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讀《論語》9:慎終追遠

學讀《論語》9:慎終追遠

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論語。學而篇》

“慎終追遠”,現在已作為一個成語在用,原指慎重地辦理父母喪事,虔誠地祭祀遠代祖先。現在多指謹慎從事,追念前賢。

我讀經典,喜歡“說三道四”,有時候給人的感覺是不學無術又年少輕狂。今天在學習這段話、搜尋檢視其它資料的時候,看到這樣一段話“《論語》都是宋儒的解釋,不能代表全意,甚至有很多值得繼續討論。”,這又使我有了點繼續讀下去的信心。

我再次宣告一下我個人的觀點:

一,我對有些經典的質疑,是質疑後人的解釋,並不敢妄自質疑經典原文原義;

二,經典,後人在解讀的時候肯定有一定的侷限性,對於有些經典詞句的解釋,還是應該放在作者當時所處的那個時代背景下去揣摩、理解;

三、我讀經典、學經典,不是單純地學習它文字所表述的意思,而是想學習其中的道理,學習古人的思想,學習他們對人、對事、對自然等的思維方式和相處行事之道。所以,讀經典、學經典,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要學以致用,聯絡實際,指導實踐,提高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

“慎終追遠”的原意,應該是因為舊注為“慎終者喪盡其哀”和“追遠者祭盡其敬”,所以這章理解為“謹慎地對待父母的離世,時時不忘追念先人,自然就會使民風民俗迴歸忠厚朴實了。”是毫無疑義的。

對於我來說,我又有點想斷章取義,不管當時作者的語言環境和前後句關係,單獨來理解“慎終追遠”這個成語。這似乎與剛才說的第二條不符,但是我以為斷章取義地來理解,或許更有現實意義,可以使自己在當下做得更好。

“慎終追遠”,現多指謹慎從事,追念前賢。我理解的“慎終”,是“謹慎地對待終結”,這裡的終結,不僅指人死為終,也指做任何一件事的中止或終結。我更喜歡善始善終,不管做什麼事,不管遇到什麼情況,絕不輕言放棄。如果輕易終止、放棄了,後果只可能是半途而廢、一事無成;如果堅持堅持再堅持,窮則思變,堅持不懈,一切就皆有可能。

我理解的“追遠”,一方面可以是不斷地追逐遠方的目標;另一方面也可以是“遠”通“源頭”的“源”,也就是不忘初心,時刻牢記自己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有什麼、要什麼,不使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離初始目標越行越遠。

所以,連貫起來理解就是:一方面,在即將結束一件事情之前一定要想一想,我的初心是什麼?這樣的結果是不是我想要的?如果是,那可以見好就收、適可而止;如果不是,那就要想清楚,我是該現在結束嗎?還是要繼續努力,直到得到我想要的結果再結束?

另一方面,人生一定要有追求的目標,而且既要有短期目標,也要有長期目標。在實現了短期目標的時候,不能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睡大覺、不再努力、不再進取;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也不能輕易放棄、半途而廢,都要繼續努力,去追尋長遠目標,實現自己更高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