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讓中國民族聲樂“群星閃耀”的人走了

是他,率先提出中國民族聲樂應具有“科學性、民族性、藝術性、時代性”;是他,開創了一種具有中國氣派、民族神韻的聲樂教育體系;是他,培養了李谷一、張也、閻維文等一批赫赫有名的歌唱家——他就是被中國民族聲樂界譽為“造星歌手”的金鐵霖。

那個讓中國民族聲樂“群星閃耀”的人走了

圖說:金鐵霖資料圖

11月15日,我國著名聲樂教育家,原中國音樂學院院長金鐵霖,因病於11月15日11時2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那個以畢生之力讓中國民族聲樂“群星閃耀”的人走了,但他對學生諄諄教導卻言猶在耳——做好人才能唱好歌!

金鐵霖,滿族,曾任中國音樂學院院長、名譽院長,全國政協委員。他曾擔任北京市文聯主席、中國民族聲樂藝術研究會會長,先後被多所大學和藝術團體聘為客座教授、藝術顧問。曾被評選為北京市高教系統先進教師;北京市有突出貢獻的科學、技術、管理專家;榮獲文化部創新獎;國家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全國模範教師;國家級教學名師獎;全國十大藝術英才;獲選2012年“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援計劃”教學名師。

那個讓中國民族聲樂“群星閃耀”的人走了

1940年,金鐵霖出生於哈爾濱的一個醫生世家,卻幼時就對唱歌產生了極大的興趣。1960年,20歲的金鐵霖考上了當時全國最高的音樂學府——中央音樂學院,他是長春考區200多名考生中唯一被錄取的。大學畢業以後,金鐵霖被分配到中央樂團,成為了一名職業歌唱演員。1981年,40多歲的金鐵霖慢慢開始將工作重心轉向聲樂教學方面,他潛心研究民族唱法,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他逐漸摸索出一條適合民族唱法的教學道路。

金鐵霖是中國首個提出了中國民族聲樂應具有“科學性、民族性、藝術性、時代性”的歌唱家,他建立的民族聲樂“七字標準”——聲、情、字、味、表、養、象為民族聲樂人才的選拔、培養及民族聲樂比賽的評判奠定了客觀的標準。在堅持繼承民族聲樂優秀傳統的基礎上,金鐵霖博採眾家所長,融會貫通,開拓創新,開創了一種具有中國氣派、民族神韻的聲樂教育體系,形成了具有典型示範作用、科學完整的金鐵霖民族聲樂教學體系。

那個讓中國民族聲樂“群星閃耀”的人走了

圖說:李谷一是金鐵霖的學生

好老師懂得因材施教,金鐵霖教學也有獨家妙方。人聲是最不可捉摸的樂器,教師若在教學中只講聲音,學生就會感到抽象,難以理解。擅長比喻的金鐵霖就會常常將聲樂演唱的感覺與生活中最常見行為相聯絡啟發學生。比如用打哈欠、吸氣來體會腔體開啟,用“通道與支點”或“大馬路與小汽車”來比喻歌唱時腔體開啟與聲帶閉合的感覺,讓學生體會歌唱的問題並得以改善

憑藉著獨創的民族聲樂教學體系,金鐵霖培養了無數名動天下的學生,其中包括李谷一、張也、閻維文等赫赫有名的歌唱家。有人說金老師很嚴格,因為他對學生的要求是“杜絕平庸”;也有人說金老師很和藹,他尊重藝術規律和聲樂學習的循序漸進,面對進步慢的學生,他總安慰“有志者事竟成”“好飯不怕晚”。在他看來:“年輕沒有失敗,敢於參加比賽就是好樣的。”

儘管“桃李滿天下”,金鐵霖始終沒有停下為中國聲樂夢而努力的腳步,他總說:“只要還能教,我的探索就不會停止,要繼續前進、發展……”

(新民晚報記者 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