的大小也並沒有多大關係,它實際上是一種幸福感管理。

無論是大學生、普通白領,或是富裕階層、高淨值家庭都需要幸福感管理。哪些能夠代表幸福感管理?一方面,它與經濟的好壞有關係,家庭收入減去支出後是否結餘充足,能不能有更好的投資渠道,能不能讓自己有一些“睡後收入”,有實現財富自由的可能。

另一方面,能夠讓自己的目標更容易去達到,比如說關於孩子的教育,能否透過良好的財富管理方式提前把這筆費用提前準備好等等。

此外,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我們如何提前做好準備承擔起贍養義務,如何透過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創造更多社會價值,這些都是財富管理的內容。

“幸福感其實是來源於你的期望,期望財富不減值,能夠有合理的增長,期望孩子讀書、就業穩定等等。”洪樂補充到,而這種期望一定是與自身的能力相匹配的。他提到,一些自媒體喜歡製造焦慮,宣傳財富管理就是要高收益、財富管理只是富人的事,這其實都是一種誤區,每個人都應樹立正確的財富管理理念。

如何實現財富自由?

積累本金是第一步

吳鏑強調,在財富管理的過程中,錢的多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最終實現什麼樣的財富目標。一般來說,財富目標分為三個不同級別:財富安全、財富獨立、財富自由;想要最終實現財富自由,安全是基礎。

如何保證財富安全?“我們可以先核算一下每個月家庭總支出大概是多少,比如一個家庭每月支出5000元,那麼所謂的財務安全就是在此基礎上留出6-12個月的結餘。”這樣能夠保證現有的財富能夠解決個人以及家庭成員的遇到各種現實問題,不會出現重大財務危機。如果說是做生意的,還需要準備12-24個月這樣更長期限的資金池。

既然財富管理不在於錢的多少,那麼手裡只有100塊該如何投資理財?面對洪樂丟擲的問題,吳鏑表示,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第一步首先要學會存錢。正如巴菲特所說,只有先積累本金,不斷提高儲蓄,才能在往後的投資中獲得更大的收益。

“對現代人來說花錢其實很容易,是花掉9000元還是1萬元,有的人對此並沒有太多感覺,但如果能夠把這10%的錢存下來,帶來的可能就是更多的投資機會。”

吳鏑認為,關於儲蓄的計算公式,不是收入減去支出等於儲蓄,而是收入減去儲蓄等於支出。希望每個人對於家庭支出有一個基本的心理預期,在儲蓄的基礎上去消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