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同發展之路——G50滬渝高速:88公里串起湖州小康之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協同發展之路——G50滬渝高速:88公里串起湖州小康之路

在外打工多年的楊勇在35歲時決定回老家了。此後,他與村裡103戶村民一起合作搞起了黨群創業園,七年間,他靠著集體分紅、土地流轉金及果園的管理工資讓家庭總收入翻了一番,也成為家鄉黃桃的“形象代言人”。

協同發展之路——G50滬渝高速:88公里串起湖州小康之路

協同發展之路——G50滬渝高速:88公里串起湖州小康之路

協同發展之路——G50滬渝高速:88公里串起湖州小康之路

楊勇已成為家鄉黃桃的“形象代言人”。受訪者供圖

楊勇居住的村莊名叫向陽村,位於湖州市南潯區雙林鎮,這裡近鄰滬渝高速在浙江境內的起點,自2006年10月正式建成通車後,滬渝高速浙江段沿線悄然發生著變化。交通對沿線經濟走廊的資源互補和合作發展起到的推進作用,讓當地的種植業、養殖業、旅遊業等蓬勃發展。

湖州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滬渝高速浙江段又稱申蘇浙皖高速公路浙江段,是湖州通往上海的第一條高速公路,也是中國首條真正意義上橫穿長三角的高速公路,自2006年10月全線貫通後,從湖州到上海的路途大幅縮減,對擴大升級長三角都市圈高速網、促進更大物流和財富在申、蘇、浙、皖間流通,推動長江流域經濟不斷騰飛具有深遠意義。

楊勇與向陽村的村民們就是這種“流通”與“騰飛”下的受益者,而在滬渝高速浙江段沿線,像他們一樣的受益者還有很多,這條長約88公里的高速公路在過去的十餘年間,串起了湖州百姓的小康之路。

集體經濟幫助農民住洋房買新車

4月27日,湖州市南潯區雙林鎮向陽村的全域土地整治專案上,工人們正在緊張地忙碌著,42歲的楊勇站在工地外圍,滿臉憧憬地望向不遠處在建的一幢幢三層小洋房。按照計劃,他將在明年下半年與200餘戶村民一起搬進新房。幾年前,楊勇剛剛買了一輛新車,他說,忙碌了半輩子,他終於要過上自己嚮往的生活了。

楊勇是土生土長的向陽村人,1998年高中畢業後,曾在小鎮上開過“黑車”,後來又在服裝廠打過工,也開過小超市。他說,那時他忙碌一年下來,收入也就只有5萬多元,溫飽不愁,但與富裕之間還有著不小的距離,“我們這裡的農民經濟底子不差,不會特別貧困,但誰不想過好日子呢,所以那些年,我整天都在琢磨怎麼掙錢”。

2014年下半年,還在外地尋找生財之道的楊勇突然接到老家村支書電話稱,向陽村要搞集體經濟,計劃透過土地流轉在村裡建設佔地146畝的黨群創業園來增加農民收入。電話中,楊勇獲知透過這種方式,不但可以獲取一部分土地流轉金,在黨群創業園工作還能拿到工資,如果創業園盈利了,村民每年還能有一部分分紅,他算了一下,發現三部分收入加起來比他在外打工的收入要多出不少,當即與家人商議拿出10萬元積蓄入股。與他一起入股的,在向陽村還有103戶人。

楊勇最初並沒有想到,短短三年過後,隨著創業園的水果掛果、成熟並順利銷售,他們家的年家庭總收入比起之前翻了一番。2017年,他為自己購買了一輛小轎車。回憶起這幾年的經歷,楊勇說,這一路走來並不容易,由於村子以往都是以種植水稻為主,對水果種植缺乏經驗,從品種確定到育苗、種植再到管理,全都要自己探索,“第一年種植了4000多株樹苗,到了第二年就死了800多株,許多村民都有些慌了,我也被搞得焦頭爛額”。

後來,透過前往外地考察學習,向陽村的村民們發現樹苗死亡是乾旱導致,在及時補種樹苗後,他們調整種植培育方法,終於在2018年迎來了第一次大豐收,黨群創業園裡的黃桃、火龍果等水果累計銷售達50餘萬元。

向陽村村支書徐銘華說,向陽村共有10個自然村,共456戶,總人口1604人,過去主要經濟以工業為主,近年來,隨著1795畝土地的流轉,實現了現代農業的同步發展,水產、苗木、果樹等專業化、規模化生產讓村集體收入在2020年達到了188。5萬元,“這其中與周邊交通的發展是分不開的,高速公路、省道、縣道及鄉村公路的發展,讓先進的發展理念進得來,也讓我們的產品能出得去。”

旅遊業蓬勃發展,為農民提供就業機會

與楊勇一樣,54歲的陳水康也是在近十年間讓自己的年家庭收入翻了一番。這名曾經以織布為生的農民後來為了改善家庭條件,當過運輸工,也在礦區幹過體力活,但隨著年紀越來越大,他也曾一度感到迷茫,直到長興縣的旅遊業開始升溫,他才找到新的出路。

協同發展之路——G50滬渝高速:88公里串起湖州小康之路

陳水康從2013年開始在太湖圖影度假區當起了觀光船船長。澎湃新聞記者 陳雷柱 圖

自從在太湖圖影度假區當上船長後,陳水康覺得自己的日子越過越滋潤了,他告訴澎湃新聞,他家世代農民,與當地大多數人一樣,他前半生一直過著半耕半漁的生活。由於地理環境限制,長興縣圖影村一帶此前多為水塘、蘆葦蕩和礦山,村民們耕地較少,不得不在農閒時外出捕魚或務工才能保障基本生活。

