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宰相才是三品官,一品官、二品官幹什麼?

唐朝在世界歷史上都有濃墨重彩的一筆,如果在唐朝能夠擔任一人之下的宰相,那將是光宗耀祖的風光,但是唐朝宰相的官階只是正三品,這是為什麼呢?唐朝的一品和二品官難道更厲害嗎?

唐朝宰相才是三品官,一品官、二品官幹什麼?

首先要大致瞭解一下中國封建社會的中央官制,秦始皇統一天下,開天闢地建立新秩序,急需新的官僚制度來適應和服務秦帝國。秦始皇經過對戰國時代各國實行的官僚制度進行對比總結,最終確定三公九卿制度。

三公就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的職責是輔佐皇帝處理政務,是名副其實的“皇帝之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太尉是替皇帝管理軍隊的,職責相對來說比較單一,但非常重要;御史大夫是負責監察百官,但是當時的定位並不清楚,還擔負著丞相副手的工作。

三公之下設有九卿,負責的內容也更加具體,但這些人都是由皇帝親自任命的。從三公的職責設定可以發現,他們之間存在相互制約的關係,這體現出封建社會皇權集中的歷史趨勢和鮮明特點。

秦朝瓦解崩塌極為迅速,但秦朝建立的制度卻留存下來,三公九卿制度在漢朝得到充分發展,與此同時,正如前面所說皇權將更加集中,漢武帝從丞相田蚡開始動手,進一步削弱丞相的權力。

唐朝宰相才是三品官,一品官、二品官幹什麼?

三公九卿制在漢朝完善發展,而三省六部制則在唐朝大放光彩。準確來說,三省六部制不是唐朝原創,而是在隋朝中央官制的基礎上,傳承完善而來的,並且一直延續到清朝末期,基本都沒有大的變動。

所謂三省是指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中書省是皇帝的智囊團,負責提供各種各樣的治理策略和思路,給皇帝擬定具體的建議,起草詔書或者政令都是職責所在。

門下省是幫助皇帝判別中書省的想法是否可行,經常會與皇帝進行交流。尚書省的職責概括起來簡單、做起來難,說白了就是執行皇帝的政令。

俗話說“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尚書省就要將事情落實到位,把想法變成事實,於是它下面又設定了六部,分別是吏部、戶部、兵部、刑部、禮部、工部,六部之下又設定24個司,負責具體類別的事務。

唐朝宰相才是三品官,一品官、二品官幹什麼?

秦漢時期的丞相是一個人,而唐朝的宰相則是由

多人

組成的。唐朝初期的宰相就是三省的長官,也就是中書省的老大中書令、尚書省的老大尚書令,門下省的老大門下侍中,他們都被稱之為宰相。

這些宰相的官階是正二品和正三品,其中尚書令是正二品的,中書省和門下省是正三品的。

說到這裡就必須提到李世民,在唐高祖李淵時期,李世民曾經擔任尚書令(正二品),因此在唐太宗登基後,為了彰顯李世民地位和功績,沒有人擔任尚書令一職。

既然尚書省還存在,並且擔負著統管六部的重要作用,不可能處於群龍無首的狀態,於是尚書省的兩位副手(尚書左右僕射)就成為宰相,他們二人的官階是從二品。

在門下省和中書省,最高長官也並不是一個人,而是兩個人,即中書令二人,門下侍中二人。

唐朝宰相才是三品官,一品官、二品官幹什麼?

到此時可以看出,唐朝初期被稱為宰相的人其實有6人,這其中也可以看出唐太宗對宰相權力的忌憚,首先透過分權制衡來削弱宰相權力,再透過“雙長官”任命來避免一家獨大,最終目的都是將權力集中在自己手中。

皇權與相權的爭鋒貫穿整個封建時代,有功績的帝王幾乎都在這件事上有所發力。隨著時間的推移,唐朝皇帝逐漸加封更多人參與到政事決策中來,這些人大部分都是三品官,但是在官職前面加上“同中書門下三品”,他們也稱為唐朝宰相大軍中的一員。

後來,尚書省的作用也越來越弱化,導致尚書省的左右僕射(從二品)不再是擁有實權的宰相,因此唐朝的宰相基本都是由三品官擔任,甚至是四品官、五品官。

既然唐朝擁有權力最大的宰相基本都是三品官,那唐朝的一品官、二品官都是什麼人呢?

唐朝的正一品有太尉、司徒、司空、太師、太傅、太保,也就是常說的三公、三師。除此之外,正一品還有一個天策上將,這是唐高祖李淵為穩定李世民創造的,因此整個唐朝也只有李世民一人擔任。從一品的官員是太子太師、太子太傅以及太子太保,還有儀同三司等等。

唐朝宰相才是三品官,一品官、二品官幹什麼?

總體來說,唐朝的一品官和二品官都是由

掌握實權的人來擔任,這些人很多出自尊貴皇室或者對國家做出過重大貢獻的人,此外還有一些是在死後被追封的榮譽。

在唐朝歷史上也有少數例外,比如唐太宗時期的長孫無忌、房玄齡,李世民能夠建立名垂青史的功績,這兩人都功不可沒。因此也是難得一見的官居一品卻掌握實際大權的人。

魏徵被稱為一代名相,公元629年,魏徵僅僅是從三品的秘書監,但是在唐太宗的加持下,他進入政事堂參與決策,也就是說他已經是名副其實的宰相了,而當時和他同臺的都是三省的最高負責人,那時候的宰相還沒有氾濫。

唐朝宰相才是三品官,一品官、二品官幹什麼?

唐朝還有一位名相,他就是狄仁傑。公元691年,狄仁傑被武則天加授為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實際上就是宰相權力,而當時他只是四品官。

加授“同鳳閣鸞臺平章事”是從唐高宗李治時期開始的,跟唐太宗李世民時期“同中書門下三品”是一樣的意思,只要加授這樣的頭銜,就擁有參與政事決策的權力,是真正可以被稱為宰相的官員。

公元697年狄仁傑第二次做宰相,官職也逐漸提高,等到他去世後被追封為正一品的司空。

唐朝的宰相大多都是三品官,但是他們都是擁有實權的,那些品階更高的一品官、二品官都是沒有實權的虛職,主要是享受高等級待遇。歸根結底,唐朝宰相的發展過程都是皇帝主導的,是符合皇權集中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