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老年證”憑什麼成了忠州博物館鎮館之寶?

古代的“老年證”憑什麼成了忠州博物館鎮館之寶?

每一座博物館

都是悠遠的記憶

每一件館藏

都是珍貴的傳承

古代的“老年證”憑什麼成了忠州博物館鎮館之寶?

“嘀,老年卡!”這是大多數忠縣人每天在公交車上都會聽到的熟悉的聲音。今天的忠縣,凡年滿六十歲,皆可以到相關單位辦理老年證,持有老年證,不僅可以享受相關的優惠待遇,更可以證明自己的身份、年齡。

那麼,在古代,老年人要如何證明自己是個老年人呢?

他們雖然沒有小本本,但他們有一個更大、更長、更高階的物件——

鳩杖

古代的“老年證”憑什麼成了忠州博物館鎮館之寶?

漢 木鳩杖

古代的“老年證”憑什麼成了忠州博物館鎮館之寶?

為什麼叫鳩杖?

鳥形狀首飾,是古代老者手杖頂端裝飾,它連線柱體,組成一個完整的手杖,杖首裝飾形為鳩鳥,所以被稱為鳩杖。

古代的“老年證”憑什麼成了忠州博物館鎮館之寶?

西漢 銅鳩杖首

古代的“老年證”憑什麼成了忠州博物館鎮館之寶?

為何杖首是鳩鳥?

《後漢書》記載:“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餔之糜粥。八十九十,禮有加賜。王杖者,長九尺,端以鳩鳥為飾。鳩者,不噎之鳥也,欲老人不噎。”

古代的“老年證”憑什麼成了忠州博物館鎮館之寶?

宋 趙佶 桃鳩圖

相傳,鳩,為不噎之鳥,刻鳩於杖頭,是希望老人進食時不會被噎到,漢朝統治者,以孝治天下,倡導尊老、養老、敬老,並形成較為完善的法律制度,每年八月,縣道清查戶口,凡年滿七十歲,有德行的老人,都會被授予王杖,並送上粥米之食,如果到了八十、九十歲,那更是有厚禮相贈。此王杖,即為鳩杖,在漢代,人們以擁有官方所賜的鳩杖為榮。

古代的“老年證”憑什麼成了忠州博物館鎮館之寶?

國寶級文物 漢代彩繪漆木鳩

古代的“老年證”憑什麼成了忠州博物館鎮館之寶?

持鳩杖有何“特權”?

古人云,七十古來稀,古時的生存環境,醫療條件有限,人活到七十歲,便被尊為有福德,鳩杖,不僅可以用來輔助老人走路,更是賜給老人們更多的權利:可以自由出入衙門,也可以行走馳道的旁邊,不許給任何侵辱。

古代的“老年證”憑什麼成了忠州博物館鎮館之寶?

春秋 青銅鳩杖

古代的“老年證”憑什麼成了忠州博物館鎮館之寶?

“忠孝文化“源遠流長

「漢銅鳩杖首」成忠州博物館

鎮館之寶

忠州博物館館藏——漢銅鳩杖首,國家二級文物,是忠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2000年出土於忠縣宣公墓,長14。3cm,寬4。5cm,高9。6cm。鳩杖長彎嘴,凸眼、長尾,鳩爪蜷曲,置於筒外兩側,似抓握狀,頭以下通體刻飾羽毛,筆法細膩,栩栩如生。

古代的“老年證”憑什麼成了忠州博物館鎮館之寶?

忠州博物館館藏|國寶二級文物

漢銅鳩杖首

鳩杖首,在重慶地區出土甚少,但從忠州博物館館藏鳩杖實物,可以折射出在漢朝大力奉行的“以孝治天下”思想影響下,峽江地區的文化趨同。

古代的“老年證”憑什麼成了忠州博物館鎮館之寶?

忠州博物館館藏|國寶二級文物

漢銅鳩杖首

在有著2300多年燦爛文明的忠縣,巴蔓子和嚴顏的壯舉發源了“忠文化”,一代又一代忠縣人孜孜不倦地傳承著“忠文化”。進入近現代,“忠孝”、“忠勇”、“忠誠”、“忠信”的文化內涵,讓“忠文化”在新時代有了更豐富的表達。尤其是“忠孝”文化,自古以來就深深紮根於民族之魂裡,世世代代,生生不息。

古代的“老年證”憑什麼成了忠州博物館鎮館之寶?

忠州博物館館藏|國寶二級文物

漢銅鳩杖首

在古代中國,鳩杖有著悠長的歷史,其源頭甚至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原始部落的權杖,但隨著社會的發展,文化的轉變,鳩杖的權勢功能慢慢消失,到如今,杖也只是成為幫助行走不便之人行走的工具。

無論鳩杖最初出現的意義和目的何在,養老、尊老、敬老,卻早已成為我們每個人心中堅定不移的信念,它隨鳩鳥飛躍千年而來,揉進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中,如今,當我們再次忠州博物館看到這個鳥形杖首飾,是否也能看到它更深一層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