2010年前後,隨著交通不斷完善,長興縣政府因地制宜,計劃利用當地的溼地條件發展旅遊業,建設太湖圖影度假區,從治理水源到排除汙染點再到移民搬遷,兩年多時間裡,太湖圖影度假區一期工程建設完畢,到2013年5月開始營業,主要向長三角地區進行推廣,名氣也越來越大。

陳水康就是在這個時候進入度假區工作的,成為了景區第一批觀光船船長。他回憶稱,隨著旅遊業在當地逐漸興盛,兒女也從外地返鄉,全家人都陸續進入景區工作,不僅增加了收入,也讓一家人能夠團聚,“不到十年間,我的年家庭總收入,從原來的不到10萬元,增加到20多萬元,翻了一倍還多。”

協同發展之路——G50滬渝高速:88公里串起湖州小康之路

太湖圖影度假區

太湖圖影度假區一名負責人介紹,旅遊業的發展不僅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增加了當地農民的收入,也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方式,目前度假區有員工150餘人,均是從當地招聘,隨著長興縣旅遊新城的建設,周邊配套設施的不斷完善,酒店、商超、交通等將為超20000人提供就業機會,也能帶動周邊農家樂的發展,與更多村民共同致富。

協同發展之路——G50滬渝高速:88公里串起湖州小康之路

長興縣小沉瀆村的風情街裡全是村民開辦的農家樂。

長興縣小沉瀆村村民魏冬林就是眾多農家樂老闆當中的一員,他在2018年時從貨車司機轉行開了一家農家樂,短短三年間,年收入從10萬元增加到30萬元。當地一名村幹部介紹,在這個位於長興縣最東邊的小村莊裡,大部分村民都是透過開展餐飲、農家樂、民俗等服務業致富。

同樣是發展旅遊業,德清縣莫干山鎮的村民則以發展精品民宿的思路開拓出自己的致富路。32歲的李亞強是當地一家民宿的負責人。他說,2015年前,因為交通條件限制,儘管莫干山環境優美,但吃飯、購物都受到限制,生意並不好做,2017年前後,隨著交通條件得到改善,各項基礎設施也逐步完善,當地旅遊業隨之蓬勃發展,民宿數量極具增加,入住率常年保持在70%以上,從農民到旅遊業從業者收入成倍增加。眼看著日子越過越好,李亞強這個外地人決定,未來要在德清紮根。

協同發展之路——G50滬渝高速:88公里串起湖州小康之路

德清縣莫干山鎮的精品民宿。澎湃新聞記者 陳雷柱 圖

智慧物流開啟農村生活新方式

在滬渝高速浙江段建成通車的十幾年間,這條在浙江境內全長88公里的高速公路,影響並見證了湖州各個縣區的蓬勃發展,除種植業、養殖業和旅遊業外,物流及電商的發展也取得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4年3月,位於安吉縣的安吉上港國際港務有限公司註冊成立,這家由一家安吉本地物流公司與上海港合資成立的港務公司是湖州市首個跨境電子商務園區,主要業務涉及外貿集裝箱支線運輸及倉儲;訂艙、提單、簽發、報關報檢代理;內貿集裝箱支線運輸及倉儲;散雜件及大型裝置中轉;倉儲分撥等,目前碼頭進出口貨物吞吐量達174萬標箱。

安吉上港一名負責人介紹,目前他們以湖州作為主要貨源基地,對外出口的貨物包括安吉的沙發、地板等木製品,此外,出口商品中還包括了杭州的羽絨製品、五金製品及周邊省市的電器、溼巾、傢俱、戶外運動品牌等;另一方面,進口業務以杭州為主,湖州為輔,產品包括了橡膠、紙箱、原生漿、礦石等。

“每天都有成批的貨物從這裡運往全國各地甚至海外市場,也有大批商品從這裡流入本地市場。”上述負責人稱,近年來隨著本地交通條件的不斷改善,安吉上港也呈現出蒸蒸日上的態勢,在湖州站穩了腳跟,不僅實現了企業自身盈利,也為周邊企業的物流及為本地居民的日常供應提供保障。

在安吉上港積極融入國家“雙迴圈”格局的同時,近年來,安吉縣在打通鄉村物流“最後一公里”上也有創新之舉。安吉縣交通運輸局一名工作人員介紹,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安吉縣推出客貨公交一體化農村智慧物流,在現有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和網路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農村物流節點網路,解決農村地區包裹投寄、商品進出難的問題,降低物流配送成本,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上述工作人員稱,從2020年8月開始,安吉縣交通運輸局利用交通便利原則,構建整合汽車郵路、客貨公交一體化班線的新型農村智慧物流體系,在公交車上設定了“物流櫃”來存放包裹,向鄉村投送快遞,以定點、定線、定時的精品農村物流客貨一體化線路,解決了鄉村物流“最後一公里”的問題。

協同發展之路——G50滬渝高速:88公里串起湖州小康之路

安吉縣的客貨公交上設定的“物流櫃”。受訪者供圖

當地一名村民稱,現在每個村莊都設有快遞站,讓他們網上購物更加便捷,“以前要去鎮上才能拿到快遞,客貨公交的出現,改變了農民的生活方式”。

協同發展之路——G50滬渝高速:88公里串起湖州小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