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幸福的家庭》:別不切實際幻想了,請走進現實,好好經營

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開篇中曾寫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關於理想中的家庭生活,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但基調都是渴望幸福的。魯迅在1924年也曾經寫過一篇《幸福的家庭》,至於這個家庭究竟幸不幸福,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魯迅《幸福的家庭》:別不切實際幻想了,請走進現實,好好經營

《幸福的家庭》是魯迅在看了許欽文的《理想的伴侶》之後,用了他的筆法來寫的,所以在文章開頭寫有“擬許欽文”。許欽文的《理想的伴侶》是其代表作,收錄在《鼻涕阿二》裡,待到有空時再來閱讀。

魯迅的《幸福的家庭》講述的是“他”打算投稿掙些稿費,於是擬定寫一篇《幸福的家庭》,在構思小說地點人物家庭生活的同時,也交織著現實中“他”自己的家庭生活,兩者之落差讀來有些諷刺,而這個知識分子“他”自身也充滿了矛盾性。

魯迅《幸福的家庭》:別不切實際幻想了,請走進現實,好好經營

我們先說理想和現實的差別。

在“他”構思的這個幸福的家庭中,夫妻兩個人居然訂了四十多條條約,因為有詳細的條約,所以他們的相處平等且自由。這就已經有些不切實際了,普通夫妻兩怎麼可能會約定的如此明確?因為如果區分得過於細緻,就會計較得失,容易生事端。至於需要條約的上流階層我們也就不說了,豪門恩怨大眾也是略知一二的。

而“他”精心構思了一個小資家庭的幸福生活,主角夫妻穿得洋氣、吃得好、看文藝書,日常還要用英語謙讓誰先吃,不過“他”自己也隱約覺得不太妥當。

魯迅《幸福的家庭》:別不切實際幻想了,請走進現實,好好經營

在“他”構思的過程中,“他”也時不時會被妻子打斷。現實中,妻子在買劈柴,和小販討價還價,也來和“他”商量、拿銀元,將許多白菜堆在書架的旁邊,而不是小說裡那虛構的、脫離實際的婚姻生活。

在構思小說的過程中,“他”也加入了自己對幸福家庭的期望,比如在書房不會被打擾,就算被打擾也會敲門,不會出現白菜,也不會有惱人的孩子。

而離開這理想中的幸福家庭,“他”就得接受妻子的埋怨,去安慰哭泣的孩子。但是看著女兒,又覺得她將來可能會變得和她母親一樣:計較家庭瑣碎,“而且兩隻眼睛陰悽悽的”,頓感“他”所寫之幸福的家庭並不存在,就揉爛稿紙打發了孩子。

魯迅《幸福的家庭》:別不切實際幻想了,請走進現實,好好經營

魯迅的這篇《幸福的家庭》並不長,但是借買劈柴、堆白菜、妻子教訓女兒、女兒向父親尋求安慰等,表現了家庭生活的瑣碎側面。理想中的幸福家庭其實是蒼白無力的,它們只是一些美好片段的堆砌,比如洋化、尊重、吃穿不愁等,但落在實際裡,可能也換不了稿費,這已經過分脫離了現實。

接著,我們再來說一說這個知識分子“他”有著怎樣的矛盾性。

“他”就是為了維持生活,所以打算掙點稿費。這個知識分子“他”在婚後面對困窘的家庭經濟,無力維持,所以甘願放下身段,去寫小說投投稿。

魯迅《幸福的家庭》:別不切實際幻想了,請走進現實,好好經營

“他”坦白了說就是為了錢,所以要迎合投稿雜誌的內容風格來寫,這就肯定會犧牲一些真實的自我。結果“他”在設定這個家庭地居住背景時就犯了難:該讓他們住在哪座城市?“他”覺得現實中的城市都不合適,所以想擬定他們住在A城。

這裡有兩個問題:一是“他”覺得幸福的家庭住在哪裡都不合適,因為哪座城市的環境都不好,其實是在間接否定他們現在所居住的地方;二是有的讀者反對用字母來代替城市,但是“他”思考再三,還是決定用字母,又忘記了“他”一開始就打算迎合雜誌來寫稿掙錢的,殘留著一點最後的堅持。

而且在後面的描寫之中,讀者能夠看到這篇所謂的要投稿的小說裡充斥的都是“他”自己的幻想,現實多骨幹,理想多豐滿,“他”其實是一個典型的空想者,不切實際,“他”的小說已經變成了自我幻想的產物,早就脫離了最初的目的。魯迅想揭示的也許正是這樣一種人:無力且不堅定的知識分子,在婚後面對困窘的經濟卻毫無能力,試圖嘗試卻還是失敗。

魯迅《幸福的家庭》:別不切實際幻想了,請走進現實,好好經營

魯迅的這篇《幸福的家庭》並不著名,因為並沒有那種強烈的衝突,批判的力度,只是透過生活真實吵鬧的那一刻來凸顯人物的微妙心理,可讀起來,卻覺得又好笑又諷刺。

在小說的結尾,魯迅寫“他”眼前的“花”最後變成了“白菜”,而那些“白菜”疊成了A,這個A不正是“他”所寫的那座城市嗎?或許“他”所身處的家庭也正是一個幸福的小家庭呢?大家可以仔細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