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圖解第七篇》:鯥

上一篇我們解說了旋龜這種生物,今天我們說另一種生物。

《山海經圖解第七篇》:鯥

《山海經》原文記載:柢山。多水,無草木。有魚焉,其狀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lù],冬死而復生。食之無腫疾。

《山海經圖解第七篇》:鯥

翻譯過來就是:柢山,山間多水流,沒有花草樹木。有一種魚,形狀像牛,棲息在山坡上,長著蛇一樣的尾巴並且有翅膀,而翅膀長在脅骨上,鳴叫的聲音像犁牛,名稱是鯥,

冬天

蟄伏而來年復甦,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患癰腫疾病。

《山海經圖解第七篇》:鯥

《山海經圖解第七篇》:鯥

鯥,《山海經》中說這種生物是魚,但按照描述來看,卻倒是像一個怪獸。但我們尋找生物的本源不能看書中字面描述,特別是“像”字。正所謂像,也只是形態上類似而已。

《山海經圖解第七篇》:鯥

《山海經圖解第七篇》:鯥

文中說道,柢山的山間有很多河流,但山上卻沒有植物。可見,這座山應該是一座石山。或者說這是一座礦山,無法生長植物。

《山海經圖解第七篇》:鯥

文中又說鯥是一種魚,但卻棲息在山坡上。如果是魚怎麼會棲息在山坡上!,很有可能鯥是一種兩棲動物,又或者它根本不是魚。它長著蛇一樣的尾巴還有翅膀,翅膀很好解釋,魚鰭長的大些就很像翅膀。但文中為什麼說是蛇尾而不是虺尾?讀《山海經》的人都知道,很多生物長著尾巴的,有用蛇尾描述,也有用虺尾來描述,上一篇文中說道的旋龜就是用虺尾來描述,作者為什麼要用蛇尾跟虺尾來區分,很明顯蛇尾跟虺尾不一樣。虺尾短而細,蛇尾粗而長。

《山海經圖解第七篇》:鯥

《山海經圖解第七篇》:鯥

鯥的形狀像牛,叫聲也像牛。推斷它應該是長著一對角的,不然也會說像牛。它

冬天

蟄伏而

夏天

復甦,應該是冬眠。魚是不會冬眠的,更能推斷鯥是兩棲動物。另外,鯥的肉還是一味藥材,吃了它的肉,能不患癰腫疾病。癰腫病就是一種面板和皮下組織的化濃性炎症,易生於頸、背部,常伴有畏寒、發熱等全身症狀。

《山海經圖解第七篇》:鯥

《山海經圖解第七篇》:鯥

分析了這麼多,那麼鯥到底是現在的什麼生物!乍眼一看,我是想不到有什麼生物長成這樣,但我們可以從它生長地來推斷。

柢山在哪?據考證,應當在今湖南省最南部臨武縣境內。

也有人說《山海經》所描繪的並不侷限於中國境內,有人考證說是在印度蘇拉特西北。但在幾千年前,中國大部分地區還是森林密佈野獸橫行,並且交通武器都還不發達。古人不太可能跋山涉水進入西部地區,再翻越喜馬拉雅山脈跑到印度去。如果幾千年前真能跑到這麼遠的地方記錄人文地理,還能活著回來,那今日我們課本中讀到的恐怕只有三大文明古國了。

《山海經圖解第七篇》:鯥

《山海經圖解第七篇》:鯥

《山海經圖解第七篇》:鯥

《山海經圖解第七篇》:鯥

《山海經圖解第七篇》:鯥

《山海經圖解第七篇》:鯥

《山海經圖解第七篇》:鯥

《山海經圖解第七篇》:鯥

《山海經圖解第七篇》:鯥

《山海經圖解第七篇》:鯥

《山海經圖解第七篇》:鯥

網上更有人分析說,《南山經》這一山系是在非洲,畢竟《南山經》的山系中有不少生物跟非洲大陸上的有些像。比如他們找到了認為跟鯥像的動物,巨水獺。它有著“狀如牛,蛇尾。”的基本形態,也是兩棲動物,有著如牛一般的叫聲。

《山海經圖解第七篇》:鯥

就因為找到了一些相像的動物,便聲稱破解了《南山經》的地理位置,未免有些難以信服。那些生物只是像而已,未必我中華大陸之前沒有這種生物,比如江獺。它也有著同樣的相像。話說民間傳說的“水猴子”,很可能就是它。

《山海經圖解第七篇》:鯥

《山海經圖解第七篇》:鯥

我始終認為幾千年前的古人無法跨越這麼長的距離來回往返,除非是帶著一隻所向無敵的軍隊。古時,戰爭不斷,帶著這樣一隻強大的軍隊去幹這樣一件事,根本不可能,甚至是荒唐。所以我覺得,《山海經》中描述的應當是中國境內的地理位置,並且所涵蓋的地方不會超過現在的國界。

《山海經圖解第七篇》:鯥

《山海經圖解第七篇》:鯥

除了水獺之外,另外還有一種海洋生物也是畢竟像鯥,那就是棘背角箱魨,俗稱牛角魚。這是目前唯一長著一對角的魚類,對於鯥,牛角魚也僅僅是那對角有些像而已。

《山海經圖解第七篇》:鯥

《山海經圖解第七篇》:鯥

《山海經圖解第七篇》:鯥

《山海經圖解第七篇》:鯥

《山海經圖解第七篇》:鯥

目前我們學術上所認知的鯥魚跟《山海經》中的鯥魚大相徑庭,根本不是一個物種。越是奇特的物種,越是稀少,大部分還是因為人類對奇特的生物很感興趣,或是它們的皮肉有價值,或是圈養把玩。總之,保護野生動物,造福子孫後代。

《山海經圖解第七篇》:鯥

《山海經圖解第七篇》:鯥

《山海經圖解第七篇》:鯥

《山海經圖解第七篇》:鯥

好了,這期的分享就到這裡了,我們下期見。

《山海經詳解第五篇》鹿蜀

《山海經圖解第六篇》:旋龜