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最討厭的聊天,它排第一

成年人最討厭的聊天,它排第一

當代成年人的社交必備技能,“一句話懟死人”。

比如,你在手忙腳亂處理工作的時候,同事突然一臉笑意問你“ppt應該怎麼做”的問題,立刻用一句“你不會百度嗎”來讓對方啞口無言。

最近,這個問題上了知乎熱搜。

成年人最討厭的聊天,它排第一

出人意料的是,這個問題下面清一色的都是在反懟那些明明可以百度,卻偏要向別人伸手問答案的人。

“我就是那個喜歡說‘你怎麼不自己上網查’的人。”

“大多數時候,不存在網際網路不知道而人知道的問題。”

“不懂就問式發問”,大概是這屆成年人最討厭的微信聊天方式。

成年人最討厭的聊天,它排第一

伸手黨有多討厭?

事實上,這些不思考、不感恩、“不懂就問”的人代表了生活中的一類人——“伸手黨”。

伸手黨,顧名思義,就是在面對問題時,常常向他人伸手要答案而不自己思考的人。

這種人頻繁地出沒於各大社交、問答平臺,其足跡所及之處,卻都受到網友們的嗤之以鼻。

為什麼?

首先,“伸手黨”們懶惰:

他們總是希望毫不費力就能得到幫助、輕輕鬆鬆就能享受勞動成果。

比如:聽說你去過xx地方旅遊,一點攻略也不做,立刻從哪裡飯好吃到哪家賓館好住到哪個景點值得去……大小問題問個遍,讓你給他做私人導遊;

知道你是office高手,明明最基礎的功能教程一搜就有,還是張口就來:姐,這個功能我找不到,這個怎麼做?

成年人最討厭的聊天,它排第一

在問別人之前,自己力所能及能夠處理的事情,從來就沒有做過。

且不說職場中,沒人有義務幫你解決這些本可以自己解決的問題。

就算是親戚、朋友,不動腦、不思考就不斷去麻煩別人,只有單向的索取,感情再好,也總有損耗完的那天。

希望毫不費力就能得到幫助、輕輕鬆鬆就能享受勞動成果。

看到你是英文老師,張口就來:“能不能輔導輔導我們家孩子口語啊?”

聽說你升職加薪,聚餐時cue你為大家買單:“反正你有錢。”

說完再附加一句:我知道這點小事對你來說不算什麼

真正細思極恐的是“伸手黨”們背後的邏輯。

成年人最討厭的聊天,它排第一

《二十不惑》裡,女孩姜小果借給同學300元,提醒她還錢的時候,自己反而成了“壞人”:

“才300塊你至於嗎?”

“為了300塊錢,你就這樣羞辱我?”

成年人最討厭的聊天,它排第一

先放低自己、抬高對方,再以弱者的身份,對強者進行明目張膽的“道德綁架”。

自己什麼都不做、就把一攬子問題丟給別人,還理直氣壯懶惰,無下限地依賴別人。

如同現實版的狗皮膏藥,甩都甩不掉。

成年人最討厭的聊天,它排第一

成年人最討厭的聊天,它排第一

可惡的是不是窮、笨、弱,而是“我弱我有理,我窮我應該。”

伸手黨令人厭煩,但總有人“驕縱”著他們。

一部分人,也許是出於常說的,“自我認同”。

作為“社會性動物”,人需要在集體中找到自我的價值所在。

為了體現自己的參與感,找到集體的認同感,不少人會透過幫助他人的方式,來證明自己——我在集體中是有用的。

所以,哪怕碰到他人無端地伸手,也默默將事情攬下來。

可不經意間,這種幫助,也成為了自己的累贅。

郭冬臨二十幾年前的小品《有事兒您說話》就經典展示了這一場景。

在單位中處於邊緣地位的郭子,為了得到領導與同事的認可,謊稱自己在火車站有熟人,能夠解決單位的車票問題。

成年人最討厭的聊天,它排第一

但實際上,他背地偷偷去火車站熬夜排隊,買高價票,以此證明自己“有本事”。

成年人最討厭的聊天,它排第一

時間一長,單位同事紛紛變成了“伸手黨”,並且愈加過分。

從買兩張車票,到五張車票,最後甚至要求郭子拿下兩箱車皮。

成年人最討厭的聊天,它排第一

為什麼有人對伸手黨心軟?

