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退避三舍的晉文公,為何能被成春秋霸主?忍無可忍無須再忍!

退避三舍的典故,出自《左傳·僖公二十八年》。當年晉國出現“驪姬之亂”,公子重耳逃亡在外避難之時,曾經在楚國受到楚成王的禮遇。

楚成王問重耳:“公子若反(同,返)晉國,則何以報不穀?”重耳對曰:“若以君之靈,得反晉國,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舍,軍行三十里。重耳的意思是指,若兩軍交戰,晉國將主動退讓九十里,採取退讓和迴避以避免衝突。

戰場退避三舍的晉文公,為何能被成春秋霸主?忍無可忍無須再忍!

重耳後來果真在秦國的幫助下返回晉國,繼任為晉國國君,史稱“晉文公”。重耳即位後,選賢與能、唯才是舉,晉國很快就變得漸漸強盛起來。晉文公也是個有稱霸中原的一代雄主,渴望成為齊桓公那樣做個霸主。正好當時周朝發生內亂,公元前636年,周襄王異母兄弟王子帶盜嫂事發,與周襄王發生火併,太叔帶聯絡犾人發動政變,奪了周襄王的王位。周襄王逃到鄭國,身邊只帶著幾十個隨從。

戰場退避三舍的晉文公,為何能被成春秋霸主?忍無可忍無須再忍!

他向各諸侯國發出命令,要求諸侯們幫助他平息政變,並奪回王位。列國諸侯並不願意摻和周天子的家事,一直沒有人願意出兵幫助周天子平息叛亂,最多隻是派人去慰問擊襄王,或送些食物敷衍了事。周襄王的近臣中有人明白天下大勢,對其講:“現在諸侯當中,只有秦、晉兩國有力量出兵幫助天子平叛,別人恐怕不中用。”周襄王恍然大悟,趕快派人向秦、晉兩國請發救兵,護送他回朝。

戰場退避三舍的晉文公,為何能被成春秋霸主?忍無可忍無須再忍!

秦穆公在收到了周天子的告急文書後,開始屯兵於黃河岸邊準備入周勤王。趙衰對晉文公講:“爭霸必須先擁護周天子,周與晉同為姬姓,若周天子被秦國推行護送回京,晉國就無法在天下諸侯前發號施令,尊王才能使晉國稱霸。”晉文公聽取了趙衰的建議,搶在秦國前面出兵,公元前635年四月,晉文公殺了太叔帶及其手下作亂之人,護送周天子回到都城洛邑。周襄王把河內、陽樊兩地賜給了晉國,以表示感謝。

戰場退避三舍的晉文公,為何能被成春秋霸主?忍無可忍無須再忍!

公元633年,楚國大將成得臣率領楚、陳、蔡、鄭、許五國兵馬攻打宋國。大臣們都說:“楚國經常欺負中原弱小諸侯,主公要扶危助難,晉國建立霸業,正當其時。” 晉文公也明白只有打敗楚國,才能稱霸中原。晉國擴軍為上中下三軍,浩浩蕩蕩討伐楚國的同盟曹、衛,以吸引楚國來救援。公元前632年,晉軍打下曹國和衛國,兩國國君都成為俘虜。

戰場退避三舍的晉文公,為何能被成春秋霸主?忍無可忍無須再忍!

楚成王不想同晉文公交戰,聽到晉國出兵,立刻下令成得臣退兵。可是成得臣不肯放棄,一定要與晉國拼個死活。楚成王拗不過他,但只派了少量兵力歸其指揮。成得臣先催動全軍向晉軍的營地進發,晉文公命令軍隊往後撤。晉軍中有些將士不解:“晉軍統帥是國君,楚軍是臣子,哪有國君讓臣子的理兒?”狐偃解釋說:“兩國交戰,理直氣就壯。楚王當年有恩於主公,晉國情願退避三舍。後撤就是為了實現這個諾言啊。” 晉軍一口氣後撤了九十里,到了城濮才停下來。

戰場退避三舍的晉文公,為何能被成春秋霸主?忍無可忍無須再忍!

楚國的將軍見晉軍已經後撤,打算停止進攻。成得臣卻堅決不同意,緊跟晉軍追至城濮,跟晉軍遙遙相對。成得臣向晉文公下戰書,措詞中突現的十分傲慢。晉文公也派人回答說:“晉國未曾忘記楚國的恩惠,所以才退讓到這兒。既然你們不肯罷休,只好在戰場上較量。” 兩軍的大戰開始後,晉國的將軍指揮軍隊向後佯裝敗退。成得臣驕傲自大,從來不把晉人放在眼裡。楚軍直追上去,正中了晉軍的埋伏。

戰場退避三舍的晉文公,為何能被成春秋霸主?忍無可忍無須再忍!

此時,最精銳的晉軍的中軍,猛衝過來將楚軍攔腰切斷。假裝敗退的晉軍又回頭殺來,楚軍被殺得七零八落。晉文公下令只要把楚軍趕跑就行,不再繼續追殺楚軍殘兵。成得臣覺得沒法向楚成王交代,在回國的半道止羞憤自盡。晉國打敗南方強大的楚國,此訊息也很快傳到周都洛邑,周襄王和大臣都認為晉文公立了大功,周天子親至踐土慰勞晉軍。晉文公乘勢在踐土給周天子造了一座新宮,並邀約各諸侯會盟。晉文公成為新的中原霸主。

戰場退避三舍的晉文公,為何能被成春秋霸主?忍無可忍無須再忍!

戰場上退避三舍的晉文公,既贏得戰爭的勝利還贏得仁義之美名。因為曾受恩於楚國,戰場相遇並不直接交鋒,這在春秋時期是很被人重視的仁義之舉。雖然退避三舍,但決不意味著是軟弱與怯戰。對方死緾亂打,絕不退讓撤軍時,仁至義盡,忍無可忍之時,便無須再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