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傳》的故事是如何演變的?

《白蛇傳》的故事是如何演變的?

粵劇電影《白蛇傳·情》海報

最近上映的高口碑粵劇電影《白蛇傳·情》,是以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民間傳說《白蛇傳》為藍本創作的故事。白蛇傳是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另外三個是牛郎織女、孟姜女哭長城、梁山伯與祝英臺),2006年作為江蘇省鎮江市、浙江省杭州市申報的專案入選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據此改編的經典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構成數代人的童年記憶,剛過去不久的端午節也與這個傳說聯絡密切。

《白蛇傳》的故事是如何演變的?

《白蛇傳》的故事是如何演變的?

美女蛇與負心漢

白蛇與書生的故事,起初並沒有那麼纏綿悱惻。關於這一題材,最早有唐代志怪小說集《博異志》中的《李黃》《李琯》,宋元話本集《清平山堂話本》中也有《西湖三塔記》,它們的基本內容都是將白蛇描寫成扮作美女吃人的妖怪用以警示勸人。

譬如《李黃》的故事就是這樣講的:唐代書生李黃在長安東市看到一位身著白衣的漂亮寡婦,這位美女自稱姓袁,李黃被她的美貌所吸引,就跟著她回家了,跟她一起過日子,待了三天。第四天李黃回了自己家,他一回家,僕人就聞到他身上有一股蛇腥味。隨後,李黃就一病不起,對妻子說“我起不來了”,隨後身子化為膿水,只剩一顆人頭。家裡人就去找那個姓袁的美女,結果到了她家所在,才發現那是個廢園子。在這類故事中,蛇化成的白衣娘子還延續著毒蛇心腸,絲毫沒有後來那位我們廣泛認識的白娘子的美好品質。

直到明朝天啟年間出版的馮夢龍的《警世通言》中的《白娘子永鎮雷峰塔》,故事才開始逐漸豐富起來,被賦予了愛情因素,講述了一個白蛇和許宣(這個名字後來在流傳中逐漸變成為我們熟悉的“許仙”)先相愛後被拆散的悲劇,結尾是白娘子被法海禪師壓到了雷峰塔下,許宣出家,並沒有白娘子生子、孩子還得了狀元這些曲折的衍生情節。但正如《警世通言》這本書的題目,作者馮夢龍的主要目的仍然是以色警人,警惕世人不要耽溺美色,即如許宣去世前留下詩句,“祖師度我出紅塵,鐵樹開花始見春。化化輪迴重化化,生生轉世再生生。預知有色還無色,須識無形卻有形。色即是空空即色,空空色色要分明”。

直到這個版本,白娘子都還一直是個寡婦。宋明理學一直反對寡婦再婚,但是在真實的明朝底層民眾中,尤其是在故事的背景地杭州、蘇州、鎮江等地,底層男性找物件的成本不比現在低,很多適婚男青年因為家境貧寒娶不到媳婦。這時像馮夢龍這樣的大眾作者所寫的故事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就迎合了這幫貧困男青年的人生夢想:找個漂亮、多金的寡婦,一步登上人生的巔峰。在馮夢龍版本中,白蛇化為人形,並未曾害人,只戀慕人間恩愛,但許宣還留存著人的警惕,在故事中充當了一個“負心漢”的角色,不僅作為幫兇鎮壓白娘子,出家後還繼續坑害白娘子,利用化緣得來的資金把寶塔加固到七層,唯恐他媳婦跑出來害人。如果現在的電視劇這麼編的話,估計沒有幾個人會成為許仙的粉絲。

戲曲改編成就愛情悲歌

民間傳說能夠在民間廣泛流傳,很多時候依靠的是走鄉串戶的戲曲,但根本上最能吸引觀眾、留住觀眾的還是好故事。第一個把白蛇傳故事搬上戲曲舞臺的是明代的陳六龍,但這個版本已經失傳。現存最早的以白娘子為題材的戲曲劇本是清人黃圖珌的《雷峰塔傳奇》。黃氏版本中的白氏妖性十足,會圓睜怪眼威脅許宣“我如今老實對你說了,你快快收心與我和睦,萬事皆休。倘然還似這等狂妄,我叫滿城百姓俱化為血水,不要帶累別人喪於非命,你自去想來”。聽聽這話,像不像威脅唐僧與其結婚的那些女妖們說話的語氣,這樣的白娘子,許宣無論如何愛不起來也不敢愛吧!

