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對形勢的分析,對時局的判斷,對國家脈搏的把握是準確的

李斯對形勢的分析,對時局的判斷,對國家脈搏的把握是準確的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歷史人物李斯,他早年抓住機遇,對建立秦始皇的功績起了重要作用。而趙高和胡亥密謀篡奪秦國政權時,並沒有站出來抗爭。胡亥胡作非為的時候,沒有堅持勸解;最終自遺其咎,被羅織罪名處死。公元前247年,一個精瘦的南方學子告別了家人和父母,收拾行囊離開了家鄉,獨自踏上了西行之路。一路上,他翻山越嶺,選擇便宜的食物充飢。累了,餓了,餓了,但他的心裡充滿了希望和信心,他要實現他人生的財富夢想。

李斯對形勢的分析,對時局的判斷,對國家脈搏的把握是準確的

他一邊趕路,一邊想著到了秦國後該怎麼見機行事,怎麼站起來,怎麼爬上去。這個平民就是李斯,是後來幫助秦始皇成就帝業的客卿李斯。李斯對形勢的分析,對時局的判斷,對國家脈搏的把握是準確的。個人發展方向的選擇也是戰略性的。於是他隻身來到秦國,尋求事業和新的人生座標。有時候人生的機遇就是這麼奇怪,你追不上,就算衝破鐵鞋也找不到人生的舞臺。

李斯對形勢的分析,對時局的判斷,對國家脈搏的把握是準確的

當年,受過良好教育、學識淵博的孔子帶著窮弟子周遊列國,尋找有用的地方,但最後沒有一個國家的君主願意用孔子。他只好失望,回家繼續講課寫書。反正治理國家上沒有他的戲。但李斯剛來到秦國,遇到了一個難得的機會。嬴揚即位,管理國家大事的權力全部落在項邦呂不韋身上。呂不韋想編寫一本前所未有的教科書。至少需要招募3000名各類食客,需要幾年時間才能完成。

李斯對形勢的分析,對時局的判斷,對國家脈搏的把握是準確的

對李斯來說,趕上急需人才的真是天賜良機。一開始,李斯只能指望強大的呂不韋。當初,李斯只能把希望的目光投向實權在握的呂不韋身上。不過客觀地說像李斯這樣受過名師栽培的學子,什麼話不講只要將老師的牌子一亮足可以人選了。果然,當李斯小心翼翼地叩開相邦府大門向呂不韋求職時,呂不韋二話沒說便痛快地接納了。

李斯對形勢的分析,對時局的判斷,對國家脈搏的把握是準確的

李斯成了不韋府上的“舍人”。所謂“舍人”其實就是侍從賓客。由於李斯受過名師栽培,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呂不韋便安排他為《呂氏春秋》的編寫蒐集資料,做前期基礎工作。這位南方學子沒費吹灰之力便找到了第一份差事。他滿腔熱情,一邊兢兢業業、老老實實地幹著自己的本份工作,一邊利用相邦府的特殊環境,腦子內開始觀察研究朝廷內部的實情,揣摸相邦與君王之間的關係,瞭解兩人的脾氣及處事風格,分析兩人的前景。

李斯對形勢的分析,對時局的判斷,對國家脈搏的把握是準確的

等到這一切都徹底搞清楚了,再決定要求助誰,這樣更有希望,更有把握。透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感受,他知道像他這樣的一介平民在朝廷是沒有背景的。如果他不及時找到強有力的靠山,投靠有實力的人,自己的本事肯定沒有發揮的餘地。當初他投奔呂不韋門下就是衝著呂不韋握有實權。如今秦王漸漸長大,並對權力特別敏感,特別感興趣。且秦王很快就要親政了,如果不及時更換門庭,另找靠山,一旦呂不韋失勢,自己不就跟著倒黴了嗎?

李斯對形勢的分析,對時局的判斷,對國家脈搏的把握是準確的

說來也巧,《呂氏春秋》在呂不韋已經編好了。隨著秦王年齡的增長,需要選拔和配備一批官員。呂不韋覺得李斯才華橫溢,聰明絕頂,是個自薦的人才,值得信賴!於是決定將李斯推薦給秦王作郎官。而李斯早在心裡琢磨著如何離開相邦府。這不,還沒有等到自己開口,呂不韋倒主動將他安排到秦王府了。李斯就這樣順利地由相邦府跳到秦王這條船上,又謀到了一份更理想的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