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歲的“小胡”:把180多位老人的檔案刻在心裡

5日上午,東西湖康養中心的一片菜園子裡,大白菜長勢旺盛。胡繼財走進園子,鋤了些雜草,便通知工作人員將這片大白菜收割,送往食堂。這片菜園原本是塊荒地。

擔任東西湖康養中心黨支部書記4年,52歲的胡繼財不僅見證了這片荒地變菜園,還把養老院內180多位老人變成“親人”。

188位老人的健康檔案記在心裡

52歲的“小胡”:把180多位老人的檔案刻在心裡

胡繼財。長江日報記者戴東輝 攝

胡繼財是在辦公室坐不住的人。康養中心內13層的老人生活區,他一天要轉上好幾趟。老人們喜歡拉著“小胡”聊天,隔三岔五邀他下樓到花園散步、活動筋骨,或時不時請他在象棋局上“殺兩盤”。

胡繼財說,這樣的習慣大概是在自來水廠工作30多年養成的,多巡視、多看看才能發現問題。2018年,隨著東西湖區養老機構改革,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服務業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接管合併了多個街道福利院進行統一管理,胡繼財被派往福利院從事養老服務工作。

要服務好老人,就要從熟悉他們開始。起初,胡繼財透過聊天和翻閱資料,將每位老人的姓名、家庭情況、身體狀況記在工作簿上,相處久了,檔案裡的這些名字和數字,都刻在他心裡。

52歲的“小胡”:把180多位老人的檔案刻在心裡

胡繼財(右)在院內巡視。長江日報記者戴東輝 攝

幾個月前,正在值班巡查的胡繼財發現一位老人口中流出暗褐色液體,一線工作培養的警覺性令他感覺老人情況不太好,結合老人平時的身體狀況,他初步判斷是胃出現問題,便立刻聯絡老人家屬,可老人的兒子、媳婦碰巧都在安徽出差,不能送老人就醫。

胡繼財一邊撥打120送老人前往醫院,一邊與家屬溝通,找親屬到醫院對接。那天,經CT掃描檢查,發現老人胃漏,需轉院,於是他又忙不迭來回奔走辦理手續,隨救護車陪同老人轉院。“我記得主治醫生當時說,如果再晚到20分鐘,老人就有生命危險了。”那天晚上,老人手術很成功,胡繼財才放下心,自己打車返回院裡繼續值班。

在胡繼財的手機裡,有不少醫生的聯絡方式,平時,他會主動邀請街道衛生院的醫生上門為老人做檢查,或者透過電話請教老人健康問題。在胡繼財看來,老人們住進了養老院,他們就要用細心、耐心、愛心、責任心做好服務。

“養老院是老人的家,我們就是家人”

52歲的“小胡”:把180多位老人的檔案刻在心裡

胡繼財在菜園子裡觀察大白菜長勢。長江日報記者戴東輝 攝

讓老人們感到不孤獨,在胡繼財看來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在成為菜園前,院角一大片空地原本是荒廢的。胡繼財覺得,這塊地用來種菜,不僅能自給自足,還能讓大家感受到勞動的樂趣。

於是,這兩畝荒地,種上了各種無公害的應季蔬菜,大家悉心澆水、鬆土,泥巴裹褲腿的農家樂事和一大片綠油油的田間風光,極大舒緩了老人們和職工的心理壓力。

一位70多歲的聾啞老人,因為身體原因與他人交流不多,自從有了這片菜園,老人總是主動要求勞動。因為老人有經驗,胡繼財還總向老人請教如何正確除草、施肥,看胡繼財做得對,老人會笑著對他豎起大拇指。

這些就地取材的新鮮蔬菜,收穫後都端上了福利院的餐桌。胡繼財特意叮囑廚師,食譜要每天換花樣,大白菜丸子湯、清炒萵苣絲、番茄燒花菜等,保證老人們膳食營養平衡。老人們吃著自己種的菜,臉上也樂開了花。

為了提升護理水平,胡繼財一方面透過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為員工解壓、另一方面透過組織開展護理技能培訓和比賽,激發護理員“趕、超、比、學”的工作熱情。在武漢市第二十屆職業技能大賽暨市首屆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大賽中,東西湖康養中心還取得優異名次。

“養老院是老人們的家,我們就是老人們的親人。”胡繼財說,自己是在平凡崗做平凡事,但只要紮根崗位,每個人都能在平凡中找到熱愛。

(長江日報記者蔡欣星 通訊員黃立)

【編輯:鄧臘秀】

【來源:長江日報-長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