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十二生肖的起源,您知道多少?

關於十二生肖的起源,您知道多少?

作為一種古老的民族文化,有關十二生肖的起源,歷代學者眾說紛紜。

有人認為生肖與地支同源,傳說可以追溯到史前時代,《史記》中所載黃帝“建造甲子以命歲”、“大撓作甲子”,就是這類說法的反映,學者們認為這裡所說的甲子,指的就是十二生肖。

清代學者趙翼認為,生肖最早源於我國北方的遊牧民族,他在《陔餘叢考》中說:“蓋北俗初無所謂,子醜寅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類分紀歲時,浸尋流傳於中國,遂相沿不廢耳。”有的學者甚至持生肖外來說的觀點,認為十二生肖是由古巴比倫傳入中國的,持這種觀點的代表有郭沫若,他認為,生肖為中東地區居民模仿巴比倫黃道十二宮而制定,其傳入中國的時間當在漢武帝通西域之時。各種觀點自是見仁見智,但民俗學家透過大量的文獻資料證明,生肖文化的確起源於中國。

生肖的起源,是由古人神秘的原始崇拜和圖騰演化而來的,也是早期天文學的結晶,是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人類社會發展到某一特定時期的產物。從字面上來解釋,生就是出生,一個人生命的開始,肖則是相似、類似。按照中國人的習俗,哪年出生的人,就有哪年地支所屬的特徵,因而用一種動物來標記這種特徵,並由此以十二種動物來紀年、紀日和計算每個人的屬相。關於生肖的記載,現有文獻資料中,以《詩經》為最早。《詩經·小雅吉日》裡有“吉日庚午,即差我馬”,意思是庚午吉日時辰好,是躍馬出獵的好日子。詩中將午與馬相對應,可見在春秋前後,十二地支(也就是子醜、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成、亥十二支)與十二種動物的應關係已經確立並流傳。

關於十二生肖的起源,您知道多少?

1975年在湖北雲夢縣睡虎地十一號墓出土了上千支竹簡,出土竹簡的《日書》裡有一章標題為《盜者》,其內容為占卜盜者的相貌特徵,其中記載有:“子,鼠也,盜者兌口希須……醜,牛也,盜者大鼻長頸……寅,虎也,盜者狀,希須,面有黑焉…卯,兔也,盜者大面頭…巳,蟲也,盜者長而黑蛇目……”據考證,睡虎地十一號墓下葬於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7年),雖然《日書》中關於十二生肖的記載,同後來流傳通行的十二生肖動物有所不同,但是,足以證明十二生肖在春秋前後已存在。學者們認為,這是迄今為止在我國發現的關於十二生肖的最早而又較系統的記載。和今天流行的十二生肖說法完全一致的是東漢王充的記載,談到了十一種十二生肖動物,唯獨缺了龍。

關於十二生肖的起源,您知道多少?

生肖及生肖文化的產生,應該是建立在人類對自然界兩種認識的基礎上,其一就是古老的動物紀年,其二是人和生肖動物的關係,這才是生肖起源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