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未了|散文《煙臺年俗》(貼灶馬)

煙臺年俗

(貼灶馬)

文:周政

早年的煙臺很大,含有威海市,還有濰坊市、青島市的一部分。

早年的煙臺,人們習慣叫膠東,現在膠東就不能是說煙臺了。

俗話說,五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各地的風俗習慣有時差異甚大。

煙威兩市相隔不足百公里,不僅其口音不同、方言不同,這過年的習俗也不同。

雖然不同,這年在膠東人心中都是喜喜之年,都是紅火之年。

舊時說到過年,並不只從正月初一這一天,煙臺人多是從臘月二十三祭灶這天算起,習俗叫這天是小年。

從小年開始,包括除夕(年三十晚上),直到正月初五吃罷了送年的餃子這年就算過了。

有的地方年過到正月十五鬧罷花燈這年才過完。那前後就要有二十多天了。

過年對煙臺人來說,好似吃好飯、穿新衣、樂大年的年。看年很重的。

那時,喝了臘八粥,煙臺人就開始忙活年,無非是做些好吃的,買些新衣服。

(貼灶馬)

臘月二十三,是煙臺人習俗裡小年,是敬灶王爺的。

傳說,每年的這天灶王爺要上天去請年的,還要對玉帝彙報這一年人間的情況。因此,家家戶戶都很看重這一天,家裡再窮也要請張新灶馬,擺上糖瓜(麥芽糖),備下桃酥果子,送灶王爺上天堂。

這天,外出的家人,都要趕回家祭灶。

黃昏,太陽還留有餘輝就祭灶,往鍋臺後換上新灶馬,把舊灶馬在灶門前燒了,就象徵著灶王爺上天堂,這時候家裡的老人就會在灶前跪著磕上三個頭,點上三支香,唸叨幾句:“灶王爺,上天堂,又吃果子又吃糖,見了玉帝言好話,多帶糧米少帶糠。”

次日早上,雞鳴頭遍時,就要起床做飯,只要富臺(煙囪)一冒煙,這灶王爺就回來了。

如果是太陽一露紅,你才燒火做飯,這灶王爺就回不了家了,你這家就要受窮一年的。

近幾年,有的人也破了習俗,改臘月二十二日祭灶。理由是臘月二十三日天下所有的灶王都上了天,那麼多灶王玉帝忙不過來,留不下好印象,提前一天上天,沒有別的灶王在,說話、送禮都方便。這顯然是一個臆想的說辭,不到時辰天庭的南天門是不開的,你叫灶王爺在大門口傻等著,一來叫其他灶王笑話、奚落,二來也給灶王爺增添了不滿情緒,再怎麼用糖瓜、果子堵嘴,他能對玉帝言好話嗎?

換上了新灶馬,灶王爺從天上請年回來了,這年就開始了。

青未了|散文《煙臺年俗》(貼灶馬)

青未了|散文《煙臺年俗》(貼灶馬)

青未了|散文《煙臺年俗》(貼灶馬)

壹點號 周政文學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