戲曲在不斷的演出過程中,經過藝人們的加工,又加入了很多精彩的情節,如端陽、求草、水斗、斷橋等,這些內容都儲存在現存乾隆年間的舊抄本《雷峰塔傳奇》中。

但是以上的發展還只是一個逐漸的過程,真正石破天驚、讓觀眾大呼過癮的是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的《雷峰塔》,這個版本的作者是方成培。張庚、郭漢成在《中國戲曲通史》對方本《雷峰塔》評價道:“方本才使得白蛇故事成為一個真正的大悲劇,並以其悲劇衝突的深刻性和獨特性光照於當時的劇壇,征服了廣大觀眾”。在方成培的劇本里,不光男女主人公的性格得到了充分的塑造,連配角小青也真正生動起來了。

先說說白娘子。這時候的白娘子就越來越接近我們現在認識的白娘子了,她為了追求人類的愛情,放棄自己千年的道行,這自我犧牲的精神多麼令人感動。她勇敢面對法海的威勢,頗有“大女主”的氣勢。此外,在方成培的劇中,白娘子第一次懷孕了,這一招很厲害,從唐朝到宋明時期的白娘子故事中都沒有孕育,這次卻孕育了。一條蛇,跟人結婚了,懷孕了,而且還生了個人,你說她現在是蛇還是人?這個設定特別高明,一下子就把這條蛇與觀眾的距離拉近了,這不就是一位不僅貌美、多金,還特別溫良恭儉讓的賢妻良母嗎?這讓觀眾一下子就愛上了白娘子。

許宣在這個版本中,雖然還是帶著法海來鎮壓自己的媳婦,但是他已經會從內心感到愧疚,隨後出家。沿著這個方向塑造的許宣雖然還是“渣男”,但已經是有情有義的渣男了。這個版本塑造的許宣,善良、軟弱、多疑、自私,比之前的版本更加立體、生動,擁有著更加複雜的人性,更像我們現在認知中的那個形象。

除了“許宣”之外,男主角在故事流傳中還叫過其他一些名字,叫做“許仙”的版本出現時,已經是進入民國了,魯迅先生在《論雷峰塔的倒掉》中就這樣記述道:“我的祖母曾經常常對我說,白蛇娘娘就被壓在這塔底下!有個叫做許仙的人救了兩條蛇,一青一白,後來白蛇便化作女人來報恩,嫁給許仙了……”實話實說,許仙這個名字似乎更符合男主的人設,所以流傳度也更高了。

在方本中,第一女配角“小青”這個角色也塑造得很是成功,已成為《白蛇傳》故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若沒有她,好多情節似乎就不太好推進了。小青作為一條青蛇,這還真是第一次出現,之前的故事版本中,要麼就沒有這個角色,要麼原形是一條青魚。“小青”潑辣、幹練又很善良,更加襯托出白娘子的溫婉大方,使《白蛇傳》裡不僅有許仙和白娘子這一“CP設定”,也有小青和白娘子這對姐妹搭檔之情。

《雷峰塔》不僅是當年的流行劇種崑曲的暢演劇目,也是很多其他地方戲爆款,這也就為白蛇傳傳說的普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如果方成培能從墳墓中爬起來收版稅的話,估計能賺個盆滿缽滿了!

傳說中的江浙風物節俗

民間傳說是指產生並流傳於民間社會的、具有某種解釋性功能的民間故事,由於它與特定歷史人物、歷史事件、自然風物、社會習慣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具有一定的真實性,所以民間傳說也常被人們稱為“民間社會的口傳歷史”。白娘子的傳說最初來自民間傳說,正如其他很多民間傳說一樣,也有文人完善、修改的過程,而在不斷修改的過程中,將明清時期江浙地區從農耕到工商發生的一些社會變化體現了出來。

人們津津樂道的一點是,白蛇傳傳說還把五月五日“端午節”嵌入了緊張的故事情節中——白娘子一喝用來驅邪的雄黃酒就現出原形,這一節俗成為推進故事發展的重要元素。所以說,這個故事不愧為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非常具有典型性。

在中國,白蛇傳傳說可以說是跨越地域,婦孺皆知。它能夠進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也與其影響力有著密切的關係。申遺成功和諸多版本影視作品創造性的改編,都能夠讓這個傳說更好地傳播,讓更多人瞭解中國傳統文化,同時也回憶起故事背後那些一代代加工、發展這些民間傳說的文人們。

【糾錯】編輯:賈方

本文來源: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