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老婆,在8歲時寫下一首小詩,感嘆懷才不遇的苦惱

神童歷來是備受世人矚目的一類人,但孔融的一句“小時了了,大未必佳”似乎為這類人蒙上了一層陰霾。譬如王安石筆下的仲永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而另外一部分神童則是在顯露才華後不久就夭折了,其中最有名的當屬七歲稱象的曹衝。所以說神童能夠順利長大成人,且依舊才華橫溢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當然,也有不少神童打破了孔融的魔咒,成長為傑出的人才,例如唐代的著名詩人駱賓王。駱賓王七歲時就寫下了《詠鵝》這首盡人皆知的古詩,長大後更是成為了舉世聞名的大詩人,被列入初唐四傑之一。而今天與大家分享這首唐詩叫《擬小山篇》,作者也是一位神童,只不過不是男性,而是一位女神童。

李世民的老婆,在8歲時寫下一首小詩,感嘆懷才不遇的苦惱

這位女神童的名字叫徐惠。據《舊唐書》說,她四歲的時候就能背誦《論語》和《毛詩》,八歲時寫下的詩篇就獲得了世人的稱讚。之後,她博覽群書成為了天下聞名的才女。甚至連唐太宗李世民都聽說了她的才情,將其接入皇宮,納為才人,而她八歲時寫下的那首詩就是《擬小山篇》。

這首詩的由來,是因為徐惠的父親想測試她對《楚辭》的瞭解,就讓她仿效《招隱士》寫首新詩。即,

父孝德,嘗試使擬《離騷》為《小山篇》

因為《招隱士》的作者被稱為淮南小山,所以才有了《擬小山篇》這個題目。

李世民的老婆,在8歲時寫下一首小詩,感嘆懷才不遇的苦惱

淮南小山並不是對一個人的稱呼,而是西漢時,淮南王劉安手下門客的合稱,可以說是多人共用的一個筆名。《招隱士》是他們共同創作的一篇辭賦。其寫作目的是要把淮南王標榜為一代英主,號召山中的隱士出山為其效力。

徐惠的擬作則是反用原作的寓意,刻畫了一位等待千載,未遇明主的賢良之士。現在就讓我們來欣賞這首文學史上著名的女童詩。

【擬小山篇】徐賢妃

仰幽巖而流盼,撫桂枝以凝想。

將千齡兮此遇,荃何為兮獨往。

李世民的老婆,在8歲時寫下一首小詩,感嘆懷才不遇的苦惱

懷才不遇是人世間最令人苦悶的事情,既使強如姜太公,也默默無聞了八十多年。而解決這種境況的方法實在是乏善可陳,似乎只有等待這一個途徑。所以本詩先從等待入手,把“不遇”的悲涼和孤寂描寫了出來。

“仰幽巖而流盼”。仰望著山岩,眼波隨著流動的泉水不時轉動。這句詩描寫了最初的等待。此時的隱士還沒有完全陷入絕望之中,所以詩人把他流轉的眼波比喻成悠悠的泉水,為沉寂的等待,注入了一絲冰冷的活力。

李世民的老婆,在8歲時寫下一首小詩,感嘆懷才不遇的苦惱

但隨著等待的時間不斷延長,而希望的曙光卻遲遲不肯到來,所以隱士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之中,即“撫桂枝以凝想”。

桂花是秋天才會盛開的花朵,而桂花落盡則代表了深秋。在最易令人傷感的季節,隱士輕輕地撫摸著光禿禿的桂枝,陷入了深思。這句詩以不動的桂枝作為背景,自然而然地帶來了無聲的寂靜。而凝想也是不需要發出聲音的,詩人把不動的桂枝和無聲的思維結合在一起,把隱士此刻低落的心情展現出來。至於隱士此時想的是什麼,已經是不言而喻了。

李世民的老婆,在8歲時寫下一首小詩,感嘆懷才不遇的苦惱

在長久的等待後,隱士終於得償所願,找到了自己心中的明主,只是這真的是一件幸運的事情嗎?

“將千齡兮此遇,荃何為兮獨往”。第三句詩一掃前兩句的孤愁,長久的等待終於有了好的結果。“此遇”兩個字既表達出隱士喜悅的心情,也為下句的遇而不用做出了鋪墊。

遇到明主自然是件大喜事,但這位明主不顧而去,無異是將大喜變成了大悲。最後一句中的“荃”字是指古書上的一種香草,自從屈原的《離騷》問世後,就被看作是君王的象徵,例如

荃不揆餘之中情兮,反信讒以齌怒

詩人透過一個問句描繪出明主離去的現實,為世人詮釋了另一種“不遇”。

李世民的老婆,在8歲時寫下一首小詩,感嘆懷才不遇的苦惱

靜閱閒話

縱觀全詩,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等待明主,與明主相遇和被心中的明主所遺棄。詩人透過對這三個階段的敘述,把一首短詩寫得一波三折。藉助隱士的際遇,展現了他內心的苦悶和惆悵,同時也寓意英明的君主可遇而不可求。

此外,等待明主這個階段又可以細分為兩個層次,從初期的顧盼幽巖到後期的撫枝凝思,從偶有所動到寂靜無聲,把漫長的等待,活靈活現的表現了出來。

參考資料《全唐詩》《舊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