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報怨,何以報德?”|《四書·論語·孔子篇》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四書·論語·孔子篇》

《論語》憲問篇中有人說:“用恩德來回報怨恨怎麼樣?”,孔子是這樣回答的: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孔子的回答意思是

用正直來回報怨恨,用恩德來回報恩德。

孔子曰:

十四、憲問篇

1、邦有道,谷;邦無道,谷,恥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為仁矣?

國家太平時,做官拿俸祿;國家政治黑暗時,還做官拿俸祿,這就是可恥。

2、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

國家政局清明時,應該說 話正直,行為正直;政局混亂時,應該行 事依舊,但說話要謙遜謹慎些。

3、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有德行的人一定有善言,有善言的人卻不一定有德行。有仁德的人必然勇敢,但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4、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君子中也有沒有仁德的,而小人之中是不會有有仁德的人的。

5、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

愛他,能不以勤勞相勸勉嗎?忠於他,能不以善言來教誨他嗎?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四書·論語·孔子篇》

6、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

貧窮沒有不滿抱怨,是很難做到的,富貴了而不驕縱是容易做到的。

7、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

說大話不感到慚愧的人,那麼他實現這些話就是很困難的了。

8、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君子向上通達仁義,小人向下通達財利。

9、

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古時候的人學習是為了提高自身的修養,現在的人學習是為了向別人炫耀。

10、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不在那個職位上,就不去考慮那個職位上的事。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四書·論語·孔子篇》

十五、衛靈公篇

1

、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君子也有困窘沒有辦法的時候嗎?”孔子說:“君子在困窘時還能固守正道,小人一困窘就會胡作非為。

2、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立則見其參於前也;在輿則見其倚于衡也,夫然後行。

言語忠實誠信,行為篤厚恭敬,即使到了蠻貊地區,也能行得通。言語不忠實誠信,行為不篤厚恭敬,即使是在本鄉本土,能行得通嗎?站立時,就好像看見‘忠實、誠信、篤厚、恭敬’的字樣直立在面前;在車上時,就好像看見這幾個字靠在車前橫木上,這樣才能處處行得通。

3、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可以同他交談卻沒有談,這就是錯失了人才;不可以同他交談卻要與他交談,這就是說錯了話。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說錯話。

4、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志士仁人決不為了自己活命而做出損害仁義的事情,而是寧可犧牲自己的性命來成全仁的。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做工的人想把活兒做好,必須首先使他的工具鋒利。住在這個國家,就要事奉大夫中的那些賢者,與士人中的仁者交朋友。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四書·論語·孔子篇》

6、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人如果一直沒有長遠的考慮,一定會有眼前的憂患。

7、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人要能夠自我反省,多責備自己而少責備別人,那就可以避免別人的怨恨了。

8、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整天聚在一塊,談話的內容絲毫不涉及道義,專好賣弄小聰明,這種人真難教導。

9、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君子把義作為根本,用禮加以推行,用謙遜的語言表述,用誠信的態度來完成,這就是君子了。

10、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君子莊重而不與別人爭執,合群而不結黨營私。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四書·論語·孔子篇》

十六、季氏篇

1、“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

世道清明,那麼製作禮樂和發令征伐的權力都出自天子。世道混亂,那麼製作禮樂和發令征伐的權力都出自諸侯。由諸侯作主決定,大概經過十代很少有不垮臺的、由大夫決定,經過五代很少有不垮臺的;由陪臣執掌國家政權,經過三代很少有不垮臺的。天下有道,國家政權就不會落在大夫手中。天下有道,老百姓也就不會議論國家政治了。

2、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與正直的人交朋友,與誠實的人交朋友,與見多識廣的人交朋友,是有益處的。與走歪門邪道的人交朋友,與讒媚奉迎的人交朋友,與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3、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遊、樂宴樂,損矣。

使人受益的有三種愛好,使人受損的也有三種愛好。愛好行事以禮樂為節度,愛好稱道別人的優點,愛好多結交有賢德的朋友,都會受益;愛好驕矜傲慢,愛好閒散遊蕩,愛好沉迷酒食,都會受損。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四書·論語·孔子篇》

4、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君子有三種戒忌:年少時,血氣不定,要戒除女色;等到到壯年了,血氣方剛,需要戒除善斗的心理;等到到老年的時候,血氣衰弱了,要戒貪。

5、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

君子有三種敬畏:敬畏天命,敬畏王公大人,敬畏聖人的言論。小人不知道天命不可違抗,所以不敬畏它,輕視王公大人,侮慢聖人的言論。

6、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生來就知道的,是上等;經過學習後才知道的,是次等;遇到困惑

疑難

才去學習的,是又次一等了;遇到困惑疑難仍不去學習的,這種老百姓就是下等

了。

7、

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君子有九種思考:看的時候要思考看明白了沒,聽的時要思考聽清楚了沒,待人接物時,要想想臉色是否溫和,樣貌

是否

恭敬,說話時要想想是否忠實,做事時要想想是否嚴肅認真,有疑難時要想著詢問,氣憤發怒時要想想可能產生的後患,看見可得的要想想是否合於義。

8、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吾見其人矣。吾聞其語矣。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吾聞其語矣,未見其人也。

看到善良的行為,就擔心達不到,看到不善良的行動,就好像把手伸到開水中一樣趕快避開。我見到過這樣的

,也聽到過這樣的話。以隱居避世來保全自己的志向,依照義而貫徹自己的主張。我聽到過這種話,卻沒有見到過這樣的人。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四書·論語·孔子篇》

圖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