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不清,道不明的人世間15

第十五章

曾家承包的自留地有三十七八畝,再加上那不到十畝很難開墾的荒地,對改革開放初期紛紛響應國家政策“包產到戶”,“多墾田,多收入”的正常人家,這也不算多大的負擔,但卻讓曾家顯得左支右絀,疲於應付。曾父只能算半個勞力,兩個兒子還在上學讀書,家裡、地裡的各種活計主要靠母女三人不停地忙乎,娘三個就像永不停歇的陀螺。一年四季,週而復始,各個季節是各個季節的忙法,尤其春秋更甚。每當春忙的時候,澆地,耙地,耕地,撒化肥,播種,這些細緻而繁重的活兒,必須按照順序一項一項地做,不能有絲毫的差池,否則會影響秋收的糧食產量。

村裡的耕地都是鹽鹼地,所以不能用本村打出來的井水灌溉,所需的灌溉水只能是縣裡水庫統一調撥,每個村的灌溉順序都是提前分工安排好的。正常情況下,排隊灌溉是最有條不紊的方式,但本村離水庫最遠,基本上沿途的村落都會佔便宜,儘可能多的用水,除了澆地,還順帶澆一下自家的菜園,那留給本村的水源總量就不充足,當追問起責任來,各個村都是互相推諉,都埋怨別的村用水多,這是村霸。好不容易輪到本村灌溉,本村的水霸們隨意挖渠,截住水源,改變水的流向,反而“先到先得,後到沒有”,但縣裡要求村民們交水費的時候卻是公平的,每家每戶都要按照自家土地的畝數出錢的,這樣包括曾家在內的一些人家只能乾生氣,乾著急,祈禱著老天爺多下點雨,畢竟“春雨貴如油”。

說不清,道不明的人世間15

莊稼總算艱難地種下去了,等它們長出來,為防止幼苗擁擠,相互遮光,也為了節省水分和養分,培育健壯的幼苗,一段日子之後就要間苗。間苗既是個細活兒,又是個費人的活兒,那個時期,還沒有機器作業,全是人工親力親為,地裡的人們要不停地彎腰,拔苗,起身,速度還要不緊不慢的,不能多拔也不能少拔,同時時間上也不能耽誤作物的生長節令。這樣“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我們才能夠明白,以種地為生的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是何等的辛苦,才能夠理解,自給自足的農民對“粒粒皆辛苦”的珍惜,絕不會浪費一顆糧食。

轉眼間到了夏季,該為莊稼除草了。曾父,還有娘三個拿著鋤頭,水壺,毛巾去田間勞作,把帶著的水壺放在地頭大樹的陰涼處,脖子上掛著毛巾,熱了擦擦汗,齊心協力地在田間一壟一壟地揮舞著鋤頭。只有到了星期天,放學回家的兩個兒子才能稍微緩解些幹活兒的壓力。

說不清,道不明的人世間15

頭腦靈活但不愛讀書學習的曾淼負責打掃驢圈,還要到地裡放驢,順帶給家裡唯一待產的母羊拔上一大捆草回來。其中,打掃驢圈最是繁瑣。他除了用鐵鍬把驢糞剷出去,還得再鋪上一層新油土,這種土的質地綿密,細軟,即使下大雨,漏下雨水,驢圈也不黏滑,所以人們都喜歡用這種土,不過同樣的重量,運輸這種土回家,卻是非常沉的。放驢是他最開心的事情,騎驢的模樣倒有幾分八仙張果老的風采,有調皮搗蛋的小夥伴們還要拽著驢尾巴玩呢。等到了地裡,他把橛子深扎土裡,就去捉蜻蜓,逮螞蚱了。

與他截然相反的是大哥曾鑫,嗜好讀書寫字,基本不過問家裡的農活,一有空就看書學習,書本才是他快樂的源泉所在。眼睛看累了,就出去溜達溜達,給家裡的兔子和雞捎帶些長在地上浮面的馬莧草。

說不清,道不明的人世間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