大學校園裡最痛恨的小組作業,也凸顯了幾分類似的心理。

一個小組內部,往往是有一個能夠carry全場的學霸,也有幾個除了喊“能者多勞”就不再吱聲的伸手黨。

成年人最討厭的聊天,它排第一

微博@語文指揮中心

儘管學霸心中滿腹牢騷,但仍舊默默將其他人的任務包攬下來。

那個“學霸”的標籤,無意識間成為了“我很重要”的證明,也理所當然分散著著伸手黨們甩鍋的責任。

成年人最討厭的聊天,它排第一

也有一部分人,縱容伸手黨的理由,是羞於拒絕。

美國心理學家曾這樣說過:

將自己的價值拴在別人身上,只會助長伸手黨對自己的依賴。

憂於雙方的面子,不想確立絲毫的敵意,於是將伸手黨扔過來的鍋,默默背起。

最近在《乘風破浪的姐姐》裡,丁當的經歷便令人心疼。

分組競演時,指導老師需要眾人選出組長。

姐姐們毫不猶豫統一指向了丁當——她唱歌最好,一定是組長的不二之選。

其實丁當自己也知道,她並不適合擔當一個組長的職位。可自己根本說不出拒絕,就隨著組員的性子來。

成年人最討厭的聊天,它排第一

結果,在訓練中時,她也無法阻止組員各種開小差、玩鬧等行為,只能放任自流,讓大家開心就好。

也因此,在排演之中,該組姐姐的成績幾乎是全員墊底。

不願拒絕,勉強承擔,最後傷害的,還是自己。

這並非是個人現象,實際上,中國青年報曾對2萬多名受訪者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遇到需要拒絕的情況時,有60。4%的受訪者擔心,說“不”會影響與對方的關係。

為了面子死撐,多少人在工作與生活中,活成了那個不斷被別人甩鍋的“便利貼女孩”。

成年人最討厭的聊天,它排第一

有種人,過於友善。他們害怕敵意,用不拒絕來獲得他人的認可。

善良是件好事,但善良的沒有節制,就要小心掉進“便利貼女孩”的陷阱裡。

“用過之後可以隨手拋棄,呼之即來揮之即去。“

你把別人當朋友忙前忙後,別人拿你當工具人吆五喝六。

成年人最討厭的聊天,它排第一

一旦哪天說了個“不”字,在別人口中的評價就瞬間從老好人變成了白眼兒狼。

過往的幫助也隨風消散,一切都像理所應當。

《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裡,新垣結衣面對的正是這種窘境。

難於啟齒那個“不”字,甚至主動幫助別人承擔工作。

到最後,慵懶的同事和蠻橫的老闆,將所有的工作都交給了她,自己做起甩手掌櫃。

成年人最討厭的聊天,它排第一

乃至於同事工作出錯,受到批評的也是自己——

理由是,怎麼不好好培養新人。

成年人最討厭的聊天,它排第一

我為什麼勸你遠離伸手黨

一次次地做好人,只會讓他們產生依賴,卻起不到任何根本性的幫助。

所以經常有人調侃,“最容易失去校園朋友的三件事:小組作業,合買東西,借錢。”

成年人最討厭的聊天,它排第一

對伸手黨來說,抬抬手就能得到的幫助是廉價的,他們並不會珍惜和感恩。

你以為是自己的主動幫助,最後變成了他那裡的理所當然。

你的好心、情誼,在他那裡一文不值。

一個不願思考和進步的人就像一個黑洞,當你向他伸出援手時,反而會損耗自己的能量。

與其陷入無限的幫與不幫的糾結中,不如告誡自己趁早遠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